身为南宋奸相秦桧后代,面对乾隆的有意之问,巧妙对答被封状元

导读: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人为我们所熟知,这其中自然包括好人也包括坏人,而秦桧的大名恐怕就是个三岁小孩都会知道,当年他不择手段以“莫须有”之罪将名将岳飞岳武穆构陷下狱最终枉死,现在想来都让人恨得牙痒痒,而他以及陷害岳飞的同党也最终被雕刻成五花大绑下跪之姿被放到了岳飞墓前,以告慰岳武穆的在天之灵,而秦桧只能是遗臭万年。可就是这样臭名昭著的秦会之,却在清朝有个为他争足脸面的后代,这个人就是大清第43位状元秦大士。

身为南宋奸相秦桧后代,面对乾隆的有意之问,巧妙对答被封状元

乾隆画像

一、天资聪颖,节节高升

秦大士于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出生于南京。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深受其父所爱,10岁时便可以作文赋诗,还写得一手好字,曾经还将自己的作品拿出去售卖以养家糊口。1737年(清乾隆二年),23岁的秦大士考中了江南贡院的举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38岁的秦大士赴京赶考,时值乾隆皇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六十大寿,所以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又称为万寿恩科,秦大士在万寿恩科上被乾隆皇帝钦点为金科状元,秦大士也是清朝有史以来第43位状元。而秦大士出生时所在的小巷也被后世称为了“秦状元巷”。

身为南宋奸相秦桧后代,面对乾隆的有意之问,巧妙对答被封状元

秦状元府

二、巧妙对答七个字,一举夺魁成状元

在秦大士未被封为进士之前,中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别看时间不长,但是差点让秦大士到手的状元之位飞了。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京试要先会试,会试通过后才是殿试,而殿试是乾隆皇帝亲自担任考官,这状元之位的最终落锤也是人家说了算。秦大士很顺利的通过了会试,并且是以会试第一名的名次高分通过,当会试主考官把秦大士的考卷给乾隆帝看过之后,乾隆发觉这是个治世安邦之才,正欲朱笔一圈的时候,看到了他的名字和籍贯,顿时停住了,心想此人姓秦还与秦桧同乡,极有可能是秦桧后人,如若这样短短不能给其状元之位。

身为南宋奸相秦桧后代,面对乾隆的有意之问,巧妙对答被封状元

秦大士雕像

于是心有所虑的乾隆就决定试一试秦大士的底细,于是在殿试考试时,问了秦大士一个问题:“汝真秦桧后人否?”,秦大士瞬间脑子里转的飞快,他知道这个回答很重要,稍有不慎会让本是属于自己的状元之位飞走,所以经过短暂的思虑后,他回答了七个字:“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听罢立马封其为状元,大家看到此处是不是有点懵懵的?七个字虽简单,但是包含了很多意思,首先秦大士承认了自己和秦桧的关系;其次秦大士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自己虽为秦桧后代,但是自己绝不以有这样的祖先为荣;最后秦大士还不忘拍一下乾隆的马屁,南宋宋高宗昏庸无能才能给予秦桧可乘之机,而乾隆皇帝您文治武功,奸臣自然不会有可趁之机,这些意思乾隆都领悟到了,自是非常受用开心。而时候经过调查,秦大士实为南宋大学士秦梓的直系后代,这个秦梓呢是秦桧的哥哥,但两人的政见却完全不同,秦梓更是终其一生不愿与其弟为伍,是个出了名的清官。

身为南宋奸相秦桧后代,面对乾隆的有意之问,巧妙对答被封状元

秦大士受封状元的圣旨

三、半辈子考官,一辈子盛名

秦大士被乾隆钦点状元后,初任翰林院修撰负责修订国史,后经乾隆任命,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经其提携的人基本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再次期间,乾隆还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其职责就是教授皇子。直到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退休归乡,秦大士当了半辈子的考官和侍讲,得到了乾隆的信任和百官的爱戴,而对他的后代他也是严格按照家训来教导,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达到鼎盛,其中不乏朝中重臣,能有这样的成就,多赖于秦大士的悉心教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