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老师的取与舍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教师出身的马云,宣布一年后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继任者是CEO张勇,他本人将只保留董事和合伙人角色。

据外媒报道,“功成身退”的马云,可能效法比尔·盖茨,成立一家以本人命名的基金,将更多时间和财富用于教育、公益事业。

马云用近20年时间,为阿里打造万亿商业版图,今天他终于有底气宣布:“世界那么大,趁我还年轻,很多事想试试,万一实现了呢?”


01

再见,企业家马云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CEO,都是以自己职位作为认证信息的,但是马云不是,他的认证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

你看看,马云想退休,想了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2016年6月,马云应邀出席第二十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这次论坛上,他发表了最著名的“悔创业”言论:

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我从没有想过阿里巴巴会改变我的生活。我明明只想做点小生意而已,没想到它会发展到这么大规模,带给我太多责任与挑战。


“悔创阿里杰克马”名号不胫而走。曾经有人觉得马云虚伪矫情,而今天再看他这段话,或许是真心也未可知。

今天是教师节,也是马云54岁生日,还是阿里巴巴创立19年的纪念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自己生日这天宣布了“传承计划”:张勇将在一年后接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阿里巴巴开始进入“后马云时代”。


02

这件事,为何比阿里的事业还重要

马云并没有退休。他只是去完成长久以来的梦想,去做更多他更热爱的事,比如去做老师。在公开信中,也多次出现“教师”这个词。

马云1984年考入杭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做了6年老师。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我做老师得心应手,而且也是性格决定的。”


马云老师的取与舍


最近在9月5日,马云现身XIN公益大会教育分论坛,分享自己对教育的思考。马云表示:“我进入商界完全是误打误撞,本来就想玩两年,没想到一搞搞了20年,最后还是会回到当老师这一行。”

此前,马云在湖畔大学、马云乡村教师奖、云谷学校等方面投入的精力,就是他“教师梦”的最好铺垫。

如此一来,身价390亿美元的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权6.4%,可以说是全球身价最高的老师了。

未来,他将更多地回归教师这一身份,也包括继续为全球小企业、年轻人和创业者争取利益。


马云老师的取与舍


马云新名片的11个头衔,跟教育、公益相关的有8个

03

为什么马云没有接班人难题

马云今年54岁,在尤其关注民营企业一二代传承的中国,马云从来没有被摆到被讨论的第一序列。相对于74岁的任正非,73岁的宗庆后,72岁的曹德旺,马云实在太年轻了。

有心的人们还记得,2013年,即5年前,马云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结合阿里目前各业务集团的核心骨干历年变迁,不难理解,马云确实是在有条不紊走这条路,54岁的马云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梯队中尚处壮年,再干20年问题不大。有关教育的事业,再做出一个阿里巴巴,也不是没有可能。

接力棒交给了张勇。张勇,花名逍遥子。2007年加入阿里,今年是他阿里工作的第11年。

独苗不壮。既然马云制定了长达十年的传承计划,接班预案就不可能仅限于核心接班人。张勇之下,阿里一直在着力培养自己各个板块的所谓“二号人物”,并为其独当一面留足了空间。

二号人物之下,三四五六线人才的持续发掘和建设,在阿里也是成体系的。阿里在这些年来先后形成了政委制、合伙人制、班委制和轮值制架构。

阿里的管理逻辑无外乎一个: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合适的位置,持续推动阿里往前走。

阿里以电商起家,并在之基础上衍生出了金融、云、物流等复杂且不断翻新的事业帝国。一开始,这些制度的诞生是为了应对这种变局挑战,到了后期,这些制度开始反哺阿里帝国的不断壮大。

但直到今天,年轻人这个标签,依然和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这些相对年轻的新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

民企狂奔了30多年,大多数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已届退休年龄,开始进入代际传承阶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归类到传统行业的传统公司。

这些公司的人才架构普遍比新兴互联网科技公司更加“老龄”化,第一代创业者完全靠个人能力打拼出一个商业王朝,企业成败和创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蒙眼狂奔的前二十年,创始人们甚至没有一套制度化的接班预案。

中国民营企业目前并没有把接力棒交给职业经理人的传统,普遍的做法和想法,是交给下一代。比如,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交班给了女儿刘畅;福耀玻璃的曹德旺终于说服儿子曹晖子承父业,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传位给女儿杨惠妍;恒大集团的许家印瞩意大儿子许智健。

无论是马云式的交接给“花了十年时间寻找”的有能力的商业领袖,还是普遍被采用的交接给“创二代”,这些方案从本质上没有过多的区别,能者上,无论亲疏。

但马云的主动退任和阿里今天的故事有一个启发:即便接班人十分完美,接班人的背后也需要一整套梯队化的年轻人才培养储备系统,分槽喂马,各尽所能。

越早建立这套制度,越有筹码驾驭剧变的商业环境。


结语

年轻人,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概念和符号。今天,几乎所有的传统公司都在或主动或被动拥抱新技术、新商业逻辑,希望在剧烈变化的新商业环境中,再续“下一春”。

但在现实的体系运转过程中,一个传统成熟的体系,往往容易和战略脱节,留给年轻人的空间其实很小。

一个在某大型制造企业工作了13年的朋友心有抱负,但上升无望,他对我说,再给自己留两年,如果不能熬到顶头上司离开,就换一个环境施展抱负。这两年,这家大型制造企业正决意向“工业互联网”企业转型。他的故事很普遍,也有些讽刺。

年轻人给了马云54岁抽身而退的底气,这能代表中国民营企业的传承之路吗?受制于企业基因、行业周期、企业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这条路,方向没错,脚步不同。

马云解决企业事业传承和人才梯队的思路,值得民企老板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