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如果問,最能代表天柱地方特色的美食是什麼,估計十有八九的會說是 “遠口發豆腐”。這話不假。遠口發豆腐那柔軟綿韌、百折不損、肉質細滑、清香誘人的獨特口感,成了天柱的一道美食標杆。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遠口發豆腐又叫“水皮子”。據傳,明洪武年間,磨山村放排工楊世江放排順清水江而下,經湖南洪江市,取道洪水、進洞庭、達長江,在長江一帶偶遇美麗的姑娘劉氏,二人情同意和,結為良緣。

劉氏溫柔賢惠,心靈手巧,嫁到磨山後,她把在家鄉做豆腐絕活用在了新建的小家庭中。劉氏見磨山漫山遍野都是山茶油,油質清香透亮。聰明的她就試著用茶油炸豆腐吃,她先將豆腐均勻劃塊放入熱油鍋中炸三至五分鐘,待豆腐塊色澤金黃時出鍋,並迅速放入磨山麻慄衝泉水浸泡,浸泡後的發豆腐皮薄柔軟、質地細嫩,彈性十足,一試之下,味美酥香,其味更加可口誘人。劉氏把這一發現告訴丈夫楊世江。二人一合計,於是就用這種方法做成豆腐,挑到遠口街上叫賣,湖北、江西等地的木商見炸豆腐居然泡在水裡,紛紛大叫“水皮子、水皮子”,並紛紛前來搶購,水皮子因此而得名。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發豆腐的製作過程是極其繁瑣的,整個生產過程有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浸泡、磨漿、紗布過濾、加熱、點酸、模壓、切塊、油炸、去油、浸泡等。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但發豆腐最關鍵和神奇之處在於“點酸”,這裡的發豆腐不用石膏來點滷,而是用自制發酵的“酸水”來點滷,酸性物質讓大豆蛋白凝固。伴隨著點滷的過程,其中的微生物們也隨之流入,並埋植進豆腐當中迅速發泡。

水皮子通常用來和酸湯魚同食,在遠口,人們管這樣的搭配叫“清江兩姊妹”。魚的鹹鮮和水皮子的綿柔,都令人食之不忘。我們試著拿一張“水皮子”捲成書卷樣,展開後依然完好無損,一張平凡的“水皮子”能有如此的韌性,實在令人叫絕。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這道美食,從頭到尾都離不開水,浸泡黃豆用水,點滷用水,油炸後再泡水,食用時也是和在酸湯裡,與水共舞,成為水之伊人,這多麼的“水性楊花”啊。

難道不是嗎?女兒如水,便有水之靈動,女兒如花,便有花之嫵媚。如果,一塊豆腐也投入了水的幕僚,那風華絕代的美味,就足以讓舌尖沉溺其中而萬劫不復了。

“水性楊花”的美食—遠口發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