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只是導火索,文明下的叢林法則

多年來,經濟學家對美中關係的理解一直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認為那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雙邊關係:美國得到廉價商品和貸款,中國得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然而,這真的是一種雙贏的安排嗎?


中美貿易戰只是導火索,文明下的叢林法則

美國人佔了便宜:他們不用生產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必儲蓄就可以得到貸款。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辛勤工作卻不能消費自己生產的產品,他們努力儲蓄卻得不到貸款。這有什麼好處呢?

美國的低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國外的高儲蓄率造成的,大多數當代經濟學權威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要記住,想要借貸,就必須先儲蓄。所幸,對於美國來說,全球經濟使得借與存的關係可以不受國境的限制。

到目前為止,美國手中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作為世界的官方儲備貨幣,美元是一切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美國的貿易伙伴,所有人交易時都需要使用美元。所以,即便沒有人購買美國的產品,人們也需要美元。而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這種運氣。外國人持有的美元很多都存在美國的銀行裡,因而又可以借貸給美國人。這麼一來,美國人即使不儲蓄也可以獲得貸款。人民幣和美元緊密掛鉤,這就要求中國公民至少要將儲蓄的一部分兌換成美元。
中美貿易戰只是導火索,文明下的叢林法則

如果沒有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儲蓄,美國人以及美國政府想要借錢就會很困難,他們將不得不承擔高額的貸款利率。對於靠貸款推動的美國經濟而言,利率偏高和信貸吃緊是一個致命的組合。

目前美國領導人和中國的衝突不斷升級,在他們決定與中國劃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認清這條生命線。當然,既然這種關係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結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對美國人來說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有朝一日沒得吃時,就越是難以自食其力。摘錄自《小島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