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6月19日,白宮威脅稱,將對中國製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

我國商務部針對美國提升戰事等級,做出回應:將採取數量型+質量型的反擊措施。針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從哪種角度理解這句話呢?

美國新威脅的2000億商品的徵稅是10%,產生的額外費用是200億美元。而中國可以在原有500億商品的25%關稅上,再稅上加稅,直到讓美方產生200億美元損失為止。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毋庸置疑,美國這種極限施壓的流氓手段想要落地實錘也是非常困難的,而在美國內部已經有人搞事了。中美貿易戰戰火重燃,世界級貿易戰背後,美國的陰謀非常深遠,這裡有個問題值得深思:貿易爭端已持續數個月,中國為何遲遲不對蘋果動手。

貿易戰的導火索是中興事件,直接掐中命脈大戰一觸即發,中興自始至終落得了“巨嬰”的稱號,發人深思的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的首要任務,就是全面進軍高端產業市場。但是,產業升級與調整,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現存的中低端產業。目前,中國製造業的目標是打造“全產業鏈”。

眾所周知,實體產業才是經濟的基礎,任何國家政策必須圍繞實體產業服務。儘管現在存在互聯網網購的衝擊,但迴歸現實,交易的本身還是產品。

舉個例子來看,京東所在地,分佈在江浙兩省,主要就是因為江浙兩省是中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地方。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地理的區位優勢。

雖然特朗普很努力的在美國撥亂反正,走回工業化,重新發展經濟方向,但前途渺茫。

貿易戰中國為何不動蘋果?

反觀歷史,中美每次發生經濟爭端,總有網友站出來建議拿蘋果開刀,但令人尷尬的事,在一片罵聲中,蘋果的盈利絲毫沒有減弱。

2017年末,Iphone全新旗艦機iPhoneX上市後,前三天預訂量已經到達1200萬臺,僅中國市場的預訂量超過了650萬臺,佔據了其中一半。

次年Q2財季,Iphone全球出貨量為5221.7 萬臺,而大陸市場就吞下了3000萬臺。據財報統計,蘋果大中華地區營收為130.24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26 億美元增長21%。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光看這些數據是不是覺得有些扎心?但我想說,蘋果並非敵人。

談起蘋果大家本能的聯想到流水線的富士康,數據告訴我們,蘋果全球出貨量1.8億臺。而在其中至少有1.5億臺蘋果產品是在中國生產的。二蘋果產品的加工廠大多在中國完成,這也就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經濟收入。中國已經與蘋果形成了高度的經濟互融,兩者之間有著深厚的利益糾葛。兩者之間是彼此互利狀態。蘋果為中國貢獻大量就業崗位,中國則為蘋果提供龐大的市場內銷。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僅以蘋果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國的流行度不容小覷。而蘋果產品的存在激發了我國電子消費品質量的提高。如果沒有蘋果,就沒有小米,華為這樣的手機出現,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蘋果產品對我國科技的鞭策力量不能掩蓋。不過必須承認的是,我們國家確實處於技術的下風,在某些方面,肯定是要吃虧的,但現在的吃虧就是在警示自己時刻不能忘記發展,相信終究會趕上甚至超越的。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A股涉及蘋果概念的上市公司就有60多隻股票。

蘋果概念股中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和蘋果合作的,甚至很多上市公司的盈利都是來自於蘋果的合作。想要全面制裁蘋果?不是不可以,幾百萬個工作單位誰解決?失業引發的社會治安問題誰來負責?所以戰爭是不可取的,合作才能共贏。

產業鏈的世界化需要共同進步,在合作中取長補短,求同存異,共同進步。想要做到自主自立,只有自己的產品立足於世界之巔,才能有底氣的不怕任何外來威脅。

反觀A股蘋果概念的走勢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Apple產業鏈的大跌,其實更多的是行業本身偏悲觀,貿易戰加速了脆弱的蔓延。智能手機產業鏈從2017年11月開始,經歷了智能手機銷量下滑、apple產業鏈砍單、春節放假停產、新老機型更迭消庫存等利空,A股蘋果板塊指數也從2017年11月連跌四個月。

每年1-6月,Apple前一年新機的銷量逐月下滑,供應鏈會有例行

砍價(下圖展示的iphone X)。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後續節奏把握:

緊密關注2018-2019年有iPhone創新功能點+5G卡位的公司:劉海全面屏、異性全面屏/曲面屏、3D Sensing、無線充電、攝像頭、屏下指紋識別、AI技術等

關注四隻龍頭:信維通信、歐菲科技、大族激光、立訊精密

貿易戰:美封殺中興,中國為何遲遲不拿蘋果開刀?

如果你對文章有認可,請關注,如果你有其它見解,歡迎一同討論交流,祝股市大捷,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