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隱形貧困人口」

拿什麼拯救你,“隱形貧困人口”

空巢青年

繼“空巢青年”和“佛系青年”過後,最近“隱形貧困人口”一詞也火了。意指“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全色號口紅、香奈兒新款、單反、耳機、健身私教 ...... 明明工作好幾年,工資也不差,但卡里總是沒有結餘。網友們紛紛對號入座:這不就是我嗎!當然,也少不了網友紛紛站隊:哪啊,我可是真·貧困人口。

拿什麼拯救你,“隱形貧困人口”

隱形貧困人口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句話一點不假。琳琅滿目的商品,絢麗多姿的舞臺,應接不暇的廣告,都給予人一種消費的暗示:必須買點什麼,才對得起生活在城市。一頓大餐、一場電影、一瓶香水、一次旅行,或者一杯咖啡,都會讓人充滿遐想。但享受過更好的生活,就很難再回到節儉。

馮夢龍在 《智囊·知微》寫過這樣一個故事:話說當年,商朝的殷紂王剛即位,生活就開始奢侈起來,使用象牙筷子。對此,紂王的叔父箕子嘆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製的食器盛東西,將來還要做犀玉之杯。有了犀玉杯、象牙筷這些奢侈品,還會吃粗茶淡飯、野菜粗羹嗎?當然不會。身上呢,肯定也要求披錦衣九重。按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慾望越來越膨脹,就是耗盡整個天下財富也填不了他的欲壑啊!等蒐羅盡遠方難得的珍怪之物,輿馬宮室漸漸齊備後,這小子也活得差不多了。我這個做叔叔的真不忍心看著他走向滅亡啊!”最後,商朝的結局大家都不陌生。

隨著信用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於“超前消費”,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盲目消費和過度消費的負面影響,甚至不乏悲劇收場。信用卡是一個“心理賬戶”,每當購買一件值得商榷的商品,使用現金或許能夠讓你再三衡量,而刷卡顯然更不會令你心疼。但是,《訓儉示康》寫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不知不覺中,就忘記了消費是否符合自己當前的收入。於是那些看起來外表光鮮靚麗的朋友圈,你並不知道背後是否一無所有。

拿什麼拯救你,“隱形貧困人口”

或許一切都還好

一朋友剛畢業工作時候,薪資不菲,給自己定下每月存5k的目標,並告訴我說:這是關鍵時候應急的錢,無論如何都不能亂用。去年這個朋友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錢,聯繫我能不能週轉一點,免得驚擾到父母。我詫異的問他:你不是有個應急的準備金?他心有餘悸的說:早就不知道花哪去了,幸好這次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可否認,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超前消費,也可能是自我品牌的投資和提升。作為“隱形貧困人口”,可以不著急買車,也不著急買房,甚至不著急談婚論嫁,撫養小孩,贍養老人,但至少要為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做好規劃和準備。在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才能心安理得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