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告诉家长小孩的起跑线是……

这个清明档,有7部电影扎堆上映,其中多数是中小成本、气质小众,却又口碑俱佳的电影,其中印度话题电影《起跑线》就是其中一部。

印度电影《起跑线》告诉家长小孩的起跑线是……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熟悉不过的一句话,被搬上荧幕后却是如此影人深思。

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拉吉·巴特拉和米塔·巴特拉为了女儿皮娅能获得最好的教育,绞尽脑汁甚至不择手段地进入私立学校中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学院。(在印度,公立学校设施落后,学习环境差,私立学校情况则好很多。所以只要有能力,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两人在剧中,一个是虎妈,一个是猫爸,碰撞产生各式火花。

拉吉原来是是小裁缝店的儿子,但是凭着自己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成功当上时装店老板,并且俘获了米塔的心。他对米塔千依百顺,所以在女儿的择校问题上,跟随妻子的选择。为了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经历了“扮富”到“装穷”。

他们先是搬到离学校更近的高档小区,穿着、行为甚至说话方式都向上流人士靠拢。但因为他们是从公立学校毕业的人,最终被校方无情地淘汰。

印度电影《起跑线》告诉家长小孩的起跑线是……

之后他们得知有一种入学方式叫RTE录取,专门针对贫困生预留出的25%名额。所以夫妇俩人抓住这唯一的希望,摇身一变住进了贫民窟。

印度电影《起跑线》告诉家长小孩的起跑线是……

这其中最为讽刺的是:开派对是想要融入富人的世界,然而富人一边享受着进口酒水,一边却对你身上的气息嗤之以鼻。受不了穷人的居住环境,但是穷人却愿意及时出手相助,哪怕是付出生命。穷人出身的校长,看似公正无私,其背后是想要那些曾经欺负自己的富人们,为了一个入学名额对自己俯首称臣。这些行为充满了矛盾,形成的反差,在看客的心上重重一击。

印度电影《起跑线》告诉家长小孩的起跑线是……

学校是为了孩子们受教育而存在,不是供父母攀比的硬性条件,也不是孩子能否走上人生巅峰唯一途径。电影用情节对比来向我们传递出它的教育价值观:比环境更重要的,是行为方式,是家长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都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表率作用,那我们还能指望其他人吗?《起跑线》用喜剧的方式来讽刺教育问题,它直接了当的批判阶级固化现象,让人们重视教育的根本意义。

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