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奇人,一辈子不喝酒、不吃肉、不结婚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官员郑晓写了一本书叫《今言》,书中记录了一位一百二十岁寿星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首先声明一下,这本书并非小说而属于纪实类的随笔。

郑晓,海盐武原镇人,字窒甫,小字阿文,号淡泉。郑晓通经术,长于史学,是颇有见识的政治家、史学家。

郑晓在《今言》中,真实记录了明朝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长达一百八十多年的“国政朝章、兵戎邦计”等国家大事、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史实,因此说,他的记载不同于野史笔记之类,属于私史范畴,真实性极高。

明朝有个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奇人,一辈子不喝酒、不吃肉、不结婚

长寿老人叫王士宁,平生几乎没有任何爱好,也不贪图富贵享受,就是梦想着健康长寿,为此他禁绝女色、酒肉,甚至连最起码的熟饭热菜都不吃,简直像苦行僧一样。

为了自己的追求,王士宁走南闯北,寻找能够给他指点的世外高人。在四川某个雪山上,他发现了一位老人,认定他就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高人。

这位老人“披毡衣,卧深洞中石床上”,住在简陋透风的房屋里不怕寒冷。老人“长三尺馀,耳、目、口、鼻、手、足,皆类小儿。”简直就是鹤发童颜。王士宁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不管老人愿不愿意,跪下来就磕头作揖拜师父。

明朝有个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奇人,一辈子不喝酒、不吃肉、不结婚

老人不同意,王士宁不死心,就死乞白赖住在了山洞。他暗暗观察老人,发现老人饿了就吃点干面一类的食物,渴了就喝点附近的溪水。

王士宁饿极了,就跪下来向老人讨吃的,老人给了他一点干面,他吃下去感到苦涩难以下咽。王士宁没办法,就去山中寻找山果、野菜充饥,一晃过了三年。

三年之中,王士宁无微不至照顾老人,老人终于被感动了,就口传心授,把自己的养生之术教给了他。

王士宁下山后,没有回老家海州,而是来到山东济宁寻了一处破旧房屋定居下来。他行为怪异,从不与外界接触,安安静静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年。

邻居暗中观察发现,王士宁“久绝火食,唯日啖枣数枚,或菜数茎,饮水少许”,他从不生火做饭,每天就吃几颗枣、一些菜根,少许凉水。有些好心邻居以为他贫困,就送来热饭菜给他吃,王士宁坚辞不受。

济宁指挥王宣听说有这么个怪人,就赶来探访。两人一搭话,原来竟是海州同乡。王宣说:“吾上世有叔祖士宁,好道弃家去,竟不知所终,翁得无是?”

王士宁也觉得眼前人亲近,原来竟是一家人,祖孙相认,聊了家中早年的一些家谱之类的事儿。

明朝有个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奇人,一辈子不喝酒、不吃肉、不结婚


济宁的奇人奇事后来传到朝廷,明宪宗也是个长寿爱好者,于是在成化七年(1471年)下诏请奇人进京。山东官员求问长寿之道,王士宁的回答是——“静坐寡欲望,久瞑目闭息。”问及元末清初的大事,王士宁回答:“一身之外,百无所知。”

与人接触后,王士宁很后悔:“我未闻道,但习静已久。近乃日与人接,大败吾事。”此后不久,这位传奇寿星就去世了。

王世宁养生之道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静”,为了寻求“静”的最高境界,他清心寡欲,不成家,不吃可口的饮食,甚至不与人往来,这些别说是皇帝,一般百姓都做不到,看来长寿也要付出代价啊!

王世宁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卒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清心寡欲,苦苦活了一百二十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