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楊修之死的真實原因,其實不是耍小聰明

楊修,字德祖出身名門世家,高祖父楊震是個清廉無私的官員,而從楊震算起到楊修的父親楊彪四代,官居太尉,跟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不相上下,楊修還是袁術的外甥,背景雄厚。楊修自小接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但不幸生長在動亂的東漢末世,掌權的曹操更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務實改革者,楊修與曹操在觀念上有許多差異,為了不得罪各方,楊修儘可能與人為善。

揭秘楊修之死的真實原因,其實不是耍小聰明

《世說新語》記載著許多關於楊修機智又聰明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與楊修坐馬車經過曹娥碑時,碑上刻著:「黃絹幼婦,外孫鎣臼」八個字,合起來是個字謎。曹操問楊修知道答案了嗎?楊修回答說他已經解出來了,曹操要他不要說出來,馬車行了三十里之後,曹操終於想出了,於是要楊修解釋這八個字的字謎答案。

楊修回答說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起來是個「絕」字;幼婦就是少女,合起來是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所以是個「好」字;鎣臼是受辛之木,受辛合起來就是「辭」字,所以這八個字的謎底就是「絕妙好辭」。楊修的說法與曹操的想法相同,曹操感嘆的說,楊修的才智比他多出三十里。

其實,《世說新語》裡的小聰明楊修,並不是正史裡的楊修。

揭秘楊修之死的真實原因,其實不是耍小聰明

因為,真實的楊修並不是個賣弄小聰明的角色,他博學機智且做事果斷,擔任曹操主簿工作時,能把繁複的後勤工作與文書作業妥當處理,當時軍隊常需作戰,後勤補給相當重要,這也說明了曹操對楊修的器重。

但曹操終究還是在“雞肋”事件上,處理掉楊修。把“雞肋”當成口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楊修從這裡推敲出曹操想要班師不想打仗,所以就去準備收拾物品,沒想到話傳出去了,曹操還未正式下令班師,部隊就已亂成一團,曹操只能出手,依法處理楊修。

揭秘楊修之死的真實原因,其實不是耍小聰明

當然楊修之死的主要原因,還是捲入了曹家家事,在繼承人爭奪陣仗上,站到了曹植這一邊,曹操決定立曹丕為世子,楊修這位幕後藏鏡人就得消失退場了。

楊修去世後,曹操送了許多禮物給楊修之父楊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楊彪也只能怨嘆:政治實在是太可怕的事情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