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在爲人民謀幸福中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


彭光軍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並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回顧自己從人民教師轉崗為信訪幹部已是十三年。十三年前,因為張雲泉榜樣作用,我毅然報考了信訪部門;十三年後,作為一名信訪戰線的老兵,在學習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後,我心潮澎湃,覺得信訪工作無限光榮,信訪事業大有作為,要不忘初心、堅定信仰,與時俱進、提升素養,牢記使命、滿腔熱情,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

不忘初心,堅定信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我們黨員幹部的初心,也應該是我們信訪幹部的初心。客觀上講,信訪部門一無權、二無錢,是個典型的“清水衙門”。信訪幹部乾的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工作艱苦、生活清苦,很多時候晉升輪不到、經濟實惠輪不到,更不用談有沒有當“幹部”、當“官”的感覺了。倘若平級調動,基本上沒有哪個幹部願意到同級信訪部門來工作。曾經有其他部門幹部跟我開玩笑說,“就是給我一萬塊錢一個月,我也不願意到信訪局來幹信訪”。信訪戰線有老同志開玩笑說“搞信訪、搞信訪,搞久了,把自己都搞成神經質了”。如果斤斤計較於“名利場”,如果貪圖安逸想輕鬆,如果在乎較高的“社會地位”,那麼我們信訪幹部永遠也找不到心理平衡。但假如我們若能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這個角度來看,能以解決一個個百姓信訪訴求為快樂,以對弱勢群體扶危濟困為幸福,以在困境中建功立業為成就,我們就能立足初心,堅定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的信仰。

去年暑假,走路上下班,我隔三差五碰見一個穿著光鮮的陌生人。他大老遠爽朗地跟我打招呼,有時候還不忘給我遞來一支香菸。看他的穿著打扮,剛開始我還以為他是跟我一樣在機關院內上班的上班族。在接連幾次主動跟我打招呼後,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地問了聲:“請問你是哪個單位的、貴姓?”。他說:“你不認識我了嗎?我就是前幾年到你們信訪局上訪過的,多虧你幫我解決了社保問題。”經過交談,方知這位陌生人姓蘭,前些年因為社保政策沒落實,帶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市委群眾來訪接待中心來了一回,反映了自己的訴求。而當時我只是按照有關規定,給他開具了轉辦函給勞動社保部門和給勞動社保部門打了個電話,要他們重視,按政策進行處理。對於多年前每天接待幾十起信訪事項的我來說,不太記得了也算正常。但多年後,在城市的街頭,信訪當事人還能一眼就認出當年那個曾經接待過他的信訪幹部-我,這讓我心裡倍感溫暖,倍感存在的價值,更堅定了我幹好信訪工作的最初信仰。

提升素養 做好信訪

信訪工作被稱為機關第一難、機關第一煩,是很多人不願意乾的活,也是很多人幹不好的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信訪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信訪幹部要做肚能撐船的“宰相”、吃苦耐勞的“黃牛”、本領過硬的“工匠”,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新時代信訪工作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

一是要做肚能撐船的“宰相”。信訪幹部,不管從事哪個具體崗位,都會或多或少面對有情緒的上訪群眾。吵鬧聲、責怪聲、質疑聲,對信訪幹部來說,那都是“家常便飯”。對於群眾的責罵,信訪幹部要有“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大度胸襟,要做不是宰相的“宰相”。記得一個星期一的上午,我懷著高高興興的心情來單位上班。剛打開接訪大廳的大門,迎面走來一個怒氣衝衝的中年人。我估摸著應該是上訪群眾,於是拿出筆和來訪登記表,面帶微笑地問:“請問您有什麼事情要反映?”話音還未落,就立馬得到了一個十分乾脆而又宏亮的回答,“我不跟你這個小蘿蔔頭說!”,這話讓我措手不及。雖然心裡多多少少有些不愉快,但我還是耐心的幫他聯繫了相關部門的領導前來進行溝通,做相關政策解釋工作。

二是要做吃苦耐勞的“黃牛”。信訪接待,工作環境相對較差,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很難適應做這項工作。面對少數纏訪鬧訪人員,信訪接待人員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很難勝任這項工作。辦信、網信和督查等工作,看起來輕鬆,就是轉送、交辦和督促,但為了辦好每一件信訪事項,要多次查看、督促責任單位是否及時受理、及時辦結,要看資料上傳是否完整、群眾訴求是否處理到位,沒有吃苦耐勞的信訪專業精神也不行;複查複核工作,看起來任務數量相對不多,但為了把每一個案件搞清楚、弄明白、作出準確結論,要對著相關法律法規,逐條逐項進行鑽研,沒有吃苦耐勞的信訪專業精神同樣不行。

三是要做本領過硬的“工匠”。新時代,信訪幹部除了要有能說、能寫、能協調等傳統工作能力外,還要加強各方面學習,堅持“幹中學、學中幹”,要有能適應新時代信訪工作所需要的創新思維、法治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能力和心理疏導、研判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近段時間,陪同一位市級領導接訪,某類群體代表質問:“為什麼同樣一個問題,某某省解決了,某某市解決了,我們邵陽為什麼解決不了?”面對這種質問,我想包括我個人在內的大部分同志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我們邵陽與某某省、某某某市無法比,人家經濟發達很多”。但你猜該領導是怎樣回答群眾代表的呢?“老同志們所說的,我也沒有去調查,但我相信你們所說的。既然同志們說某某省解決了,某某市解決了,那你們就應該看到在不久的將來此類問題也能在邵陽解決的曙光”。該領導的回答就非常具有辯證思維。

牢記使命,永恆追求

對黨忠誠、以人民為中心、對信訪工作滿腔熱情,是信訪幹部的光榮使命和永恆追求。

當前有部分信訪幹部覺得自己在黨政機關裡是“低人一等”,是黨政機關的“看門人”,乾的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表面看,似乎也是那麼回事。但仔細想想,其實不然。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的同志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兵”。

也有人說,幹信訪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做更偉大的事業。信訪工作相對枯燥無趣,很難出“政績”。這就要求我們信訪幹部既要能吃苦、不怕難、不拍煩,更要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貧。信訪戰線十三年,從事信訪接訪工作,為接待一批批集體訪耗盡力氣;從事督查工作,化解一件件信訪積案,就象在做一項重大工程;從事辦公室、辦信、綜合調研工作,常年累月苦練“坐功”,肚子越坐越大。不懂“行情”的,還以為你日子過得很滋潤。毋庸諱言,信訪工作於個人而言,少有成就感。但於人民和民族而言,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在為人民謀幸福,就是在為民族謀復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幹信訪、愛信訪,我此生永恆的追求。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在為人民謀幸福中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

彭光軍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並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回顧自己從人民教師轉崗為信訪幹部已是十三年。十三年前,因為張雲泉榜樣作用,我毅然報考了信訪部門;十三年後,作為一名信訪戰線的老兵,在學習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後,我心潮澎湃,覺得信訪工作無限光榮,信訪事業大有作為,要不忘初心、堅定信仰,與時俱進、提升素養,牢記使命、滿腔熱情,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

不忘初心,堅定信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我們黨員幹部的初心,也應該是我們信訪幹部的初心。客觀上講,信訪部門一無權、二無錢,是個典型的“清水衙門”。信訪幹部乾的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工作艱苦、生活清苦,很多時候晉升輪不到、經濟實惠輪不到,更不用談有沒有當“幹部”、當“官”的感覺了。倘若平級調動,基本上沒有哪個幹部願意到同級信訪部門來工作。曾經有其他部門幹部跟我開玩笑說,“就是給我一萬塊錢一個月,我也不願意到信訪局來幹信訪”。信訪戰線有老同志開玩笑說“搞信訪、搞信訪,搞久了,把自己都搞成神經質了”。如果斤斤計較於“名利場”,如果貪圖安逸想輕鬆,如果在乎較高的“社會地位”,那麼我們信訪幹部永遠也找不到心理平衡。但假如我們若能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這個角度來看,能以解決一個個百姓信訪訴求為快樂,以對弱勢群體扶危濟困為幸福,以在困境中建功立業為成就,我們就能立足初心,堅定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的信仰。

去年暑假,走路上下班,我隔三差五碰見一個穿著光鮮的陌生人。他大老遠爽朗地跟我打招呼,有時候還不忘給我遞來一支香菸。看他的穿著打扮,剛開始我還以為他是跟我一樣在機關院內上班的上班族。在接連幾次主動跟我打招呼後,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地問了聲:“請問你是哪個單位的、貴姓?”。他說:“你不認識我了嗎?我就是前幾年到你們信訪局上訪過的,多虧你幫我解決了社保問題。”經過交談,方知這位陌生人姓蘭,前些年因為社保政策沒落實,帶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市委群眾來訪接待中心來了一回,反映了自己的訴求。而當時我只是按照有關規定,給他開具了轉辦函給勞動社保部門和給勞動社保部門打了個電話,要他們重視,按政策進行處理。對於多年前每天接待幾十起信訪事項的我來說,不太記得了也算正常。但多年後,在城市的街頭,信訪當事人還能一眼就認出當年那個曾經接待過他的信訪幹部-我,這讓我心裡倍感溫暖,倍感存在的價值,更堅定了我幹好信訪工作的最初信仰。

提升素養 做好信訪

信訪工作被稱為機關第一難、機關第一煩,是很多人不願意乾的活,也是很多人幹不好的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信訪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信訪幹部要做肚能撐船的“宰相”、吃苦耐勞的“黃牛”、本領過硬的“工匠”,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新時代信訪工作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

一是要做肚能撐船的“宰相”。信訪幹部,不管從事哪個具體崗位,都會或多或少面對有情緒的上訪群眾。吵鬧聲、責怪聲、質疑聲,對信訪幹部來說,那都是“家常便飯”。對於群眾的責罵,信訪幹部要有“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大度胸襟,要做不是宰相的“宰相”。記得一個星期一的上午,我懷著高高興興的心情來單位上班。剛打開接訪大廳的大門,迎面走來一個怒氣衝衝的中年人。我估摸著應該是上訪群眾,於是拿出筆和來訪登記表,面帶微笑地問:“請問您有什麼事情要反映?”話音還未落,就立馬得到了一個十分乾脆而又宏亮的回答,“我不跟你這個小蘿蔔頭說!”,這話讓我措手不及。雖然心裡多多少少有些不愉快,但我還是耐心的幫他聯繫了相關部門的領導前來進行溝通,做相關政策解釋工作。

二是要做吃苦耐勞的“黃牛”。信訪接待,工作環境相對較差,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很難適應做這項工作。面對少數纏訪鬧訪人員,信訪接待人員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很難勝任這項工作。辦信、網信和督查等工作,看起來輕鬆,就是轉送、交辦和督促,但為了辦好每一件信訪事項,要多次查看、督促責任單位是否及時受理、及時辦結,要看資料上傳是否完整、群眾訴求是否處理到位,沒有吃苦耐勞的信訪專業精神也不行;複查複核工作,看起來任務數量相對不多,但為了把每一個案件搞清楚、弄明白、作出準確結論,要對著相關法律法規,逐條逐項進行鑽研,沒有吃苦耐勞的信訪專業精神同樣不行。

三是要做本領過硬的“工匠”。新時代,信訪幹部除了要有能說、能寫、能協調等傳統工作能力外,還要加強各方面學習,堅持“幹中學、學中幹”,要有能適應新時代信訪工作所需要的創新思維、法治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能力和心理疏導、研判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近段時間,陪同一位市級領導接訪,某類群體代表質問:“為什麼同樣一個問題,某某省解決了,某某市解決了,我們邵陽為什麼解決不了?”面對這種質問,我想包括我個人在內的大部分同志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我們邵陽與某某省、某某某市無法比,人家經濟發達很多”。但你猜該領導是怎樣回答群眾代表的呢?“老同志們所說的,我也沒有去調查,但我相信你們所說的。既然同志們說某某省解決了,某某市解決了,那你們就應該看到在不久的將來此類問題也能在邵陽解決的曙光”。該領導的回答就非常具有辯證思維。

牢記使命,永恆追求

對黨忠誠、以人民為中心、對信訪工作滿腔熱情,是信訪幹部的光榮使命和永恆追求。

當前有部分信訪幹部覺得自己在黨政機關裡是“低人一等”,是黨政機關的“看門人”,乾的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表面看,似乎也是那麼回事。但仔細想想,其實不然。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的同志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兵”。

也有人說,幹信訪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做更偉大的事業。信訪工作相對枯燥無趣,很難出“政績”。這就要求我們信訪幹部既要能吃苦、不怕難、不拍煩,更要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貧。信訪戰線十三年,從事信訪接訪工作,為接待一批批集體訪耗盡力氣;從事督查工作,化解一件件信訪積案,就象在做一項重大工程;從事辦公室、辦信、綜合調研工作,常年累月苦練“坐功”,肚子越坐越大。不懂“行情”的,還以為你日子過得很滋潤。毋庸諱言,信訪工作於個人而言,少有成就感。但於人民和民族而言,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在為人民謀幸福,就是在為民族謀復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幹信訪、愛信訪,我此生永恆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