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河北大名县发现何弘敬墓志

发表日期:2013-2-22 17:43:47

作者简介:陈光唐,1926年12月出生,1961年调入邯郸市文物管理处任处长,1992年退休。

1973年,大名县城北11公里的万堤公社万堤农场在打井时发现一座古墓。我所(邯郸市文保所)陈光唐、刘勇两同志受地区委托前去调查。墓室已被挖毁,形成一个大水坑,附近散布着石雕残块、素面石板和厚木板等。据在场的同志讲,墓室位于距现地表6米深的沙水中,砖墙内有四根横断面呈八棱形的石柱。因墙、柱均早塌落,石柱的原来位置、结构不明,墙的高度与壁面情况也无法了解,但底部尚存三、四层顺横交错的砌砖。基室平面为圆形,直径约6米,南部有门。淸开墓室地面的乱砖、石块、残墙,是一层平铺的石板,石板长度不等,厚约20厘米。其下压叠了两层厚木板,板长约8米,宽30—40厘米,厚20厘米,均东西向并排拼成,相互挤得很紧,劈开缺口或撬动木板,有浓烈的松节油气味,可能铺好木板后用松香灌注。木板下是砖砌的圆形基址,内径和深度皆约3米,其外壁每隔1米左右砌有外凸加固的砖垛。墓室南边残存着宽约15 米的甬道基址。甬道南与墓道相接,一合墓志置于墓道内。据传,文革期间,附近的磨庄村曾在此处挖出并运走一合稍小些的何弘敬妻安氏墓志,现已毁。此墓除墓志外未见其他遗物,可能早年曾遭盗掘。

墓志及盖均为青石质。志盖呈盝顶式,顶面边长0.96-1.00、底边长1.88-1.96、厚0.88 米。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太师庐江何公墓志铭”,四周及四杀浮雕兽面及四神,四杀交角处浮雕牛、马等动物,雕工精美,神态生动。四侧边雕刻波浪,图案简炼,线条流畅。志石为正方形,边长1.95、厚0.53米。志石四侧边的中部雕刻花卉、供养人,上下雕刻波浪、花瓣。志石正面楷书59行3800余字。

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邯郸大名发现这座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宝贝?你知道吗?


墓主何弘敬,据墓志“卒于咸通六年(公元865)。享年六十”,可知其生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墓志栽其“初系戎籍,未及弱冠。大和四年,以大理卿副戎事始事文宗皇帝,逮今四朝,迁官一十三任,兼佩相印者七焉”。何弘敬十八岁从军,文宗时曾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赐上柱国勋。武宗时袭父位为魏博节度使,封游击将军、金吾卫将军、金吾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以东面招讨泽潞使参加讨伐刘稹,又加右仆射。泽潞平定后, 诏加金紫左仆射平章亊,封公开国,食封百户。不久,加司空。宜宗时封光禄大夫、司徒平章亊、太保兼司徒。时逢“党羌扰攘侵轶圻服。……以兵器五万事亊上献助军,沼褒之,又加太傅司徒”。懿宗即位后,又加兼侍中、中书令。懿宗时“群蛮盗扰交趾”,“征天下精甲戍五岭”,何弘敬献马五百匹以助征车。咸通六年收复交趾,“帝让加号,归功臣下,册拜公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同月何弘敬卒。

何弘敬与其父何进滔,其子何全皞三代为魏博节度使,“子孙相继,四十余年”。新旧唐书中有传,只是传文过于简约,故以志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史书则可验证志文的溢美、险讳之处。

志称:“公讳弘敬,字子肃”。关于其名,两唐书中记载不一。《旧唐书·武宗本纪》载何进滔死后,子重霸知留后亊,赐名重顺。而本传中作“子弘敬袭其位”。《新唐书·武宗本纪》亦称重霸,本传中则作重顺,赐名弘敬。尽管两唐书中记载的赐名不同,从都记有的 “重霸”、“重顺”、“弘敬”三个名称看来,原名 应为重霸,开成五年其父何进滔死后袭位,朝廷先后赐名为“重顺”、“弘敬”。

墓志中关于何氏的籍贯和到魏地的时间的记载亦与两唐书中不相同。志称其为庐江人,六代祖令思受诬迁于魏、相、贝三州。两唐书的记载基本一致,以较详细的《旧唐书·何进滔传》相比:“何进滔,灵武人也。……进滔客寄于魏,委质军门……。"不知孰是。

志中“♢♢卒于潞,其子稹狂狡不逊…诏御史丞李相国回使于魏……遂诏除东西招讨泽潞使”当指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其子刘稹反,武宗下诏讨伐, 以何弘敬为东面招讨泽潞使之事。志中的“东西”当为“东面”之误。讨伐刘稹是唐武宗时期一个较大的历史事件,两唐书武宗本纪中有较多的记载,许多当亊人的本传中也都叙及。《新唐书·何进滔传》载:“帝讨刘稹,加东面招讨使,弘敬倚稹相唇齿,无深入意,诏因称其事母孝,在军久,宜亟战。弘敬亦自如。及王宰踰乾河攻泽洲,天子虑稹起山东兵,命弘敬掎角塞其道,不奉诏。王元逵克邢州,攻上党,弘敬不得已,乃出师。未几,宰统陈许兵假道收磁州,弘敬惧,乃进战,拔平恩,诏检校尚书左仆射。泽潞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亊”。由此可知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因刘稹割据泽潞于已有利而消极参战,唐王朝几次 下沼亦不听从,直到迫不得已时方出师、乃进战,唐王朝不加追究,事后仍封以高官,中央政权的衰微、藩镇势力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墓志对此讳而不述,大加谥美“不浃旬,统步骑七万众营于长桥之东,……自午及晡七合,……贼乃奔北。自是联战累胜,既拔肥鄉。……潞既屏,诏加金紫左仆射平章事,封公开国,食封百户,以旌殊勋”。

志称“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三月…乙丑,公薨于位。”而两唐书一作咸通七年,一作咸通十年,当以墓志所记为准。

何弘敬墓志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文字之多为唐代墓志所罕见。河北正定县木庄村曾出土唐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墓志(《考古与文物》1983年1期),“其形制超宗室,逾勋贵”,亦不过边长152、厚35.8厘米,何弘敬墓志则有过之而不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晚期割据藩镇的节度使实为不受朝廷管辖的土皇帝的历史事实。何弘敬墓志志文虽然以为墓主歌功颂德为主,但叙其历史较详、涉及面较广,对于研究晚唐藩镇割据,唐王朝与藩镇、边境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