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依賴於體制模式的轉換」看企業制度的重要性

原理: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標誌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由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評價和度量的,而技術創新又在相當大程度上依賴於體制創新。

體制因素之所以可推動或阻礙經濟增長、制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因為體制的變化具有既改變收入分配(類比企業中的激勵政策),又改變經濟中資源使用效率的潛在可能性(類比企業中員工積極性提高後工作效率提升)。體制的這種功能又與體制可影響人類的選擇行為有關(對國家而言,尚且需要通過影響人類的選擇行為而實現經濟發展;對企業而言,更加需要重視企業制度/文化對員工選擇行為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一、體制實際上為每一個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人設置了一整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行為規則,這就為每一個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行為人規定了約束條件。體制的變化也表明這種約束條件的改變,進而影響行為人的選擇行為。體制創新正式通過改變交易規則來為經濟增長創造新的條件。(比如考勤制度、例會制度、銷售制度等,約束企業員工各部門的行為,而各種制度的調整,也會代表公司管理文化的調整

二、體制創新可通過塑造出新的激勵或動力機制,激發行為人參與交易活動和進行技術創新的動機,推動經濟增長。一個社會的經濟缺乏活力或停滯不前,一般總是與既定的體制因素窒息行為人的創新動機或行為人的創新活動得不到最低限度的報酬有關。(

一個企業的銷售/研發缺乏活力或停滯不前,肯定也與現有制度/管理模式窒息員工的創新動機或員工的創新活動得不到對等的報酬有關。對企業來講,不能一味指責員工,而應反省現有的制度及管理模式,探討可以在現有環境下影響員工選擇行為的改革策略,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當行為的道德規範有助於克服經濟活動中的機會主義行為或“搭便車”行為時,它就能以較低的代價換取較快的經濟增長。(對小型新創公司,目標明確且員工同心,大家會各盡所能齊心協力推動公司的發展。但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新招聘來的員工,基於各方面原因,把公司當家,對公司產生如初創人員般深切感情的總是少數。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只是來工作的,拿一份工資做一份工作,甚至有的得過且過,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在糊弄。這也是很大企業在發展壯大之後無法避免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基於文中的理論,可以得出:1、肯定機會主義行為或者“搭便車”行為的存在;2、儘量克服這樣的行為,以較低的代價換取較快的發展。

四、體制因素會影響信息和資源的可獲得性。例如,既定的制度將影響信息的分佈、傳遞及信息的可信度,進而影響信息費用。一個社會因制度因素(如市場扭曲)所導致的信息費用上升必將制約經濟增長。(

對企業來講,信息成本包含內部信息成本和外部信息成本,內部信息成本主要表現在各部門信息的溝通及共享情況,外部信息成本主要在於對競爭對手、政府管制、市場狀況等的瞭解。此處,我們重點關注內部信息成本。若產品研發部對各種信息保密,銷售和市場部門就不能很好的捕捉產品特點並開展工作;同時,銷售部門要及時反饋客戶的使用反饋及新的需求,才能保證產品部門對產品的及時完善與創新。內部信息不暢,就好比人體內五臟六腑氣脈不通,根基壞了,也就無法談及對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