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熊體育創始人韓牧:體育產業不要「故事」要「數字」,找不到答案就「出界」看看

12月22日,懶熊體育第二屆“潮前走”——中國體育產業嘉年華在北京舉行,懶熊體育創始人兼CEO韓牧發表主題演講,面對“慌了”的體育產業,下一步該如何選擇: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体育产业不要“故事”要“数字”,找不到答案就“出界”看看

在體育產業,懶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我是跨界進入體育產業,我跟我的團隊說過一句話,當我們踏入體育產業的第一步,我們決不會懷疑體育產業有沒有未來,體育產業值不值得投資,從第一刻開始直到結束,我們會全力以赴。

在體育產業,很多時候外界會給我們一個估值,但是創業者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會給自己一個估值,因為我們做得很踏實很安靜。我也希望在座各位真正從事體育產業的朋友,能夠參與運動,讓自己的身體更好一點。

2017年體育產業變了,變成這樣一個詞:“慌了”。曾經說好的對體育產業的雄心壯志以及熱愛,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慌了之後就開始產生了很多的不確定性,開始懷疑做的事是不是正確,甚至該不該立即從這個產業撤退。

所以說在2017年,一種潮流是,大家都在尋找一種確定感。

第一,新三板掛牌的體育公司只有16家,而在2016年是41家,2015年是24家。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体育产业不要“故事”要“数字”,找不到答案就“出界”看看

第二,體育創業投融資在2017年遭到夭折,總的融資額是90億元,但在2016年是199億元(其中樂視體育佔了80億元),2015年則是65億元。另一個現象是,投資方有49%集中在A輪,天使輪只有29%。獲得融資最多的五個賽道是健身、電競、培訓、賽事運營及服務、體育營銷。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体育产业不要“故事”要“数字”,找不到答案就“出界”看看

這些賽道離錢更近,當大家慌了的時候,大家要找到離錢更近的賽道,這就是大家對這個產業的不確定所造成的。過去早期投資大家都會問,模式是否已經走通?團隊是否靠譜?但是現在大家會問是否有一個具體的營收數字。對天使輪的項目來說,大家已經用了PE或者後期的思維,這是一種挺不正常的狀況。

但我相信這種狀況會在2018年或者2019年做一些調整。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体育产业不要“故事”要“数字”,找不到答案就“出界”看看

2017年大家都在談一句話“給我一個數字,而不是一個故事”。過去大家都在講故事或者做PPT的時候,都可以表露自己的雄心壯志,但是2017年沒有人再相信了,大家都很現實,你的故事講得多麼好、多麼動聽、多麼婉轉,一樣只看數字。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總結出四個原因。

第一:扛旗的公司在哪?

我們相信體育產業的關注度是跟這些大公司有關係的。它們在體育產業的發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2017年,它們要麼調整了,要麼倒下了。在美國如果沒有NBA、沒有Nike,那又會是怎樣的商業環境?所以現在體育產業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沒有對標的公司了,扛旗的公司不在了。可能我們需要堅持,要在水稻裡插秧。

第二:產業的價值體系在哪?

沒有大公司了,我們對標的體系呢?原來我們可以對標這些大公司,大公司做什麼,我們對標它的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就可以,但是現在沒有對標的價值體系了,我相信很多創業公司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第三:項目的獨特之處在哪?

中奧路跑公司總經理王簡提到,當馬拉松賽事做到第三年的時候,很多人會要求提高品牌。人的消費時間是有限的,怎麼讓人選擇你的項目,產品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靠譜的人在哪?

2015年懶熊體育就舉辦過體育人才論壇,但實際上大家都提到怎麼招人,很少有人提到培養人,體育產業如果純粹從跨界去招一些人來,卻不能與體育融合,就很難走得更遠。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体育产业不要“故事”要“数字”,找不到答案就“出界”看看

因為以上四個原因,大家都有點“慌了”,為了應對這種狀態我建議大家“出界看看”。如果把體育的標籤扔掉,你的公司會是一傢什麼公司?

NBA如果扔掉體育標籤,可能會是一家娛樂內容的生產商。Nike如果扔掉體育標籤,可能會是一家營銷公司。懶熊體育如果扔掉體育標籤,可能會是一家to B的服務商。在這個邏輯之下,我們就開始看到不同的東西。

如果做賽事,一定要想到你是一家體驗設計公司。經濟學上有一個理念叫體驗經濟,所有核心的東西都是一個體驗,怎麼把體驗做好?

如果做體育培訓,一定要想到你是一家教育公司,新東方、好未來、學而思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這些教育巨頭已經把體育當作很重要的領域在做了。

如果做健身,一定要想到你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品牌,例如美國的SoulCycle動感單車工作室,它是一個生活方式,是一個年輕人社交的場所,而不只是健身房。

如果做產品,一定要想到你是一家品牌營銷公司。在製造業非常發達的中國,做產品相對容易,但很少人會想到定位、品牌、營銷這些更容易讓產品走得更遠的維度。

我們在界內如果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不妨出界看看,我們要“潮”前走,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遠,暫時把體育的標籤抽掉。

我們一定要堅持商業邏輯,要讓自己的商業知識儲備更多,所以我用這樣一句話來跟在座各位共勉,“用對商業的理解來驅動自己,用對體育的熱愛來打動顧客。”

如果商業邏輯都不通的話,我們就不要自欺欺人。我們希望“潮前走”,這是懶熊的態度,也是我們的故事。

延展閱讀:跑完北馬,再攀登5000米的雪山是種什麼感受 | 韓牧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