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中國遭遇「生死劫」

合理分配權利義務,應該是任何領域達成合作的根本,尤其是在商業世界中。在國內飲料市場上暢行20年的紅牛生產經營方華彬集團,近年便因利益問題,與早年的親密夥伴反目成仇,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商標爭奪戰。如今,一場關於經營期限的爭論,揭開了爭奪戰的新帷幕。

紅牛中國遭遇“生死劫”


“紅牛”爭奪戰迎來第二季。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息顯示,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中國”) 1998年9月30日在北京註冊,其營業期限於2018年9月29日到期。

相關消息一出,關於紅牛中國或將無法繼續經營的猜測迅速傳開。

9月29日當天,紅牛中國就此在官網發佈聲明。


紅牛中國遭遇“生死劫”


紅牛中國表示,目前工商登記的營業期限為20年,係為滿足公司設立時的相關外資註冊審批對登記年限的特別要求,不代表經營期限也僅為20年

紅牛中國稱,依據各合營各方早已形成的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其經營期限為50年,在該期限內,紅牛中國是唯一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產品的公司。同時,紅牛中國稱已依法向相關主管部門遞交了營業期限延長申請,營業期限的延長正在辦理過程中

很快,紅牛中國“各合營方”中合計持股達95%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泰國”)和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聯合聲明,稱紅牛中國經營期限為業已屆滿,各方股東從未達成任何關於延長紅牛中國經營期限的協議,並認為

紅牛中國應當立即清算,並停止與清算無關的一切經營行為

不過,9月30日,紅牛中國的運營方華彬集團就紅牛泰國的“清算”一說發聲,稱泰國天絲有關清算紅牛的說法並未得到紅牛泰國股東會批准,不能單方面代表紅牛泰國的意願。

雙方你來我往又截然相反的表態,為紅牛在中國市場上的命運再度畫上了一個問號。

從協作到對抗

每個反目成仇的故事總有一個溫馨的開始。

“紅牛”這一產品,由祖籍海南的泰籍華人許書標於1975年發明,因其提神功能而迅速風靡。1984年,許書標與奧利地人Mateschitz共同創建了紅牛集團,並將紅牛推向全世界。

中國在許氏家族的版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早在1993年,許氏便在海南成立了海南紅牛飲料有限公司,希望可以進軍中國。但限於對市場的瞭解,紅牛在中國的發展遇到了諸如政策、渠道等各方面的問題,擴張之路無奈受阻。

1995年,在泰國打拼多年的嚴彬與許書標結識,並很快選定為紅牛在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當年12月,紅牛中國註冊成立,其中許氏家族和嚴彬的持股比例為54.24%和45.76%。

1998年9月30日,紅牛中國在北京重新註冊。


紅牛中國遭遇“生死劫”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紅牛中國擁有四家股東,分別為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分別持股88%、7%、4%、1%。

其中,英特生物為許氏家族獨資公司,環球市場控股為嚴彬旗下獨資公司紅牛泰國則由許氏家族與嚴彬共同持有。據財經雜誌報道,許氏家族與嚴彬在紅牛泰國早期的持股比例為68%及32%。

值得一提的是,許氏家族控股的泰國天絲持有紅牛(Red Bull)商標的所有權。

此後,許書標與嚴彬,一方提供品牌授權、生產工藝、產品配方等技術支持,一方負責生產銷售。很快,在嚴彬的廣告攻勢及渠道建設下,紅牛打開了中國市場,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數據顯示,20多年來,紅牛在中國累計產量超800萬噸,累計銷售額1453億元,上繳稅金總額210億元,2016年銷售額超過200億。

2012年,伴隨著許書標的過世,其子許馨雄的繼任,許氏家族給予嚴彬的絕對信任也逐步走向瓦解。

據財經雜誌此前的報道顯示,許馨雄稱紅牛中國在2015年之前、長達20年時間內從未開過一次董事會,同時許氏家族也未拿到過任何分紅,基於早期對嚴彬的支持和信任,許家也從未對此進行追究。

2014年,許馨雄開始對紅牛中國進行調查,由此發現許多紅牛商標和外觀專利早已被嚴彬方面搶先註冊。

於是,雙方在2014年底的一次會議上,商議決定將嚴彬方面持有的紅牛商標以及外觀專利轉讓給泰國天絲。此後不久,

嚴彬在紅牛泰國所持股權比例也從32%提高至49%。

至此,許氏家族與嚴彬在紅牛中國的持股比例變動為51.88%、47.12%。

事實上,除了商標問題,嚴彬還分別在廣東、湖北、江蘇等地成立公司,負責紅牛的生產和銷售業務,而新建的生產銷售渠道都掌握在嚴彬手中,與泰國天絲並無利益往來。這也致使許氏家族參與的合資公司變成了 “一個很小的加工基地”。

2016年,紅牛的商標授權到期,但雙方並未就續約達成一致。不過,紅牛中國並不理睬,而是繼續生產銷售紅牛。泰國天絲認為這一行為侵犯了泰國天絲對於紅牛的商標,就此起訴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北京紅牛飲料有限公司等諸多子公司。

由此,藏在紅牛背後兩方的利益糾葛浮現在公眾視野中。

“霸道總裁”

造成這些利益糾葛的一個關鍵因素,或許是嚴彬霸道強勢的性格,他有著一段經常在香港電影中可以看到的發家史。

在經歷了上個世紀70年代的貧困之後,出生於1954年的嚴彬體驗到了“窮怕了”的感覺,他從中國逃難到泰國。當時尚不滿20歲的他,初到泰國,為了果腹甚至曾賣血度日。

在陌生國度的貧窮年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概是一件最容易得到驗證的真理。

據財經雜誌報道,在曼谷唐人街打工時,嚴彬曾將自己的手作為老闆的菸灰缸,即便被尚未熄滅的煙燙出了水泡,他也不曾有怨言;每天早上5點,他都會十分關注老闆的動靜,一旦聽到咳嗽聲,便在1分鐘之內將痰盂放到老闆面前。

這樣的毅力和韌性,讓嚴彬很快得到賞識。而這大概也是他能在1984年,年滿30歲時,便能在泰國創辦華彬集團的關鍵因素之一。

大概正是這樣的經歷,造就了嚴彬霸道強勢的性格,對待下屬說罵就罵,甚至曾將文件摔在下屬臉上。即便是華彬集團的總裁郭傑,在講述嚴彬的經歷時,言語間也十分謹慎。

這樣的執行力和強勢的性格,也促成了紅牛在中國的成功。嚴彬曾披露,最好的時候,紅牛一年賣60億罐,有50個工廠。

數據顯示,紅牛在2017年的年銷售額約為196億元,市場份額近60%。事實上,上市公司奧瑞金系紅牛中國包裝罐的生產商,其市值逾120億元,2017年紅牛為上市公司帶來了逾40億元的銷售額。

面對這樣一隻現金奶牛,一路摸爬滾打才取得如此成就的嚴彬自然不會輕易放手。於是,在合資公司之外,嚴彬另創建了一套生產、銷售體系,規模已經超過了合資公司。

據披露,2005年、2009年、2012年,嚴彬先後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湖北)有限公司、廣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紅牛維他命飲料(江蘇)有限公司;2006年,還成立了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

手握紅牛在中國的核心資產,大概也是嚴彬對許氏、泰國天絲“不予理會”的關鍵原因。

2016年9月,紅牛泰國依章程罷免了嚴彬在紅牛中國的董事長一職。但最終因公司公章、執照都掌握在嚴彬手中,而後者拒絕移交控制權,罷免並未奏效。

2016年底,紅牛中國的商標授權到期,續約一事未能達成一致,圍繞“紅牛”的商標大戰由此展開。

2017年8月,泰國天絲髮布聲明,稱曾試圖與嚴彬友好解決糾紛,但嚴彬一直未予理會。

於是,泰國天絲方面向嚴彬及其擁有或控制的數家公司提起訴訟,理由涉及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以及與未經許可生產、銷售紅牛產品相關的其他行為。

嚴彬對此項指控自然毫不服氣。華彬集團此後發佈聲明稱,過去20多年,華彬集團及嚴彬在搭建了品牌推廣渠道、廣告宣傳、打假維權方面付出了諸多心血,無視華彬集團及嚴彬通過誠信合法經營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嚴重背離歷史與事實,是不客觀的。華彬方面表示積極應訴。

雙方之間的爭鬥一度進入白熱化階段。公開信息顯示,自2016年,許氏、泰國天絲方面就已經多次將紅牛中國各方面告上法庭,而嚴彬方面也予以應對,展開“訴訟戰”。不完全統計顯示,僅在中國大陸,雙方相關訴訟多達21個。

如今,隨著“經營期限”事件的爆發,嚴彬與許氏家族繼續你來我往,並沒有任何向對方妥協的態勢。

事實上,雙方也早已各自準備了後手。許氏家族申請新版紅牛商標,意欲推出“紅牛安奈吉飲料”;而嚴斌也不甘示弱,推出同為功能飲料的“戰馬”。

只是,紅牛安奈吉的問世時間一再拖延,甚至傳出了團隊解散的消息;而已經耕耘約兩年的“戰馬”,卻依然未能打開市場,市場份額僅約為2%。

如此看來,紅牛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未來或許會在雙方曠日持久的纏鬥中,被消耗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