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艙蓋上蛇型曲線是什麼?爲何這樣設計?提高彈射速度

殲20艙蓋上蛇型曲線是什麼?為何這樣設計?提高彈射速度

殲20的艙蓋頂部有兩條蛇型曲線。在原型機上開始時是沒有的。有些外行認為這是某種新型天線裝置,其實是錯誤的。殲20的座艙蓋頂部蛇型線其實是引爆座艙蓋用的爆破索。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提高逃生速度。以往的拋棄式艙蓋需

殲20艙蓋上蛇型曲線是什麼?為何這樣設計?提高彈射速度

要先拋掉艙蓋再彈射,這樣要浪費一些時間。而穿頂式的彈射用的是撞角,這種方式又增加了一定的危險性。用爆破索炸碎艙蓋,即增加速度又減小了危險性。

彈射座椅是現在飛行員的必備逃生設備。但彈射椅是利用火箭作為動力彈射的,加速度非常大,本意是瞬間把飛行員帶離即將墜毀的危險飛機,但如果不把隔在飛行員和安全空域之間的艙蓋解決掉,那就和讓飛行員撞牆差不多了。如果真撞上艙蓋,那救命椅就變成奪命椅了。現代的彈射椅已經不完全以能彈射出去為指標了,還要求速度和彈射高度。光靠人工操作已經跟不上了,整個過程完全是自動程序控制,飛行員只需要拉下啟動彈射的拉環,彈射過程就會自動完成。座椅彈出到降落傘打開,都自動按設定程序完成。

殲20艙蓋上蛇型曲線是什麼?為何這樣設計?提高彈射速度

沒有艙蓋爆破索的彈射,飛行員拉下彈射拉環,彈射設備不會馬上工作,而是先啟動爆破螺栓,拋棄座艙蓋,之後才會點火彈射座椅。這個浪費的時間差問題,其實是有人想到了的,所以又針對性的發展了穿頂是彈射。這種穿頂式座椅背部很高,高出飛行員頭部很遠。而且在座椅頂部有數組類似安全錘一樣的撞角,用來撞碎座艙蓋,省略掉拋棄艙蓋的步驟,也就節省了時間。但這有額外的風險,飛機的座艙蓋很厚,不僅防彈還比機體材料結實。而且破碎的艙蓋難免不劃傷人,想撞破它又不傷駕駛員,並不容易。實際使用時,飛行員基本個個掛彩。而用爆破索炸掉艙蓋,就不存在這種風險了。時間上沒有延遲,基本和彈射是同步進行的。直接爆破艙蓋,兼有安全性和速度。殲20用此彈射設計可提前0.3秒彈射,別小看這0.3秒,對於飛行員來說,這關鍵的0.3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