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無「馬路殺手」!交大團隊研發出無人車,可自行避讓障礙物

可避讓障礙、可在隧道行車、可自主駛入停車位……這就是西安交通大學研發團隊研製出的無人車技術。研發團隊表示,雖然無人車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現實道路狀況複雜,無人車要走進尋常百姓家還有很多挑戰。

再無“馬路殺手”!交大團隊研發出無人車,可自行避讓障礙物

2017年底,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在江蘇常熟舉行。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研製開發的“發現號”和“夸父一號”無人駕駛智能車表現出色,“發現號”在城鄉道路測試、高架快速道路測試兩個單項中均獲第一名,綜合排名第一,榮獲一等獎;“夸父一號”在高架快速道路測試的真實交通流狀態下匯入車流和動態超車方面技藝高超,榮獲第四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說,交大無人車研發經過2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發現號”在城鄉道路行駛時表現出很強的避讓障礙能力,僅在出隧道時轉彎不太好;“夸父一號”參加高架快速道路行駛比賽時,有駕校司機開車製造真實車流狀態,它也可準確識別並做出變道、超車等反應。

“發現號”無人車在交大四大發明廣場上進行現場演示時,遇到行人和非機動車時它會提前剎車,等行人通過後再繼續行駛,遇到前車也能提前進行變道超車,走到道路盡頭後可掉頭行駛,還順利繞過了4個彎道障礙,最終順利駛入模擬車庫。

再無“馬路殺手”!交大團隊研發出無人車,可自行避讓障礙物

西安交大無人車2000年開始應用於民用,2005年團隊將無人車平穩開到敦煌,2016年交大無人車可以在泥濘道路上行駛,還在西安經九路上路測試,可實現平穩拐彎、變道超車等技術,能適應較為複雜的道路。

“雖然交大無人車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進入尋常百姓家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鄭南寧說,首先是成本問題,目前研發使用的傳感器多是從國外進口的,傳感器本身就價值100多萬。研發可行性並不意味著現實可行,目前還不能上路,因為現實的交通環境很複雜,無人車還不能順利通過無信號燈、人車混行的十字路口。無人車發展還面臨五大挑戰:一是感知周圍環境,天氣、照明等都會對感應產生影響;二是預行為理解,如跟車距離的把握還無法實現;三是意外遭遇,如遇交通管制,無人車不能識別交警的手勢;四是人車交互,無人車和車主還無法達到舒適、愉悅地交流;五是網絡安全,無人車要使用智能化交通系統,接入互聯網勢必帶來網絡安全問題。

再無“馬路殺手”!交大團隊研發出無人車,可自行避讓障礙物

之前深圳推出1.2公里3站點無人公交車,其實這項技術西安交大多年前就可實現。目前西安交大無人車能應用的領域主要有明確起點終點的快速公交,小區、校園內的無人送貨車,城市灑水車、傾倒車等。

鄭南寧說,現實法規不允許無人車上路測試,他們只能在校園內進行測試或進行離線測試。2016年和交警部門協商後,無人車可在經九路、曲江、三環區域上路測試。

公安部和工信部正在研究相應政策,他覺得可在一定條件下提供無人車上路測試的環境,比如開放一個區給無人車頒發臨時牌照。他呼籲政府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能提供好的科研環境,讓無人車可上路測試,從而推動成熟技術儘早落地。

對於這一好消息,部分網友表示:真是個好消息!以後再沒有“馬路殺手”了!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