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回顧」從莫奈到蘇拉熱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城 市

文化範

從莫奈到蘇拉熱

在法國,看古典藝術去盧浮宮,看現當代藝術去蓬皮杜或者奧賽,這都是我們熟悉的博物館。

現在,有一個法國的博物館進入我們的視野: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 1800-1980 )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展覽集中展現1800年至1980年這180年間湧現出來的代表性藝術家及其作品,共展出51件風格各異的現代藝術作品。

有心的策展方式,典型的畫家作品,去看看展,能清晰地感受到西方藝術“現代之路”。

十八世紀的變革

放在展覽名裡的時間節點,就是法國藝術的大背景。

1800年前後的法國盛行的還是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對應的是17世紀法國美術的主流:古典主義。

我們來簡單但不全面地:

古典主義遵循古代和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傳統,題材大多是神話、聖經、歷史故事,規模大,莊嚴、宏大的氣魄。

新古典主義興盛於18世紀中期,19世紀上半期發展至頂峰,會有很多從現實生活的題材,比方說《馬拉之死》。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為什麼這個時期會有藝術變革?說來就跟皇帝有關了,那就是相當追求時尚的太陽王路易十四。他一個fashion追求者,從威尼斯挖工匠製造鏡子,人能從鏡子裡看見整個的自己,大家開始講究美,時裝、髮式、餐飲等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去一下著名的凡爾賽宮的鏡廳,就能感受到當時的變革。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看自己更清楚了,是不是自我意識也會覺醒得更徹底一些呢?

在此次展覽中有一個章節:1800——1910 對風景的新感知。

主要就是說畫家走出戶外這件事,之前畫畫是在畫室、室內,肖像,大多是僱主委託,訂單化創作。

就像倫勃朗的《夜巡》,差點沒收到錢,因為隊長姿勢畫得讓僱主不滿意,而且倫勃朗把自己也畫到畫裡了。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但是就在這個章節展示的時期裡,法國畫家開始了對風景和現實的關注,走出畫室,畫畫小景緻,風景開始成了主體,而不再只是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盧梭· 《橡樹林》,1855,巴比松畫派

法國19世紀的風景畫派,最有名的就是巴比松畫派。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莫奈和風景

莫奈是中國人熟悉的畫家,和雷諾阿、西斯萊、巴齊耶稱為印象派F4,當然其實 還有一位馬奈,大家都覺得他是印象派,除了他自己。

莫奈和印象派開創了走到戶外的畫法,沒有陰影、沒有輪廓線,注重自然光線,不再關注宗教題材,也不再關注宮廷,開始關注普通人和身邊景色

這次一共有51幅真跡展出,中國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莫奈的《睡蓮》,從1897到1926年,莫奈總共畫過181幅睡蓮。這次展出的這幅睡蓮是圓形畫布,很有中國扇面畫味道吧。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莫奈一生畫的睡蓮作品數量很多,很多都屬於組畫。

所謂“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區分它們的,僅僅只是對光與色的瞬間捕捉,這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

1880 年之後,莫奈40歲之後,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裡面作畫。

他對色彩的研究已經爐火純青,對光與色認識的深度已經無人能及。

莫奈的睡蓮看整體效果時會覺得是灰調子,走近看他的色彩是非常飽和的,純度極高, 他喜歡堆極多的層次,經過電腦分析有的居然高達15層。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所以,莫奈的畫,真的看圖和真跡,差別大大滴。

馬蒂斯不野獸

這次展覽上可以看到一幅馬蒂斯年輕時期的畫作《貝勒島的城堡》。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變成“野獸派”,這張作品可以清楚的看到馬蒂斯借鑑學習印象派創作方法的痕跡,後來馬蒂斯和印象派分道揚鑣,但在當時,27歲的馬蒂斯還無法擺脫印象派的影響。

印象派都是當時最主流的藝術,也可以說說印象派開啟了現代藝術。

這次的展覽策劃,沒有放馬蒂斯野獸派,而是放馬蒂斯學印象派的畫作,這就是群展的有趣之處。

如果是個展,勢必要放最具有代表性作品,比如馬蒂斯野獸派《舞蹈》、《宮女》。

但是群展,需要根據策展思路,放關聯性作品,要是放了那些野獸派作品,就看不出他和印象派的關係,展覽的故事就講不好咯。

畢加索和變化

中國觀眾還有一位熟悉的畫家的作品也出現在這個展覽上,那就是畢加索。

這次大家有機會近距離賞析畢加索的油畫和版畫作品。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如果選擇一個個案來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話,畢加索是最適合的人物,早期藍色、玫瑰色、中期立體主義,經歷向新古典主義迴歸,期間還跟達達有過一段糾結,後來進入超現實主義,他的這些經歷,串起的這些人,就能讓人對整個藝術史有個脈絡。

對於5萬件作品之多的畢加索,這幾張不是特別重要,但對於這個展覽,如果畢加索缺席,敘事體系,展覽結構都是不完整的。

情感一直是畢加索創作的靈感來源,他的幾位妻子和情人們對畢加索的藝術創作有著重要影響。

在此次參展的四幅畢加索的作品中,就有兩幅作於1949年的《維納斯與愛神》,它們隱藏著畢加索當年心中的“愛神”——女詩人和電影製作人吉納維芙·拉波特,畫中不難窺見其身影。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吉納維夫與畢加索初次相遇是在1944年,當時她還只有17歲,作為一名學校雜誌的記者前去採訪當時已是著名畫家的63歲的畢加索,七年之後,她成為了畢加索的情人。

蘇拉熱和黑色

從莫奈到蘇拉熱,展覽名就告訴了你,蘇拉熱在法國有多紅。

這位九十多歲的藝術家現在已經成為拍賣界的寵兒。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蘇拉熱的畫什麼樣?很簡單:黑。

大面積的黑色,不同肌理不同形狀的黑色。

蘇拉熱很幸運,一戰結束後第二年1919年出生在法國南部的羅德茲。成年之後以外省人的身份闖巴黎。

巴黎當時沉浸在新古典主義時期以來的輝煌當中: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派、達達主義、表現主義、未來派、抽象主義等等等等,把巴黎攪拌成一鍋無比複雜絢爛多姿的東北那旮沓的亂燉。

巴黎人喜歡漂亮的、時髦的、絢麗的可以放在豪華客廳裡向拜訪者炫耀的小可愛繪畫,所以蘇拉熱的黑畫不受歡迎。

蘇拉熱覺得法國人輕浮,這時候他遇到了他那不輕浮的德國伯樂。

嚴肅的、對黑暗哲學有特殊癖好,審美品味通常十分獨特的德國人給蘇拉熱經濟上和學術上的支持。

這個時候,美國人也來了,這太符合他們喜歡的抽象表現主義了,雖然那時候抽象表現主義還沒誕生。但是他們就是喜歡捧和傳統歐洲藝術不一樣的藝術品,也正是這樣,他們後來有了和歐洲完全不一樣的美國當代藝術。

總之,蘇拉熱,牆裡開花牆外香。法國人一看老外對蘇拉熱著迷,也發現了他作品黑色中那神秘的質感、空間。

來看這次展覽上他的作品: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歐洲的文化史裡一直以來存在著一條崇拜黑暗的線索,撒旦崇拜,死亡文化,神秘主義哲學等等。

這種哲學和藝術有點傻傻分不清的作品,就這樣紅了。

俺們東方人還是比較容易理解蘇拉熱的的,黑白畫道,有點像中國的書法,有木有?當然你要說太極八卦,我們也不反對。

藝術就是這樣,你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

本期嘉賓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城市文化範》特約展覽評論員 田達治

「有范回顾」从莫奈到苏拉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