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患无穷的武器,但穷国却都爱使用,深受其害

地雷在庞大的兵器家族中可谓忝居末席,实不可与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以及日新月异的高技术兵器等同日而语。作为一种非进攻性手段,地雷的作用在长期的人类战争史中便如同萤火之光,常常被人忽略不计。

然而世事多变。当人们回过头去仔细检视地雷使用的现状后开始大吃一惊:在我们地球的许多地区长年遭受地雷的荼毒,以至到了人们谈之色变的程度。战争本来是军事集团的对抗,应尽量减少平民的伤亡,地雷在冷战后仍然给不少国家的人民带来直接而现实的威胁。

一种后患无穷的武器,但穷国却都爱使用,深受其害

抗美援越时期的微型地雷

据联合国及国际红十字会估计,现在世界各地共有2亿多枚地雷,约有一半储藏在100多个国家的武器中,另一半则遍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上。由于绝大多数地雷不具备自毁或自动失效功能,因而即使在战争和冲突结束后,仍会被造成人员伤亡。在这些地雷中,约有一半以上分布在中东、北非和中亚地区,其次是东南亚地区(约2300万枚)、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在1500万枚以上)、中东欧(约700万枚)和拉美地区(约24万枚)。

一种后患无穷的武器,但穷国却都爱使用,深受其害

安哥拉内战

埋雷最多的国家是安哥拉。在长达20多年的战争中,地雷在安哥拉已是“漫山遍野”,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大雷区,全国近1200万居民中,平均每人脚下有1.3枚地雷,平均每月有200名居民受地雷伤害。其次是柬埔寨,长期的战争在柬留下了1000万枚地雷,达到人均1枚的水平。据国际红十字会估计,柬埔寨居民因地雷造成截肢事件的发生率是世界最高的。埋雷最密集的地区是两伊边境,据专家估计,约有2000万枚地雷散布在两国边境地区,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在阿富汗有近1000万枚地雷。德国已经统一多年,但埋在原东、西德分界线的地雷仍在“坚守岗位”。地雷被喻为是“地球毒瘤 “和平时期最致命的杀手”。

一种后患无穷的武器,但穷国却都爱使用,深受其害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目前,世界上杀伤性地雷有360多个类型,通常分为常规型、改进常规型和散射型3种。常规型地雷采用40至50年代初的设计和工艺,它在爆炸时可投射700多块(粒)碎片或钢珠,杀伤半径可达250米,易被探测。改进型一般不含或含少量金属,每枚只有30克重,难以探测。散射型可使用飞机、火炮进行大面积布雷,其中一些“智能地雷”配有电子定时器、遥控系统和使用磁性、地震、声音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的“目标识别”系统。 美国在50年代开始研究和试验核地雷。

一种后患无穷的武器,但穷国却都爱使用,深受其害

特种核地雷(核背包)

地雷造价低、使用方便、杀伤力也强。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每枚常规型地雷的售价仅1一3美元也就折合十几二十块钱,改进型每枚不到10美元,价格最高是散射型地雷,但每枚也只有130美元。布埋地雷的速度很快,最快的布埋一枚只需30秒钟。正因于如此,战争和冲突各方都乐于使用地雷。但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现在世界上受地雷之害最深的都是不生产地雷的国家。

和布设地雷相比,但是排除地雷却相当困难。探测和排除一枚地雷需要付出的费用,比埋设它要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1994年,联合国共排除地雷10万枚,耗资7000万美元,平均每枚花费700美元。以此推算,即使从现在起不再埋设新的地雷,那么用现有的排雷技术全部清除地球上已埋设的地雷,也需千余年的时间,其花费将达到330亿美元。由此看来,要清除这种遍布地球上的“毒瘤”,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种后患无穷的武器,但穷国却都爱使用,深受其害

排雷的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