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邊疆少數民族遷徙淺略—氐人篇

——從民族融合角度駁斥純漢族沙文分裂主義

引言:撰寫本連載的出發點是針對網上日益增多的、南方漢族少數分裂分子叫囂的純漢族沙文主義,尤其駁斥針對滿蒙回藏等北方少數民族的仇視與謾罵!其實這些愚昧的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一件事:在華夏大地幾千年的民族融合歷史中,每個人都無法說清自己血液裡面到底有沒有北方少數民族或者南方少數民族基因,辱罵北方或者南方少數民族,很可能就在辱罵你自己,而且在信息交流與婚姻聯繫已經遍佈全國的今天,再過幾百年,中華大地因為聯姻區域的無限擴大,純漢族血統理論會越來越顯得可笑,而建立一個大漢包容性民族觀才是我們中國快速發展所必需的思想。

本連載將分氐人篇、羌人篇、烏桓篇、鮮卑篇等主筆發表,謝謝欣賞。

另外,為了避免冗長的記述或者論說引起大家的反感,故本連載採用總結性記述方式,便於大家簡明扼要的理解與思考。

一、氐,最早出現在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十一世紀的商代文獻記載。隋唐時期已經漢化比較徹底。

二、氐族來源於西方,屬於西戎的一部分,漢藏語系,氐這個詞是漢人給他們的稱呼,其實他們自稱為“盍稚”。

三、氐族在二、三世紀還保持著自己的部族語言(魏略:多知中國語,由與中國錯居故也。其自還種落間,則自氐語。。。其俗,語不與中國同,及羌雜衚衕。),氐人婦女皆編髮,氐人衣服尚青絳,住宿房屋為“板屋土牆”,農業發達。

四、氐人在秦漢時期居住在武郡(甘肅西和西南)、古道(陝西寶雞南)、河池(甘肅徽縣北)、平樂道(甘肅武都東北)、嘉陵道(陝西略陽東北)。

五、氐人遷徙歷史略述

1:第一次遷徙,漢武帝元鼎六年和元封三年,漢武帝西征,遷部分氐人於酒泉郡。

2:第二次遷徙,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令雍州刺史張既至武都,遷氐人五萬餘出居扶風、天水,魏郡太守楊阜遷武都民萬餘戶於陝西西安、隴縣、鳳翔、甘肅天水、甘肅隴西等地。

3:第三次遷徙,曹魏黃初元年,武都氐王楊僕內附,安置在天水。延熙三年,郭淮擊敗姜維,遷氐人三千餘戶居關中。

這三次氐人大遷徙,結果是除了甘肅西一個氐人中心之外,在隴右與關中又形成一個新的分佈中心。我個人把在這個節點命名為氐人東遷第一節點期(隴右關中期)。

4:第四次遷徙,十六國劉曜敗權渠,遷部落二十餘萬口於長安。

5:光初五年,劉曜親征氐羌,遷萬餘戶氐人於長安。

6:光初七年,遷秦州大姓楊、姜諸族二千餘戶於長安。氐羌悉下。

7:光初十一年,劉曜掠三千戶歸長安。

這四次遷徙,合計二十七萬餘口,都居住在長安附近。

8:石虎攻下河西諸羌,又克上邽,徙氐羌十五萬落於司、冀二州(河南、河北)。

9:建平元年,石勒親征王羌叛,徙秦州夷豪五千餘戶於雍州(陝西甘肅一帶)

10:延熙元年,石虎擊石生,徙雍州、秦州華戎十餘萬戶於關東(函谷關東,漢武帝時期函谷關從三門峽遷至河南新安縣附近,故此次遷徙意味著河南全境有幾十萬氐人居住)。

11:延熙二年,石虎討反叛部將郭權,徙秦州三萬餘戶於青、並二州諸郡(青州:山東臨淄;幷州:山西太原附近)。

12:建武十三年,石虎遣將擊白馬氐於武街,徙七千餘戶於雍州。

13:苻堅於建元七年進攻仇池,氐王楊

戰敗,移其民萬餘戶至關中。

14:建元16年,苻堅遷關中氐族一萬五千餘戶至河北臨漳、山西太原、甘肅臨夏、河南洛陽,山西永濟等地。

期間還有一次氐人回遷關中,是前秦苻氏帶領的,並建立了氐人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前秦。前秦疆域最大時期比鮮卑族建立的北魏還要大:東至黃渤海,北至沙漠,西北至帕米爾高原,西至青海,西南至金沙江,南至襄陽,東南至淮泗(江蘇、安徽北)

從上述氐人遷徙史可以看出,在東晉末期,氐人已經遍佈陝甘、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北,那麼這意味著,在大半個中國,氐人都曾經留下基因血脈。發展到今天,漢族人血液裡面到底有多少人擁有氐人血脈,估計已然不可考證了,但是可以斷言的是絕對不是幾千萬人那麼簡單(一千多年的通婚,基因不知擴散到哪裡了)

(下集預告:北方邊疆少數民族遷徙淺略:烏桓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