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份文件刷屏!近4000万人工资将受影响!

5月2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全国数量庞大的国企员工来说,昨天的这份文件将对他们的工资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

昨天,这份文件刷屏!近4000万人工资将受影响!

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共有约3698.4万国企职工。这近4000万的职工队伍中,他们的工资如何制定?是否能够保证每年加薪?如果工资水平低于平均线,那该如何保证他们的工资获得上涨?

昨天,这份文件刷屏!近4000万人工资将受影响!

从《意见》全文来看,涉及到对现行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管理方式的不少改变,包括改革工资总额确定办法、企业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工资总额不得增长、在一些国企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等。

改革的重点有两个——劳动生产率决定工资、工资调整向一线和高技能人才倾斜。

劳动生产率决定工资

按照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职工工资水平市场对标等情况,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

那么国企每年的工资总额应依据哪些指标进行调整呢?请往下看。

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

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

其中,当年劳动生产率未提高、上年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应低于同期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对主业不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上年职工平均工资达到政府职能部门规定的调控水平及以上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应低于同期经济效益增长幅度,且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不得超过政府职能部门规定的工资增长调控目标。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调整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外,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

企业按照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确定工资总额,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但发生兼并重组、新设企业或机构等情况的,可以合理增加或者减少工资总额。

分类确定工资效益联动指标

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科学设置联动指标,合理确定考核目标,突出不同考核重点。

全面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

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由国有企业自主编制,按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并结合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分别报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备案或核准后执行。

合理确定工资总额预算周期

工资总额预算可探索按周期进行管理,周期最长不超过三年,周期内的工资总额增长应符合工资与效益联动的要求。

完善企业内部工资总额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应合理确定总部工资总额预算,其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全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工资调整向一线和高技能人才倾斜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为导向,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并结合企业经济效益,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调整不合理过高收入。

加强全员绩效考核,使职工工资收入与其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切实做到能增能减。

昨天,这份文件刷屏!近4000万人工资将受影响!

当前,国企一线职工工资普遍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5月发布的2016年分登记注册类型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显示,当年国企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等处在一线岗位的国企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65991、50235、64620元。

昨天,这份文件刷屏!近4000万人工资将受影响!

而当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这三类人员的工资都达不到平均线。此外,他们的工资均不及管理人员年薪的50%。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样工资悬殊的状况将出现根本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的政策导向也一直在向高技术人才倾斜。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应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

可以想见,未来有本事的高技能人才将成为工资增长的重点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