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張儀,不知何年出生,死於秦武王元年,是魏國有身份地位的後代。在戰國時期的時候諸侯爭霸是非常激烈的戰爭,也是非常的頻繁複雜,各個諸侯國都採用“合縱連橫”作為外交和軍事的一項重要策略,防止強大國家之間的加盟,還能達到吞併其他弱小國家的目的。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而張儀還是一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他出現在戰國的軍事政治的檯面上,對各個國家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都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他曾經任職於很多個國家的宰相,最終來到秦國幫助秦王完成他們的連橫大業,為秦國的統一天下立下了非常重要的功勞。說起來他是秦國第一位相國,參與了很多重要的軍政事物和很多外交活動。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在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前往趙國的都城送上名帖,求見蘇秦,希望能夠和蘇秦一起共事,但是遭到了蘇秦的拒絕。蘇秦認為他現在的官職很高,如果現在張儀投靠他的話,必定會得不到重用。如果想得到重用的話,必須要和蘇秦現在的地位相對立,這樣的話,兩個人才會得到重用。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張儀聽了蘇秦的話,於是決定去投靠秦國。蘇秦偷偷的派了一個屬下,打扮成普通人偷偷地幫助他平安的到了秦國。張儀到秦國的時候正好是秦國納天下賢才的時候。張儀上了朝廷見到了秦惠王之後,他就把自己關於破解連橫大計獻給了秦惠王,秦惠王聽了他的計謀之後,果然很信任他,並且得到了重用,任命他為客卿。

秦國原本想討伐巴蜀,但是張儀向秦王建議去攻打韓國。他說韓國是秦國的,韓國物產豐富攻下這個國家之後可以看出其他國的穩固程度。秦王,聽從了張儀的計策,果然韓國獻出了自己的地盤,而其他的五個國家雖然合縱,卻始終沒有派兵來援救。而在這場戰爭後不久,巴蜀也成了秦國的一個小地方。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秦惠王十年,秦軍圍困了魏國,守軍投降,張儀勸說秦王不要這個地方,並且派其他人去魏國做了一名人質,用來表示秦國與魏國友好的關係。隨後張儀向秦惠王請命出使魏國,並承諾不動用兵力就可以滅掉魏國,秦惠王很高興的答應了他。張儀見到魏王的時候,威脅他交出一個地區。魏王想到張儀也是本國人,不會算計自己,所以就送給了他一個地區。因為這件事情秦惠王更加的信任張儀了,並且給了他很多的封賞。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秦惠文王更元二年,秦國為了對抗魏惠王,進而達到兼併魏國的目的,張儀運用連橫策略,被免去了他的相位。魏國由於惠施聯齊、楚沒有結果,不得不改,用張儀為丞相張儀被任命為魏國的丞相之後,就規勸魏王歸順秦國,但是魏王堅決不聽從他的建議。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張儀沒有辦法,就給秦國傳遞了信號,魏國也因此遭到了慘重的失敗。後來魏襄王去世,魏哀王繼位。張儀仍然奉勸魏哀王歸順秦國,但是魏哀王仍然不聽張儀的建議,張儀再一次給秦國傳令,繼續攻打魏國,又遭到了一次慘重的失敗。

歷史上的連橫之父:用舌頭建功立業,贏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

第二年的時候,魏國又遭到了齊國的攻擊,也遭到了失敗,張儀便趁此機會勸說魏王投靠秦國。魏哀王暫時沒有了辦法,很無奈的聽從了張儀的建議,決定背棄合縱盟約,帶領自己的軍隊歸順於秦國。魏國的背叛使蘇秦用心經營建立起來的合縱盟約頓時土崩瓦解,而張儀在魏國投降之後,也又重新回到了秦國繼續任職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