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测”在乳山“打埋伏”始末

华东“军测”在乳山“打埋伏”始末

胶东八路军战士和烟台群众在码头迎接东江纵队指战员

军用地图是反映实际地形的最可靠的资料,是指挥员的“左膀右臂”。而军用地图的制作离不开测绘人员,因此保护好测绘人员显得十分重要。1947年,在国民党军疯狂进攻胶东的关键时刻,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正处于敌人进攻前沿的乳山境内。为保存力量,其中一部分人员奉命隐藏埋伏于乳山县相关村落,度过了终生难忘的近3个月的日日夜夜,与当地民众共同谱写了一首军民鱼水情之歌。

驻防乳山由古村

1947年9月上旬,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艰苦行军,终于来到乳山县由古村驻防。根据当时形势和上级指示,测绘室一方面组织军事训练,准备作战;另一方面开展诉苦教育。

为反击敌人的随时进犯,测绘室立即进入紧张的军事训练。科目有射击、投弹、班排攻防和组织小分队勘察地形、兵要调查以及简易标图等,借以熟悉地形,做好打游击的准备。

晚上,测绘室动员大家开展控诉阶级苦和控诉蒋介石反动集团滔天罪行的教育活动。此前,为落实《双十协定》,我党经过多次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斗争,最终达成广东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的《北撤协定》,并规定由我方出钱租用美方3艘登陆舰作为运输工具,东江纵队乘美军登陆舰北撤烟台。来自东江纵队、在测绘室石印组工作的黄英在控诉大会上愤怒地控诉了美方帮助蒋介石屠杀中国人民的罪恶阴谋。她说: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解放区时,美方千方百计限制和阻止广大指战员登船,她和数百名女同志只得跳进寒冷的海水,在夜间偷偷泅水上船。

一系列的诉苦教育,激发了测绘室全体同志的战斗意志,增强了大家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劳苦大众的坚定信念。那时候,大家都和衣而睡,连子弹带都不解,一通知集合,拿起武器就走。

9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测绘室在由古村一栋简陋的茅屋内召开全体人员大会。测绘室主任熊永龄对大家说:根据上级的指示和测绘室的具体情况,测绘室决定采取两全之计。一是以较有战斗经验的同志为骨干,以身体健壮的同志为主,组成战斗分队,由我和李旭之带领,参加军区直属机关在胶东的单位组成的突围部队,准备向滨海地区突围;二是全体女同志和患病体弱人员,组成隐蔽埋伏分队,由赵景华和徐舜负责带领向东转移,埋伏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原地斗争。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后,会议作出具体的部署。

华东“军测”在乳山“打埋伏”始末

廖观莲将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颁发的奖状捐赠给淮海战役纪念馆


 分散隐蔽在9个自然村

一天早上,乌云滚滚,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着胶东大地。测绘室开始执行疏散隐蔽计划,坚持原地斗争的小分队出发了。直到夕阳西下,他们才到达指定疏散隐蔽的冯家、南黄两区境内。

这支小分队共有54人,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分设9个组。经与当地干部协商,每村设一组,每户住一人。54个人分别隐蔽在9个自然村的贫下中农家中。这9个自然村分别是段家、古初、里庄、光明顶、崮山寺、塂南头、下洼、大陶家、南黄。其中段家村是测绘室“打埋伏”同志的联络中心。

陶兰、曾坤成撰写的《在测绘室时的一段回忆》一文介绍了东江纵队分配到测绘室的同志坚持隐蔽斗争的情况:1946年6月底,东江纵队奉命北撤,7月5日抵达烟台。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分别参加华东军政大学整风班、文化班学习。后来有29位同志于1947年3月分配到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担任测绘和印刷作战地图的工作。在这29位同志中,4位是男同志,其余25位是女同志。9月,情况更为紧急,组织上决定让这25位女同志和测绘室的部分男同志脱下军装,分散隐蔽在乳山的农民家里。当时每人发给两颗手榴弹,以防不测。

先后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副主任的李旭之,原计划与测绘室主任熊永龄一起,带领战斗分队向滨海地区突围,但因途中生病未能成行。他曾撰写《在华东“军测”的难忘岁月》一文,在文章中回忆了因途中生病折返乳山的情况:于1947年9月29日到达段家村,10月1日被安排到里庄村贫农段本聪家里。他是贫雇农组的组长,老伴长期卧病在床上,有一子一女均年幼。我化名段连旺,做子女的同辈。里庄村组长是胡景焕,他改名段连思。大家都论资排辈,改名换姓,以兄弟姊妹或父子母女相称,这就更亲如一家了。里庄村共住有11名测绘室人员。

 与村民结下深厚的感情

乳山是革命老区,又经过土改,群众政治觉悟很高,对子弟兵有着深厚的感情,把掩护测绘室的同志作为共产党嘱托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对于来到自己家的子弟兵,当地村里的党组织承诺说:“只要党支部在、民兵在,就有部队的同志在!”

测绘室绘图员邹容是广东东莞凤岗官井头人,解放后任宝安县第一届妇联主任,1957年到广东省水电厅水电设计院任人事科科长,长达30年。她说:“我是绘图员,也是党员,当时住在乳山县塂南头村妇女主任许凤英的家里。她家有父母、一个4岁的弟弟和嫂子。我和他们家5个人睡在一铺炕上。村里还召开大会,村民们在会上表态说:‘有我们在,就有你们在。宁可我们牺牲了,也要保护好你们大家的安全。’乳山的老百姓太好了!”

隐蔽期间,测绘室的同志们和各自所在村里的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和群众相处如父母、兄弟、姊妹。在那紧张而困难的岁月里,乳山人民把测绘室的同志当成自己的儿女、兄弟、姊妹,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测绘室的赵景华曾撰写《乳山之歌》一文,她在文中回忆说:住在塂南头村的李茂英10月14日拂晓到水井去打水,双脚一滑,跌进井里,无法攀登上来。初冬清晨,行人稀少。许久,路过此处的外村姜大爷听到井内的呼喊声后,立刻奔到井边,把她救出来。住在里庄村的测绘室的同志体质都很差,个个都又黑又瘦。村里的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尽办法给测绘室的同志改善生活。我住在塂南头村烈属张大娘家里,她丈夫和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和她10岁的小儿子同睡在一个炕上。记得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张大娘为我们俩糊上一层雪白的窗纸。深夜,她又过来为我们的火炕里添上一个耐烧的树根,让它慢慢地燃烧着,直到天明,炕上还是暖烘烘的。她那高大的形象,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

廖观莲是广东惠阳县淡水镇白水寨人,在测绘室任石印员,具体工作就是印刷作战地图。任务紧急时,她连续工作5天5夜,被测绘室评为模范。她说:“我当时住在乳山县下洼村,房东的男主人叫刘书周。我们叫他媳妇女主人为阿嫂,叫他老母亲为妈妈。刘书周有一个兄弟当了八路军,还有一个去支前了。在村里,群众都很关心我们,天气冷了,总要让我们睡在炕口暖和的地方;那时群众生活很苦,但他们总是把好的东西给我们吃,我们也总是挑差的吃。各村群众都不让我们干活,但对于推磨、挑水、烧火、拾草、割豆、刨花生、刨地瓜等劳动,我们都抢着干。我们南方的女人都挺能干活的,群众都挺喜欢我们的。那时候我没有鞋穿,我的房东妈妈就给做了一双。”

测绘室的同志在各村分别参加青妇队和民兵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做好坚持斗争和打游击的准备。大家一起学习埋地雷、上山看地形、搜捕特务和还乡团,充分体现了军民团结的血肉关系。他们经常召开总结会和组长扩大会,检查自身的群众化、劳动化的执行情况,讲解国内形势和胶东形势,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要求大家提高信心,渡过难关。

胶河战役是山东兵团在保卫胶东作战中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战役,这次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在胶东歼灭人民解放军的计划,扭转了胶东战局。随之分散在乳山县各村的测绘室人员奉命分两批集中南返归队。第一批是由徐舜、张作民、胡景焕等率领于11月20日出发;第二批由李旭之、赵景华、章牧率领于12月8日出发。测绘室的同志离开村里时,各村干部、房东和其他村民扶老携幼夹道相送,失声痛哭,依依惜别。

廖观莲说:“我走的时候,妈妈都流泪了,不舍得让我走,非要我留下来做她的闺女不可。村民们一个劲儿地往我们的行李、布兜里塞花生、糖块等好东西,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乡亲们。这段历史永远铭记在我心中。”(于家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