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罗贯中这么喜欢赵云?

未名93


罗贯中是活跃在元末时代的文人,心中老想着在元末干出一番大事,可惜站错了队伍,进入张士诚阵营当幕府宾客,张士诚从称王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即将要失败了。此时,有识之士纷纷离开张士诚,罗贯中也一样,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家乡写书。



当时,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肯定要参考陈寿的《三国志》,但是《三国志.赵云传》对赵云的描写十分简略。还好,南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其中为《三国志.赵云传》补充了很多重要甚至重大信息,使得赵云的形象丰满到让人“吃惊”的程度。为了区别,《赵云传》里,裴松之的补充,称之为《云别传》。由于《云别传》的补充,赵云的信息,事迹顿时让人印象深刻,“忠义”之气更加突出,这样的赵云自然得到,包括罗贯中在内和很多人的喜欢,笔者也不例外。

(裴松之)

《云别传》记载,赵云是个标准的帅哥,身长八尺,姿容雄伟。原本赵云是属于公孙瓒属下,但是却被小气的公孙瓒讥讽,赵云表现得不卑不亢。此后,赵云遇到刘备,二人相惜。后来,赵云辞别公孙瓒,回家治丧。等赵云再次出山后,就直奔刘备所在地,刘备见到赵云很高兴,当晚就睡了赵云。笔者印象中,能够得此“殊荣”的,好像就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吧。那就怪不得,关,张不拿赵云当外人。

《三国志》记载,赵云开始在刘备军中当主骑,一个原因估计是,赵云长得帅,身材又好,骑在马上,威风凛凛。还有一个原因,赵云可不是什么“花架子”,他可是武艺高强。虽然《三国演义》里,赵云杀曹魏几十名上将,有艺术夸张成份。但是,赵云确实在乱军中救出阿斗和甘夫人,这点没有问题。乱军之中,是很容易被包围或者流箭射中,更别提还要带一妇人,一个小儿。这里可以看出,赵云不但负责任,而且在战场上本事不小。《云别传》还补充一条重要信息,就是汉中之战,刘备和曹操对峙了两个月,突然粮草不继而撤军。原来是赵云在局部战场,汉水之战中,救出黄忠,张著,反败为胜,完成抢夺曹操粮草的任务。



赵云除了武艺高强,战场表现出色外,还有一个特质,就是能“顾大局,识大体”,这点尤为可贵。《云别传》记载赵云几件事,都能说明赵云的“威重”。一件事是桂阳太守赵范要嫁嫂,被赵云拒绝,后来赵范果然叛逃。第二件事是,在博望坡之战,赵云生擒旧时好友夏侯兰,并举荐给刘备当军正(管刑法纪律),从此,赵云不再和夏侯兰亲近,以明公心。第三件事是,孙权妹妹孙夫人带来的东吴仆从,仗势欺人,于是刘备以赵云“严格和庄重”,让赵云掌内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以军资,士兵无损而返,受到诸葛亮的表扬。诸葛亮还打算把军资赏赐给赵云和军队,被赵云拒绝了,还建立收入库房作为战略物资。可见,赵云的能“顾大局,识大体”的特质。

所以,抛开演义的虚构情节,赵云的大体事迹是有可支撑的资料,再加上《云别传》的补充,造成在正史印象中的反差,这样的赵云怎能不会受罗贯中欢迎呢?


大飞熊ヽ骑士


赵云赵子龙,在《三国演义》里可谓是风光无限,大杀四方,是个常胜将军,刘备也夸他:子龙浑身是胆!虽然有人说,这都是罗贯中编的,正史里不是这样。这个我不管,我读的是《三国演义》,我写的是《三国演义》读后感。我本人非常喜欢赵子龙,在书里,他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

赵云的出场非常完美。第七回,袁绍和公孙瓒打了起来。公孙瓒被文丑打得丢盔弃甲,眼看就要丢掉性命。此时,一“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的少年杀了出来,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第二天,袁和公孙再次交战的时候,赵云又大发神威,“一枪刺麴义于马下,一骑飞人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这应该差不多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出场了,看来老罗是下了决心要把赵云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赵云和刘备一见面便惺惺相惜。

这里我也有个疑问,且花点笔墨说一下。赵云是在蜀汉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9年去世的,赵云出场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91年左右。书中说出来的是一“少年”,我百度了一下,古时能称少年的一般在13-15岁,我就算他当时他20岁吧。也就是说,38年后,赵云去世的时候是58岁,虽然古代人的寿命要短一点,但对于赵云这样的武将来说,应该不算太老,你看黄忠七十几岁,一顿还能吃好几斤牛肉、上战场拼杀呢。但书里后来对赵云的描写,突然就变成了一个老人,让我心里有点接受不了。

为什么我要说赵云是一个“完人”,因为整本书里,你就看不到赵云有什么负面的东西,甚至他连一点缺点都没有,人又长得帅,你说,这不是“完人”是什么呢?

首先,赵云武艺高超。现在对三国有个认可度比较高的排名: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说真的,我对这个排名不太认可,马超和许褚差不多吧,但许褚没排上前六,马超倒排到了第二,不能让人信服。另外,典韦死得太早,没有什么斗殴的战例,虽然在濮阳之战中,和共认的牛人吕布照过面,但没有单打独斗。把他排得很高,估计还是因为刚才说的这次,以及张绣反叛战死的那次,表现得过于勇猛,印象分比较高吧。但这个没有说服力。赵云也勇敢啊,数进数出,单枪匹马,怀里还抱着个阿斗呢。所以说典韦能排进前六,已经很不错了。赵云,我是把他排在吕布后面的,在《三国演义》里,绝对是超一流的高手。

光说没用,请看吧。第三十一回,曹操和刘备开战,许褚出战,许褚可能不需要我介绍,马超在他面前都讨不到便宜,和赵云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因为未分胜负也看不出赵云的厉害。高览是随张郃一起投奔曹操的,两人都号称“河北四庭柱”,和颜良、文丑齐名,武艺自然不弱,但在我们赵云面前就相差甚远了,你看“一将冲阵过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一个回合啊。张郃名列“五子良将”,也仅仅与云战三十余合,拔马败走。可能有的人觉得马超比赵云厉害,是因为马超在五十八回,只用二十余招便打败了张郃,但曹洪当时还和马超斗了四五十回合呢,曹洪在三国里也就一般吧。但你可能又说了,关羽三个回合就斩了文丑,赵云可是和他斗了五六十回合的。这个就要看当时的情况了,曹洪为什么能挡马超那么久,因为是拼命啊,赵云刚刚从外面赶过来,对战场的情况不了解,上来就杀,而且公孙瓒眼看就要溃败的,所以说,这种情况下,两个人是不对等的。

同时,赵云箭术也很了得。第四十九回,赵云接到孔明驾船快速离开,这时吴将徐盛也驾船追来,赵云一句“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

厉害了,我的云!

其次,赵云非常勇敢。最能体现赵云勇敢的,当然是“赵子龙单骑救主”。当时,刘备在往江陵撤退的过程中,“曹兵掩至,势不可当”,情况万分危急,场面也是一片混乱。赵云从四更直杀至天明,突然发现刘备一家老小不见了。这下赵云急了,“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如寻不见,死在沙场上也”!赵云几番杀进杀出,期间,他杀了于导,救了糜竺,杀了夏侯恩,抢了“青釭剑”。在俺埋了糜夫人,将阿斗绑在怀里后,又三合刺死晏明,十招退了张郃,“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拥而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将,直透重围”。读到这里,我的眼睛快湿润了。好个忠勇的赵子龙!不由得曹操也大赞:真虎将也!

另一个表现赵云勇敢的是第七十一回,“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之前,老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来战。黄忠去夺曹操的粮草时,被徐晃、张郃困住。赵云见在约好的时间,老将没有回来,“急忙披挂上马,引三千军向前接应”。子龙再一次杀入敌阵,一枪刺死慕容烈,再一枪刺死焦炳,并杀散曹兵,“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喊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读到此处,我又浑身热血沸腾,大声叫好!把众将士救出来、回到本寨之后,曹操也随后追来,只见云喝曰:休闭寨门!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曹兵追到时,“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不由得刘备不大为感慨: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这里,我想插一句,武功高和勇敢是两个概念,武功是一个人的能力,勇敢应该是一个人的品质了。你看吕布武功高吧,三国里共认的那摩温,但他却怕张飞,为什么?张飞比他勇敢。

第三,赵云非常忠诚。赵云投奔刘备后,基本上紧随刘备左右,不离半步。我想不光因为赵云武功高、勇敢,更重要的是他忠诚,刘备信任他。第四十一回的“赵子龙单骑救主”以及第六十一回的“赵云截江夺阿斗”,已经完美诠释了子龙的勇敢和忠诚。试想当时,情况如此危急,哪怕意志上稍微起一点点波澜,稍微想到一点点个人的安危,可能又是另一番结局。这种意志,其实就是忠诚。

第三十四回,赵云保护刘备赴襄阳,知道荆州不怀好意,“赵云引三百军围绕保护,云披甲挂剑,行坐不离左右”;第五十五回,刘备在东吴沉迷于温柔乡,“乐不思荆”,赵云不但时刻保护刘备的安全,而且不忘诸葛亮的交待,及时提醒刘备不能忘记王者大业。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赵云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值得信任的人。

第四,赵云格局高、人品好。关羽死后,刘备的表现,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不可理喻的程度,一会儿哭得死去活来,一会儿要给关羽报仇要攻打孙权,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包括诸葛亮的忠告。这个时候打孙权,肯定有问题。首先,吴蜀还是盟友,就算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但那还是仅限在荆州范围内的事,两家还没有正式撕破脸皮;其次,就象赵云当时劝刘备说的话: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谁轻谁重,不言自明;第三,丢失荆州,刘备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这个打击,何止是失去一个关羽可比的。因此,刘备应该认真反思,吸取教训,并重新布局,争取主动;第四,孙权起码还是你刘备的小舅子吧,坐下来谈的余地还是有的。我们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万不得已才会用战争这个手段,而且,在荆州这个地方,本来吴、蜀两家就是“狗屁倒灶”、扯来扯去的,再扯一次有什么关系呢?赵云就发现了这一点,在别人都不敢提反对意见的时候,毅然挺身阻止刘备出兵,其胸怀和格局可想而知。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件事,是发生在火烧赤壁后,刘备兴兵攻打荆州四郡期间。嗯,我估计你想起来了。是的,就是这件事。第二十五回,“赵子龙计取桂阳”。当时桂阳太守赵范对赵云献殷勤,赵云为了大局自然也是应和,二人还拜了兄弟。但当赵范不怀好意,说要把自己的嫂子许配给赵云,赵云不干了,“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后来,孔明故意逗子龙:此亦美事,没必要那么叫真吧!你听赵云怎么说: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会惹人唾骂,同时,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我怎么能以一妇人而坏了主公的大事!子龙啊子龙,怎么爱你也不为过啊。估计当时刘备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子龙,你是真正的大丈夫啊!

“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荣枯鉴》)。其实一个人的性格、人品中的某一特质都不是孤立的。你比如说赵云,因为他格局高,所以他人品好,因为他人品好,所以他忠诚,值得信任,因为他忠诚,所以在关键的时候,能够豁得出去,表现得就非常勇敢。赵云品德高尚,但他行事低调,做事细致认真,在大节面前,他又能够舍生取义,豪气干云。赵云,无论是在过去,还在现在,他都是完美的存在。


雨听秦淮


罗贯中通读正史与稗史故事,看了赵云的经历,未免替赵云抱不平。

赵云的历史地位其实很特殊。

赵云虽不是降将,但出身只不过是个警备队长,而且是主动投靠刘备的,这种事或许就叫“上赶着不是买卖”,这一点可以从赵云的年龄和担任的职务看出来。

根据史料推测,赤壁大战时赵云已年近四十,这时才被封了个牙门将军,虽说是跟刘备较亲近的职务,但已经够低的了。

赵云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官职小,权力大”,赵云担任翊军将军时,已任征西将军的黄忠在汉水之战时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这也说明赵云在蜀军里的重要性。

但不论怎么说,凭赵云的功绩、能力,就算权力很大,但表面上的官职确实不尽人意。罗贯中可能是看到这一点,在小说中特意将赵云的地位描述得更高。

再加上小说中,把荆州托付给关羽,明显是一种不妙的布局,侧面抬高赵云,也能凸显关羽在守卫荆州策略上的缺失。

不仅是罗贯中喜欢赵云,前人也很喜欢赵云。赵云的地位是在历史中一点一点从民间提升的。比如“五虎上将”的说法,就是元代通俗演义里的,到了罗贯中所处的元末明初,把赵云认为是长得帅武力又强的上将,已是共同的看法。


纯钧LHGR


赵云最较早接触刘备的外将,他非常佩服刘备的仁德,是仅次于关张二位的小弟,人高马大且性格稳和,无莽撞之事,自始至终保刘蜀,忠义可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