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苏军惨遭两支游击队左右夹攻,伤亡200,游击队只伤亡9人

哈吉·阿卜杜勒·卡德尔是阿富汗巴格拉姆地区的游击队指挥官。哈吉·卡萨布是阿富汗德巴巴里地区的拉巴尼部落的头领。

这次,他们将联合作战。

作战经过

1980年10月,一支苏联军队离开了在巴格拉姆的基地,在卡比沙省内吉罗地区对游击队进行了为期4天的清剿行动。阿富汗游击队决定对这支苏联军队实施报复。考虑到苏联军队行军的时候穿过了潘杰希尔河上的阿布杜拉埃堡桥。这座桥是该地区唯一一座横跨潘杰希尔河的桥梁,游击队认为苏联军队肯定会通过同一条的路线返回基地。

这一仗,苏军惨遭两支游击队左右夹攻,伤亡200,游击队只伤亡9人

于是,在阿布杜拉埃堡周围的游击队决定进行伏击。

他们打算当苏军车队的一半越过河流时,进行打击。这时。苏联人的力量将被河流分割,将是最脆弱的。

哈吉·阿卜杜勒·卡德尔和哈吉·卡萨布两个头领共同策划了本次伏击。

他们决定先让苏联军队不受抵抗地向目的地机动,直到车队到达距桥西南约3.5公里的卡拉纳为止。游击队派人混在当地居民中看着苏军车队离开,这样,他们就知道苏军车队到底有多长。

于是,他们就可以计算出,当苏军车队到达卡拉纳时,车队的一半仍然在河的北边,而车队的尾部还在河的南边。哈格布杜尔·卡德尔率领自己的150人在公路以南设置埋伏。哈吉·卡萨布率领自己的200人,埋伏在河流北部。他们把阵地放在路边的果园和小高地中。RPG-7配置在靠近公路的果园,重机枪则放在高地上。游击队甚至还弄到了一些无后座力炮和82毫米迫击炮来进行支援。可以看出来,游击队非常了解手上武器的性能,是两支有经验的游击队。


这一仗,苏军惨遭两支游击队左右夹攻,伤亡200,游击队只伤亡9人


10月5日,游击队秘密进入他们的预定阵地,并为反坦克武器构设掩护阵地。苏联车队那天下午果然从同一条道路返回了。车队的先头在16时00分左右到达卡拉纳,开上了阿布杜拉埃堡桥,这时的苏联车队毫无抵抗能力。随着哈吉·阿卜杜勒·卡德尔的一声令下,伏击者向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卡车开火。苏联人被打的昏头转向。在河的南边,苏联军队驶离公路,试图逃到开阔的平原。然而,许多车辆被RPG-7火力击中或被摧毁。车辆在燃烧,同时,从装甲输送车上下来的苏联步兵受到重机枪的射击。


这一仗,苏军惨遭两支游击队左右夹攻,伤亡200,游击队只伤亡9人


在河的北侧,周围由果园和葡萄园构成的地区几乎没有车辆通行的空间。许多士兵弃车而逃,并试图涉水过河。一些士兵被冲走,而另一些人成功的到达了另一边,穿过平原向巴格拉姆逃去。许多苏联士兵处于恐慌状态,整个指挥和控制系统都崩溃了。一些人在他们的车辆周围建立了外围防御工事,等待救援部队的到来。其他则人弃车逃往巴格拉姆。当是时,大约有20或30辆汽车在燃烧。

夜幕降临,苏联炮兵对游击队阵地进行了盲目的射击,但火力打击效果并不是很好。游击队穿过燃烧和废弃的车辆,运走了大量的补给和武器。

第二天一早,苏联军队从巴格拉姆派遣了一支救援部队去解救被围困的部队。但是,游击队已经从战场上撤退了。8时,被解救的苏联车队残余返回巴格拉姆基地。游击队的损失极其轻微,只有哈吉·阿卜杜勒·卡德尔的部队战死2人,7人受伤。苏军付出了伤亡200余人,50多辆车辆被击毁的惨重代价。

战例评析

有几个因素促成了游击队的成功。


这一仗,苏军惨遭两支游击队左右夹攻,伤亡200,游击队只伤亡9人


首先,正确的选择伏击地点是关键。游击队困住了横跨这条河的苏联车队,迫使它打了两场独立的、没有人支援的战斗。除了向南逃生的路线外,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其次,伏击的时间非常好。苏军于下午晚些时候到达了伏击地点,这给了游击队足够的时间来对苏军造成最大的伤害,并且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苏联空军做出反应。

第三,游击队进行了出其不意的打击。苏军车队曾在这条路上平安无事地向目标地区出发,他们没有预料到会在返回时遭遇伏击。

第四,整个车队同时遭到攻击,使苏军指挥官直接丧失了可以用于应急作战的预备力量,他本可以将这些部队紧急使用。

苏军指挥官为自己的失败负有责任。

他对所经过的地区缺乏情报,也没能有效地使用侦察力量进行监视侦察。

他没有利用位于前方的分队迅速占领优势地带和明显的阻塞点,比如他们要通过的桥,这样一来苏军就缺乏警戒力量以支持车队行动。

他也没能使两支部队交互跃进掩护,而且还得不到炮兵的直接火力支援,更不要说武装直升机。

他的部队似乎没有进行过反伏击训练,显然他在伏击的第一分钟就失去了对车队的控制。

通过战例来看,位于巴格拉姆基地的苏联军队没有在夜间出动去救援被围困的车队,只是进行了不准确的炮兵火力支援。很明显,他们自己也害怕在夜晚被伏击。那么,这种不愿在夜晚离开相对安全的大本营的态度对游击队来说就非常有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