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公元前1643年,皇太極卒於暖閣,當時形容的是“端坐無疾而終”

但是享年52歲的皇太極去世的是否操之過急了呢?說是沒有疾病正常死亡,但是52歲還屬於中年怎麼可能好端端的就去世了?如果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問題的話,皇太極的死不單單是無疾而終,其中還有很大的健康隱患存在。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據說中年以後的皇太極已經不是眉清目秀身形健朗了,取而代之的是微微發福,看他的丹青就能看出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胖子,畢竟宮中的伙食跟以往的也不同,做了皇帝跟貧民的更是不同,吃得好那麼長點肉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錯就錯在古代的醫術雖有起死回生之效,但是一些現代人有的毛病那裡的大夫是瞧不出來的,哪怕是醫術再好的華佗都很難看出來現代的病症。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皇宮每天大魚大肉,燕窩魚翅如此進補沒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感覺都不可思議,除了上朝其他時間幾乎是動都不動的批閱奏摺,或者賞花看戲聽曲,久而久之變得越來越懶散,那麼病痛自然也就跟隨之而來了,能夠毫無聲息地“無疾而終”,那麼必定是得了很急的病症,可能是腦溢血之類來得快的病,因為古代的醫術有限達不到及時搶救的目的,而搶救的時間也必須要要很快才能保住性命,那麼“皇太極”的“無疾而終”也是成立的,因為發現不了,所以只能判定為“無疾而終”,所以說有時候富貴也是一種病。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還有一個導致皇太極加速死亡的原因,就是“宸妃”。眾所周時宸妃從剛跟著皇太極的時候就頗為受寵,就連生下的孩子都是“嫡長子”,跟著皇太極的時候可謂是順風順水,誰想要鬥得過宸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本身宸妃長相也是極好的,何況還是皇太極心儀的女子,那麼日後受寵是必然的事。當宸妃生下第一個皇子的時候,皇太極還下令“大赦天下”,從這裡可以說明宸妃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是極高的。之後宸妃便寵冠後宮,且母憑子貴。有一次皇太極在外打仗,當聽到宸妃病重的消息後,馬不停蹄的就趕回去看宸妃,表面看皇太極是個重情的人,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來,重情不是一件好事,為以後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皇太極的死,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謎”,中國歷史上也只是用簡單的“無疾而終”來了事,但是事實如何卻遠遠大於想象,有人揣測是孝莊皇后為了自己與多爾袞的私情不被發現所以下毒迫害所致,但是皇宮處處森嚴,皇帝的餐食更是有人先嚐過以後才給皇上吃,這樣的嚴格,試問孝莊是怎麼去下毒的?況且皇帝駕崩太醫也會去查看的,難道太醫都是庸才一個個都看不出來皇帝是被下毒了嗎?很明顯這是不符合常理的,這樣的揣測也是無稽之談。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而引發皇太極真正死亡的真相跟他的身體情況和感情狀況是分不開的。長期營養過剩的飲食習慣讓他過早就得了高血壓這樣的病症,只因古時候的太醫不懂得醫治所以延誤了時期,在現代高血壓必須每天服藥控制才能如正常人一般。而皇太極不管有高血壓還有肥胖症 ,這樣難怪會無疾而終了。肥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危害很大的一種病,不是因為你胖你就有福氣,當你的福氣是達到你承受不了的程度你還會覺得那是一種福氣嗎?據統計肥胖的人比常人患病的幾率更大,而且多數都是突發症,很難在第一時間做補救。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本身的身體狀況已經給皇太極敲響了警鐘了,但是已經年過50的他實在是沒有必要去減肥了,就這樣得過且過下去也好,可是心愛的“宸妃”過世了,這就彷彿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身體的承受到了極限,心理的承受也到了極限,勢必會物極必反,可能那時候的皇太極已經不是很清醒了,只想一門心思陪著自己的“宸妃”一起香消玉殞。誰說古代帝王精於權術而不懂得愛情?皇太極就是一個重情的男人,對於“宸妃”他做到了一個丈夫應該盡到的所有職責,是個事實在在的好男人,所以在“宸妃”死後皇太極心灰意冷之時也便撒手人寰了,死的時候很平靜,因為他可以跟愛人相見了,“無疾而終”想必也是合他心意的。

52歲的皇太極正直中年,卻意外“無疾而終”,事實果真如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