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保险,中低收入家庭该不该买,为什么?

liudongxiao


说一句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的话:越没钱,越要买保险。

为什么?

你看人家李嘉诚,李开复,有钱,什么样的医疗水平找不到?什么样的病看不起?

而没钱人呢?轻松筹,水滴筹,各种筹,掏空家产都不一定看得起病。

说到这,不得不说该买的保险品种了。

本来家里没什么钱,听人家一说有什么分红啊,能拿多少多少钱啊,立马就下手了,然后到需要保险的时候发现,这个保险什么都没用。回头还怪保险,说保险是骗子。

怪谁呢,只能说自己的贪欲太重,还有就是自己不懂保险。

中低收入家庭,买保险,只要注意保障,意外很便宜,必备。选一年期的。不要选长期的。

寿险和重疾,买定期,定期,定期。有的人会觉得交那么多保费,最后没病人没去,钱就浪费了。可是你回过来想,万一有什么事了,保额不够怎么办?

定期和终身比,同样保额的情况下,保费差不多便宜一半。

还有医疗险,建议买百万医疗。百万医疗比普通医疗的免赔额高,但是保额也高啊,一两万家里能拿出来,可是十几万,几十万呢?之前看一个新闻,那个人家里没钱了,凭百万医疗的保险单借到了将近一百万,这就是现实。不过还是建议普通医疗和百万医疗一起准备。

中低收入家庭,求你们不要碰什么年金险,万能险,教育金,婚嫁险好吗?

最后,愿你选对保险!


保嬷嬷


我认为应该买,因为中低收入人群保险起到的作用更大。

我老在节目中说一个数,2016年咱们国家因病返贫的家庭数量是760万户,就是有760万个家庭因病返贫。

那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因为疾病也好,或者因为意外也好反贫呢?

就是本来过得不错,到贫困线以下去了中低收入家庭。

这个咱们来看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比如说我家里就10万块钱,这可能算是个小康吧,不幸得癌症了,要花三五十万,当然如果你什么保险都没有的话,家庭肯定就返贫了。

他们家十个亿,也得癌症了,其实也花三五十万,当然了人家庭好,人家为了治病出国治,三五百万,三五千万的花。

但是肯定不会是我10万,看个癌症50万。按这个比例,他10亿看个癌症50亿,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种收入高的家庭,当然我这个例子举得比较极端,收入高的家庭,那个家底肯定是更厚的,叫抗风险能力更强。

或者按咱老百姓的话说,叫抗折腾的能力更强。

那么中低收入家庭,其实是更脆弱的,更需要这样的保障,所以我觉得这地方这个误区

大家不要有中低收入家庭该配置保险还是要配置保险,关键是怎么配置,这个地方就有点学问了。由于篇幅有限,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小司淘保

】头条号,里面最新的视频有详细的解答,大家可以看一看。


小司淘保


首先要先弄懂保险公司也是企业,需要养活庞大的管理团队的,并不是如拉保员所说的,买保险好处n多,回报丰厚,收益是一辈子的,倘若如此,好处都给你了,公司昂贵的运作成本,拉保人的业绩提成从何而来?不管拉保人如何信口开河,空头许诺,但最终是逃不过真实数据推敲的,拉保人为推销产品,赚取提成,最力推的不外两类型:A,理财型,无保障性质的,即每年投a万元,交费期限m年,即总投入ma万元,说得天花乱坠,收益高,分红一辈子,终生红利取不完,但真实呢?不管拉保人如何忽悠,若干年后你去查询帐户余额加平时所谓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分红,也不说退保,以免授业务员口实,说你退保才收益这么低,当你质问为什么比银行定期利息低这么多时,TA还会厚颜无耻的继续忽悠你,自欺欺人,说什么这是长期收益啦,一辈子分红啦,不要只顾眼前收益啦,继续导演着‘皇帝的新衣’闹剧,请问一下,属于纯粹的理财型,也无保障性质的,收益数据已明显远低于银行定期,若愿意长期存银行定期就无收益啦,你的长期是50年?70年?若投保人40零岁投保,五七十年后早已作古,你就留着鬼话去阴间哄骗吧,这不扯淡吗?若你问怎知保险公司理财型比银行定期收益低,我就问你一句:一块猪油直接放鼎煎,和你拿给别人去折腾,先割一角,谁煎出的油多些?再不信,可依据以上每年存a万元,连续存m年方法去银行定期一年其利息若为p,中途不取息(上过高中的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会算)则m年后本息共为a(1+p)【(1+p)︿m-1】/p,若m年后以本息为基数,再做n年定期存款,中途不取息,其年利息率为q,则n年后本息共应为a(1+p)【(1+p)︿m-1】(1+q)︿n/p, (︿n表示n次方),根据该算式,可去查询余额加所谓分红再作比较就清楚了,最终数据才能服人。B,保障理财型的:毋庸置疑,保险的出发点和初衷是好的,目的在于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高的保障,嫁接风险,降低自身的经济压力,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最大限度的达到客户,保险公司双赢,也即是说,无事平安,投保款归公司,若有事,按条款每年所投保额的倍率理赔,说通俗点双方都秉着愿赌服输的心态。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现在的险种五花八门,变着法子让客户上套,加上拉保人极尽忽悠之能事,买保时,啥都行,都可报,到真正要报时,里面条款林林总总,让你摸不着边际,作为客户你说得过保险公司庞大的专业人士吗?二,变着法子,诸如保障分红型的,让你交每年保障额的三倍或以上,美其名曰:还有分红,保障更有力,殊不知这是个套路,牵着你的鼻子乖乖跟着走,打个比方,每年投保额是5000元的,就忽悠你多交10000元,每年交15000元,美其名曰还有红利可分,事实上,其所谓的红利不及银行定期利息的几分之一,让你增加负担,比如:某家庭被拉保人忽悠买了5份所谓的保障分红型的产品,每年就交75000元,10年就应该是750000元,10后帐户余额加满打满算的所谓平时分红也就总计存50万左右,假若交款期是20年,你还得继续交,否则断交的后果自个掂量,话又说回来,既然你有能力每年交75000保费,真正为自己着想,未雨绸缪,何不换个方式按投保的方法每年去银行存定期为一年的业务,这样更有保障,每年存银行75000元,10年本息(中途不取息),就按最低一年定期利息2.25/100来计,就应有100万左右了(有兴趣的可看我前文计算式),加上有社保,你还怕不够保障吗?就算有事要理赔,公司纵然不跟你抠条款,这也不赔,那也不赔,按真正每年所扣保额(约5000左右)的倍率又能赔多少?听那保险说辞,说得动听,出口保障,闭口保障,什么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依我看呢?投了高额保险,增加了经济负担,一旦交不起,以前所交要退,砵血变成砵水,交不起就有所交几十万元清零之虞,那才叫承接了风险,上了套,让你曹操食鸡肋,说破了,这种方式花钱买保险,不是转嫁了风险,而是花钱买风险,以上是笔者粗浅见解,作为普通人,有社保足矣,有余钱想为日后着想,还是存银行定期,毕竟钱在自个手里,只会利滚利,一朝需要就拿出来。 综上所述,假若是纯粹的保障型的保险,实打实的每年交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且数额量力而行能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以小博大(这本来就是保险的初衷和意义),图个保障,尚可考虑,假若是理财型的,连想都不用想,纯粹是诓钱的,其实质收益远低于银行定期收益,至于美其名保障理财型的,每年交费是实际扣款保费的三四倍的,一交就是二三十年的,忽悠你不但保障还有红利可分的,你就叫拉保人有多远滚多远,这就不是买保险的初衷:以小博大转嫁风险了,而是忽悠你一条道走到黑,以大博小,往坑里跳了,一朝交不起,后果自个想想,就有以前所交的血汗有清零之虞,这叫花钱买负担,自个上套,承接风险,有你欲哭无泪的时候。


黄坤德


保险并不是只有富人才拥有的特权,相反的,我们中底收入的人群更需要保险。

人们需要保险,无外乎害怕当自己遭受意外的时候家庭失去收入,资金断裂,亦或者是当受伤以后没钱医治。社会上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父亲当马被骑给孩子治病,母亲在街上卖唱,只为能乞求到天价的医疗费。如果他们都是有钱人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相反的,正是因为他们没钱,所以才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身份求助别人。

如果他们有一份保险的话,事情或许就会出现另一种转机。生病了以后,拿着诊断书与保单去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就能获得足够治疗的费用,这才是我们购买保险的真正意义。

人生那么长,谁都无法预测自己会不会出现意外;人生又那么短,谁都不知道该给家庭留些什么。

我们购买保险的准则就是以最少的保费换取最大的保额,因此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筛选,千万不要只听保险代理人的片面之词,要多方面的去了解,多去比较,总有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购买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在购买保险的时候,要遵循“先保人,后保物”的原则,千万不要看到理财保险的收益率而放弃健康险的重要性。理财保险是给那些有足够的闲置资金的人购买的,我们中底收入人群购买健康险就可以了,毕竟理财型保险保费高,而且通常回报时间长。千万不要在没有健康险的基础上购买分红险、年金险或者是万能险等理财型保险。

如果想要购买保险但是不清楚哪种保险更适合自己的,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在下方留言,我会按照您的需求为您推荐更适合的保险。当然,如果想要了解当下保险市场现状以及如何规划保险等知识,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会抽取几名幸运用户,赠送价值988元的在线知识课堂现金券,可直接抵扣10节课程。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就转给更多的人吧~


花浅漓


不买保险,家里有矿啊。

收入低,才是买保险的理由。

1.一人一份平安E生保

2.一人一份小安定寿

3.一人一份意外医疗住院医疗

预算1500-2000。

身价五十万,医疗费用200-400万

小病住院意外医疗费用都可以赔钱


大斌说保险


中低收入家庭抗风险能力更低,所以更加需要配置保险来抵御风险!只不过低收入家庭因为收入有限的原因,建议可以先配置一些消费型的保险,这样可以达到用低保费撬动高保障来抵御风险!具体如何配置,还是需要结合家庭情况来具体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