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信陽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被稱為北國的江南,江南的北國,豫風楚韻在這裡交融,因此也形成了信陽獨特的飲食文化,說到信陽,別的什麼都可以不說,但是吃是一定要說的。信陽美食的豐富性以及信陽人對於美食的研究和創造已經到了一個巔峰狀態,是河南的驕傲和自豪!

平橋豆腐羹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平橋豆腐的原料是定製的鹽滷點漿的細嫩豆腐。先將豆腐放冷水鍋內煮透,取出後略壓,去掉水分,再切成薄片,放水中待用。燴制時將雞湯放入鍋中,佐以豬油、姜蔥、鯽魚腦、蟹黃等配料,煮沸後,將豆腐片、熟肉丁、蝦米等放進鍋內,再煮沸,加以適量豆粉、麻油、胡椒,即可食用。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駐蹕平橋林秉直家,林創此菜招待乾隆,得到乾隆稱讚,稱他為“林百萬”,並譽此菜為“天下第一菜”。

固始羊肉碗子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羊肉碗子其實並非只是簡單的傳統羊肉湯,而是用淮山羊的內臟雜碎煮湯,再配以辣椒、精鹽、花椒、十三香等作料精心熬製而成。吃法除喝湯外,還可泡固始特產鍋貼白饃,可下方便麵,還可放入“散子”。羊肉碗子已成為固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小吃,很多在外歸來的固始人,風塵僕僕地回到家鄉後,往往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囊直奔張街,來上一大碗羊肉碗子,品嚐家鄉特有的風味。在羊肉碗子飯館中,不論是名人大腕還是平民百姓,都在享受著羊肉碗子的美味與熱辣。

羊肉碗子雖然味美,但也有它的遺憾之處——它沒有被固始人推廣到外地去。在鄭州、信陽的許多固始人開的飯館中,你都可以品嚐到諸如固始雞湯、汗鵝塊等固始特色小吃,唯獨很少見到羊肉碗子的蹤影。但不管怎麼說,羊肉碗子那先辣後鹹的獨特美味,能夠對人生之路有所啟迪。人的一生往往就像那羊肉碗子的味道一樣,只有先品嚐人生的辛苦,才能夠擁有獨特的甘甜……

商城筒鮮魚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商城筒鮮魚是商城地方風味名菜,久為民間喜食。入冬時節,將2斤以上的鮮魚刮鱗去髒,洗淨瀝乾後切成塊狀,拌入適量食鹽裝進鮮毛竹筒內,密封置於陰涼處。月餘後,取出以清湯加佐料煮沸食用,肉質鮮嫩、竹香中略帶腐乳味,別具一格。後因鮮毛竹緊缺,民間多改以陶製壇罐作容器,味稍遜。

據《商城志》記載,戰國時期,山民為逃避兵戰,貯備食品,用荷葉或遼竹葉包裹加有調味品的醃製魚,放入毛竹筒內帶進山裡,存放10餘日,熟制,魚味獨特,香鮮可口,故此得名“筒鮮魚”。筒鮮魚因魚肉鮮嫩、芳香可口、味道獨特、營養豐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成為商城菜餚之佳品。

信陽熱乾麵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信陽熱乾麵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小吃,屬於鄂菜系。久負盛名。據說,這一特色小吃最早還是從湖北武漢傳來的。隨著時間的變遷,信陽熱乾麵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特點,取長補短,逐漸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味,吃後讓人回味無窮。

息縣松花蛋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息縣松花蛋的做法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息縣松花蛋是很有特色的河南特色小吃,息縣松花蛋以松花蛋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醃菜為主,口味屬於五香味。河南省息縣生產的松花蛋別具一格,除保持傳統松花蛋的色、香、味外,具有獨特的五香味,而且成熟期短,故稱快速松花蛋。

餈粑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餈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餈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餈粑。若將餈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餈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餈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信陽胡辣湯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信陽胡辣湯,顧名思義,放入了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又香又辣,已經發展成為每個河南人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一般大早上街頭巷尾很多賣胡辣湯的攤子。油餅包子油條加酸辣胡辣湯就是一道美味早餐。它源於清代中葉,大興於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信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信陽燜罐肉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這是一道最能體現信陽傳統文化的菜。選擇不吃飼料的土豬肉,五花肉部分用火煽炒出油,油冷卻後裝入瓦罐中,密封埋入地下,最少三個月,最多可埋一年以上,時間越久味道越香,吃的時候把油化開,和萵筍,千張等一起微火燉煮即可嘗用。一點都不膩,而且入口有種勁道的感覺。

信陽地鍋饃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信陽地鍋饃用柴火烤制,外焦裡筋,口感極佳,尤其是再配上農家自制的豆瓣醬,鹹香!底是焦黃的,吃起來甜甜的。找一家農家小院,一眼看到菜地裡綠油油的菜苗,吃著地鍋饃,真是城市中亨受不到的愜意。

商城蔥烤鵪鶉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鵪鶉原是一種野生禽類,古稱鵪、鴇母等。其體形酷似雞雛,頭小尾禿,地棲性強,為雜食性候鳥。“要食飛禽首推鵪鶉。”鵪鶉肉鮮美可口,系野味之珍,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營養價值甚高。同時,鵪鶉還可藥用,《本草綱目》認為其有“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之功效,為養生之佳品。 鵪鶉蹤跡幾乎遍及全國,商城縣北、中部丘陵地的雜草、灌叢、竹園中多有此禽。捕鶉者慣於夏季夜晚張網設伏,網內置母鶉為引誘捕公鶉,活賣於市場。灑肆飯館買下活鶉後置於籠內,隨時備用。商城對於烹製的鵪鶉,骨酥、肉嫩,鶉味飄香,尤以“蔥烤鵪鶉”馳名南北。

商城烹鶉技藝歷史悠久,盛於清代。其時,商城籍京官甚多,且有官居高位者,遂將宮廷御膳烹法傳入商城,與商城傳統作法熔於一爐並有所創新,自成一體。目前,商城尚有數名老廚師可操刀獻藝。青年廚師經老輩傳授亦可掌勺,傳統烹鶉技藝後繼有人。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大美信陽-舌尖上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