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西方文明的輸入,中國能否自然而然地在本土上誕生真正的科學?

飾緣


怎麼說呢,人類的所有科學技術都是為生產服務的,中國曆代科學家為什麼少的可憐,首先就是科舉制度,我國古代的科學文化基本上不被重視,崇尚權威,第一次世界工業革命,中國偏偏閉關鎖國,這樣就很少能接觸先進的生產技術。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即使有了一些創新技術,因為沒有專利的說法,基本上都是找到信任的人或者家人、親人單傳,這樣就不會留下更多的文獻資料,特別容易失傳,特別是在中國現代考古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匪夷所思的生產工具,總是覺得在那個年代是不可能完成的。問題是偏偏出現了,就會構成一個又一個迷。

其實,我們追趕西方科學步伐也就一百多年的時間,而且,因為社會形態國際地域利益訴求不同,我們渴望得到的先進技術往往被西方世界封鎖,不過,個人覺得,用不了一百年,我們一定能追評世界先進技術。

其實挺簡單的,我們的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所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先天比其他國家的人還要聰明的條件。

然後,有一個讓科學家,教學更好的環境,我們國家的頂尖科學家肯定會越來越多。


修行者157260266


近代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的問題早有大規模的辯論

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的有識之士就提出了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的問題。在著名的學者和科學家如馮友蘭,竺可楨等都提出了為什麼中國沒有萌生近代科學這樣的疑問。更尖銳的問題來自於英國的科學家李約瑟,他對中國曆代科技的研究後,提出了疑問:“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發生在中國,而是在歐美國家發生?”,稱為李約瑟難題。

在中國古代科技中,數學,天文,農業都有著領先世界的成就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科學進展,當然還有最令人自豪的科技發展就是四大發明,造紙和印刷術使得文明能夠被記錄,火藥改變了戰場上的力量分佈,指南針給大航海人以方向。然而,近代或者說現代科學和中國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總結前人的討論,科學精神的缺失和中國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雖然,中國產生了一些零星的科學萌芽,而中國文化注重的是經驗和傳承,使得很少人去質疑和求證,導致沒有對這零星的科學知識,推廣演繹,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人們重文輕理,選拔人才通過科舉考試,不涉及科技的內容,認為專研技術的都是不務正業,奇技淫巧。國人過於迷信古人理論,不思進取,自大的誇耀文化,對西方來的科學不接受也是重要的原因。

楊振寧在2004年的演講中指出在易經對科學產生有很壞的影響

近代科學在國內沒有產生,和易經的流行也有很大關係,很多現象不能深刻思考,只是流於表面的解釋,什麼都可以用

易經陰陽,八卦泛泛而談,不去了解具體原理和過程,只能說些假大空。

總之,我們要正視以前和現代的落後局面,如果在上個世紀沒有展開科學和民主的討論,有大批學子遠渡重洋,把西方科學引入國內,中國現在的科技水平依然是零星化的,很難想象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

量子實驗室,專注科學問題,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大尚的形象是李約瑟鼓吹起來的,在國人眼中似乎外國人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水平很認可的印象,其實那只是李約瑟本人的觀點而已。

中國古代拿得出手的就是一直掛在國人嘴巴的四大發明,且不說如何牽強,四大發明全屬於技術範疇,和真正的科學並不沾邊。

科學的誕生需要合適的土壤,這種土壤早在西方文明的啟蒙時代古希臘文明時就存在了,後來經古羅馬到中世紀在科學上是走了回頭路,但科學的土壤並沒有徹底消失。而中華文明在啟蒙時代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孕育出容忍科學誕生的土壤。到了宋朝,商業和貿易有了較為寬鬆的環境,技術上有了一些突破,但科學並沒有萌發,崖山之後,連技術都沒有了。

中國在地理上處於邊緣,長期的自我封閉,是很難孕育出科學思維的。不要說沒有西方的破門而入了,科學傳入中國一百多年了,中國在很多方面並沒有達到真正的科學的程度,就拿醫學來說,中國的醫學現在處於半科學半愚昧的境地,如果靠自己發展,就不是能否發展出現代醫學的問題,而是究竟能愚昧到何種程度的問題了。


京虎子


題主問出這個問題,是值得讚許的。因為題主注意到了,中國古代沒有誕生“真正的科學”。

中國古代當然有許多科技成就,例如四大發明,我們確實可以為這些成就感到自豪。但是,正如題主所知的,這些不是“真正的科學”。按照現在的標準,應該把四大發明、《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等都稱為技術,它們不是科學。

為什麼不是科學?這需要對科學的標準和發展史有所瞭解。

1953年,一位美國陸軍上校斯威澤(J.S. Switzer)退役後到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攻讀碩士學位。其間他選修了漢學家Arthur F.Wright的閱讀課,探討了中國有無科學的問題。他把這個問題記下來寄給了愛因斯坦,得到了愛因斯坦的答覆。

愛因斯坦的回信是: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euclidean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愛因斯坦論科學的必要條件

我的翻譯是:

西方科學的發展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文藝復興)。在我看來,人們不必對中國的賢哲沒有走出這兩步感到驚奇。人類居然作出了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

對此的進一步解釋如下。

科學不止是具體的知識,更是一套獲得知識的方法論。最重要的科學方法論包括兩個:

一,演繹法和邏輯體系,由古希臘數學家發現,代表作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使嚴密科學成為可能;

二,實驗和試錯的方法,由文藝復興時的歐洲科學家發現,典型人物是伽利略,典型作品如《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使實驗科學成為可能。

中國古代有許多具體的知識成就,但從來沒有這樣系統的方法論。所以在一段時間的繁榮之後,就是長期的停滯,甚至不時地倒退(例如明朝的數學就遠不如宋元的數學)。因此,如果沒有西方的輸入,中國在老路上再走一千年,也沒有理由突破這個格局,發展出真正的科學。

讀者還請注意,不需要為此感到丟臉。沒有發展出科學的不止中國一家,而是包括古代印度、波斯、兩河流域、北非、美洲等等所有的非西方文明。所以這是個普遍現象,而不是中國獨自的缺點。所以愛因斯坦說,人類居然發展出了科學,才是最值得驚訝的!

任何一個文明或星球,不發展出科學才是默認值。科學在地球上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事件,是全人類最大的幸運。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才對。

至於現在的中國,既然學到了科學,當然就可以好好發展科學。過去的落後絕不意味著限制了將來的前途。只要好好努力,前途是無限的!


袁嵐峰


題主的問題也是李約瑟當年提出的,他研究中國科技史後,在上世紀30年代問到:“為什麼中國科技被西方超過!”這個問題後來被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在70年代命名為“李約瑟難題”。

圖:李約瑟(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


生於英國英格蘭倫敦,生物化學家。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李約瑟難題被很多學者解答,但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定論,所以可以發揮的餘地很大,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當然,這些想法可能有的學者也談到過。

筆者認為,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權威被質疑的歷史事件。對比中西方歷史可知,蒙古鐵騎帶著血與火蔓延了大半個歐亞大陸,同時給西方帶去了黑死病。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內,光歐洲就有近3千萬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

圖:蒙古騎兵

圖:黑死病

在黑死病面前,佔統治地位的教會受到了挑戰。人們就會對“上帝”的存在產生一絲懷疑,從而去探究上帝為什麼會這樣做!這就給科學的誕生提供了基礎,科學精神就是好奇和懷疑。

反觀中國,至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其他學派受到了嚴重打擊,從而一蹶不振。之後歷朝歷代的治學理念都未發生動搖,並且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科舉)。這就使科學的誕生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圖:
永樂大典2535-2536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其次,中國文字也制約了科學的誕生。西方為表音文字,過上一兩百年,當語音發生變化後,古人的書籍將很難被讀懂,這才過去400年,莎士比亞的原著就沒有多少人能夠讀懂了。而中國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即使閱讀和理解先秦時期的文字都不是一個多大的難題,不需要成為專家就能看懂。

表意文字的傳承十分的方便,這也導致了古代書籍浩渺無邊。經過政府組織人手編撰的《永樂大典》就有11095冊,約3.7億字。這還是挑挑揀揀的結果。如果不發生歷史上的多次毀書運動,傳承下來的書籍還要多上幾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文字也是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但這也阻礙了科學在中國誕生。這些古代讀書人皓首窮經一輩子都讀不完這些書,有多少精力去創新呢?

無論東、西方,大部分古代學者的文獻對科學的產生幾乎起不到作用,表音文字的好處就是,能自然而然的淘汰一些沒有多少用處的書籍,讓真正有用的書籍得到更多人的重視,例如《幾何原本》。


講科學堂


如題目所設條件,中國不與外界發生任何關係,出現歐洲式的科技是不可能的。不僅中國不可能,任何一個與世隔絕的國家都不可能。

李約瑟等歷史學家說什麼中國與歐洲文化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純屬扯淡!

大家知道,歐洲不是一個國家,包括大大小小上百個國家,是不是每個國都是近代科技的誕生地。

確切的說,近代科技是在西歐誕生的。為什麼是西歐,而不是東歐、南歐、北歐呢?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偶然性。

大家知道,西歐國家濱海,貿易是其生存之本,它們渴望與富庶的東方進行貿易。但是,15世紀之前,奧斯曼帝國阻斷了西歐與東方的陸路交通,意大利壟斷了與東方的傳統海上交通。怎麼辦?只有開闢新航路!

我們會發現,正是由於新航路開闢後,西歐科技突飛猛進!二者又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新航路開闢後,全球貿易市場形成,貿易促進消費,消費促進生產。有消費、生產的巨大需求,科技應運而生,至於某項革命性科技是張三發明的,還是李四發明的,就無需操心了!如此說來,西歐現代科技誕生,追根溯源,是不是要歸功於奧斯曼的威脅、意大利的苛刻呢?

所以,歷史上很多事都是因偶然因素觸發的,沒那麼多必然。學者們當然鼓吹必然,否則,他們去哪裡混飯吃啊?

現代科技在西歐誕生是偶然的,偶然因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中國不可能誕生西歐式的現代科技。但並不是否認,中國可在另一種偶然因素的刺激下,從而誕生東方式的現代科技。


老唐說史


其實中國誕生自然科學只缺兩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商業文明的建立。商業是促進人們研發新物品的最大推動力。如果製造出來沒有銷路,也就沒有人去鑽研改進了。就是說需求是最大的創造動力。曾經的百家爭鳴本質上是各諸侯國有迅速壯大自己的需求,所以激發了大批能人異士拼命思考和辯論。這樣才有了百家爭鳴。

對於好的商品的需求一直都有,但是有個致命問題就是物流能力太低,這樣就限制了異地間商品流動、競爭,限制了規模化生產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商業利益越大越能刺激研發。尤其中國人無利不起早,今天中國的發展很大程度就是巨大商業利益刺激出來的潛力。物流不行,所以商業文明無法建立,沒有商業刺激,也就使得中國人沒有太大改造世界、思考技術、科學的興趣。

歐洲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他有得天獨厚的物流優勢,整個歐洲三面環海,還有地中海這種既連接各大陸又平靜的天然運輸海路。又因為可以捕魚,通過商業獲利,所以能夠有很多人有時間去琢磨問題。就像遊牧人的歌舞都不差,因為閒暇時間太多需要用歌舞去打發時間。所以我的結論是中國人若在歐洲一樣能創造科技文明。

第二、建築材料原因。

這個說法聽上去似乎與科學沒關係。其實不然。木質建築有幾個問題限制了科學的出現。

一是木質建築相對石頭建築容易,這樣就制約了人們去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目前發現,中東早期石頭建築與西進中東的中國人有關,羌式藏式建築與中東早期一致。而且發現了這個建築四角堆砌突起是西進的黃種人保留中國式建築四角翹起的飛簷特點。就是說石頭建築也與我們祖先有關。然而,本土木質建築傳統使得沒有機會去通過建築難度來發展相關的幾何、建築力學等學科。

二是木質建築容易毀壞,又有三百年一燒的惡習。所以就很難看到時間太久遠的建築。任何學科都需要積澱,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你都看不到古老建築,尤其皇家宮殿留不住,那樣就算有人積澱了,也化為烏有。所以也就很難去發展相關學科。

這兩個致命的不利因素確實阻礙了中國科學的發展。但並不是絕對的沒有機會。可能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曾經隋煬帝開運河,本身是奠基了區域商業文明。但卻由於後來的政治原因被嚴重汙名化,如果隋煬帝這樣的開創者多一些,商業文明搭建起來,樹木減少,需要尋找新的建築材料,也許機會就來了。還有一點,西方的科學其實是站在環地中海地區前人的基礎上的,並不是歐洲人一家的功勞。而且還有神秘力量推動的原因。


國病


相信,中華民族有著諸如《道德經》這樣的典籍,以及“早期的四大發明”和中醫學、冶煉術等的發現,技術發展已經有著一定的基礎,只是沒能成規模罷了,也沒有科學一詞的說法而已。但這已距真正的科學已經不遠了,需要一定的時間就成。大家都知道,阻礙中華民族的科學發展的最終原因,就是我們歷代的文化教育——儒學教育方向。在儒學所提倡的“學而優則仕”的教育下,和光宗耀祖的宣傳蠱惑下,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弟都不自覺地把讀書做官作為第一選擇,這種意識今天還深深地影響著新一代的學子們(拼命擠向公務員就是此意識的具體表現)。從而自然而然地視那些具有創辦實業理想者為異途,為不務正業者。就是讓人有保證生存的農業也被忽視著,生產條件與能力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

正是民國初期的混亂階段,人們的意識爭論不休之際,才讓西方文明趁著儒學無力維持其影響的時候被引了進來,才發現:民族的衰弱正是自己的科學落後所致。同時,不但科學技術被國人重視起來了,而且科學一詞也被迅速地引用起來。同時教育機構的教學方向也迅速地扭轉了。由原先如何培養官員的教育模式改革成了直接關係國計民生的全方位教育學科。

可見,儒學的落後意識是多麼的可怕!


上坪農夫


不會。因為封建專制體制,搞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固化社會,完全扼殺了自由,當然,哪會有發明創造,-追求的就是食色性,吃喝拉撒睡。沒人去搞真正的科學。基本上都是閉關鎖國,安於現狀。自詡天朝大國。盛氣凌人。“大清”,如是也。


Kan161812590


那些以為中國不可能產生近代科學的,真是太悲觀了!

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很遺憾近代科學沒有發軔於中國。人們看到西方產生了近代科學,就從中華文化的各種“缺陷”去論證近代科學不可能產生於中國——這也僅僅是個假設而已。拜託!別妄自菲薄好麼?

首先明確一點,古代幾大文明中,古埃及文明的先進程度遠高於近代科學產生之前的所有其它文明,古印加文明也達到極高的程度,例如,古埃及古印加文明在數學天文學上的成就很高。古埃及文明遠早於歐洲和中華文明;古印加文明,在亡於歐洲殖民侵略者之前,與其它幾大州的文明沒有任何交流,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獨立的文明,也是可以不斷向前發展的。

中華文明最晚從漢代以來與阿拉伯印度乃至歐洲就有交流,當我們考察中華文明是否能產生近代科學的時候,得假設最晚到漢代,中國與其它文明體沒有交流,或者乾脆假設整個地球就只有漢代的這種中華文明這一個形態,從這樣的起點出發。

近代科學出現的前提和起點是基於生產實踐的對自然的實事求是的觀察,以及使用數學和邏輯工具進行推理思考。古代中國沒有建立起較充分的邏輯體系,數學體系偏實用但沒有建立完整的推理系統。例如,勾股定理知道勾三股四玄五,卻沒有發現 直角三角形可以表示為a平方+b平方=c平方。

儘管儒學和易經對中國人的辯證思維起到了壓制作用,古代中國也普遍缺乏對科學技術的重視。但是別忘了,人類社會本身就是不斷地突破舊有的藩籬而取得進步的。對比一下,文藝復興前的歐洲,比起當時的中國,可是無比地黑暗愚昧!比起當時的阿拉伯世界,也是落後太多。

然而為什麼歐洲首先產生了近代科學呢?除了歐洲最早建立了完整的初等數學體系和辯證邏輯體系之外(特別說明一點,這個體系實際上是文藝復興前不久學習自阿拉伯世界並快速整理發展出來的,並非源於所謂的古希臘文明。古希臘文明屬於文藝復興前後的偽造。這一點按下不表。),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神學的沒落。當然,由於對財富和新航路的渴望,促使歐洲人富於探索精神也是重要的原因。這些因素本文同樣不多表。

在中世紀,知識掌握在宗教界,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解釋一切而且不容置疑,直到文藝復興——其本質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教皇的神聖被推翻了,人們接受了日心說進化論,原先禁錮思想的宗教神學逐漸退化為純粹精神的慰藉。如果沒有這樣的思想解放,近代科學同樣不可能產生於歐洲!

同理,如果地球上僅有漢代的中華文明,僅有漢族,則不難想象,儒學將長期佔統治地位,其對思想的禁錮也會很嚴重(即宋明理學)。可是,古代中國人難道就永遠被這種思想以及諸如官本位等等影響或與科學精神相牴觸的思想統治麼?

漢代王充,幾乎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無神論者,如果王充的思想被廣泛傳播,毫無疑問會對近代科學的產生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推理得知,假設只有漢族只有中華文明,雖然儒學依然會禁錮人們的思想,但由於人類的生產實踐不會停滯,因此對於大自然的觀察和思考不會停滯,所有中華舊文明中禁錮思想的條條框框,終有一天會被懷疑會被打破,正如地心說被否決那樣。由此以來,中華文明一定會逐漸建立嚴密的數學體系、邏輯體系,逐漸會認識到世界的本質。科學精神一旦萌芽,就會加速發展(除非遭遇極大的特定阻力,正如蒙古佔據中原造成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的大倒退),如此以來,難道中華文明不能夠建立近代科學體系麼?難道不會發展出當今的高科技麼?

一定能夠!

當然,必須承認,這個過程,可能比歐洲要漫長得多,因為一個文明如果單純依靠內生的動力去發展,顯然是步履緩慢的。

而歐洲,文藝復興前後,從阿拉伯、中華文明受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