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占

知道楊振寧的人不少,曉得範世藩的人並不多。

範世藩是楊振寧妹妹楊振玉的丈夫。他們兩人是單位同事,在上海工作時認識的,後來通過交往就走到了一起。

範先生是原來國內的一位優秀的生理學專家,曾任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員,與劉育民、徐京華與胡旭初一起被並稱為“馮門四弟子”。

這裡的“馮”是指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國際著名生理學家馮德培先生。馮先生的成就與貢獻特別大,想必他的助手和學生水平差不到哪裡去。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那麼,我們在瞭解他的學術水平之前,還是先回顧一下他的求學、治學和科研生涯。

範世藩,1929年生,浙江杭州人。

他是抗戰後的那一批大學生,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唸書。

1946-1950年期間,他在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學習,同學中有後來成為鈾同位素分離技術專家的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錢皋韻先生。

1950年的夏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

到這個人才濟濟的單位後,他加入了三個研究大組之一的生理大組,擔任助理研究員。

這一時期,他努力閱讀英國人貝弗裡奇著的《科學研究的藝術》,琢磨有益的科研方法。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在整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有幸跟隨生理學權威馮德培先生,參加這一階段馮先生做的多項研究工作,很快便初具造詣。

那段時間,單純的研究工作是艱苦而快樂的。

在馮先生的引領和指導下,他和師兄劉育民、徐京華等人迅速開展外周神經的生理學研究工作。與此同時,他還協助所裡為新來的年輕研究人員授課。由於馮先生的嚴格要求,他在講課的命題與內容、表達的邏輯性、學術論點的正確性和創新性方面得到了改進。


1959年初,他進入由中科院生理研究所發起、所長馮德培先生親自領導的八人工作組(青島工作組),並於當年4月中旬開始籌建實驗室。

4月下旬去青島後,他正式參與了青島海洋動物生理實驗室的組建工作,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利用海洋動物的生理學研究。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正是這一年的秋天,他離開了當時的神經研究課題,在一室組建了肌肉組,繼續新領域的探索。

1960年春,他受馮先生委派,繼續在青島負責科研工作。

學過神經生理學的人應該知道,神經系統主要由神經細胞體和由它伸出的神經纖維 (神經) 組成,後者通過電位變化 (動作電位) 傳輸信號。

可是過去很長時間裡,人們已知的動作電位傳導速度最快約為 120 米/秒,它卻源自於高等動物的神經。

在60年代初,他開始在對蝦大神經纖維生理和結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一探海洋低級動物的究竟。

這一期間,他們率先測得對蝦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導速度高達200 m/s,明顯高於哺乳動物最快的神經傳導速度120 m/s。這種超高速傳導神經纖維在中國對蝦中的發現,是中國科學家的首次發現,進一步闡述了對蝦大神經纖維傳導速度分散度大的緣由。

這項取得重大突破的對蝦神經生理及結構研究工作,推翻了國外學者Hodgkin和Huxley動作電位形成的理論。

當時,這項《 高傳導速度的對蝦大神經纖維的結構和生理特性》成果儘管送去參加了評獎,但因為“ 不聯繫實際”未得獎 ,用現在的話就是“不落地”、“不接地氣”。

而且,那會又不幸趕上《生理學報》停刊,這篇重要論文竟然沒有全面地公開發表,甚至一度被雪藏進生理所科技檔案(1961),並於2009 年12月9日移交存入中科院檔案館。

好在他們在科學通報發表了簡報,很快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

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著名生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普羅瑟 (C.L.Prosser) 曾來信瞭解詳細結果。

在東亞鄰近的日本,時隔二十年後,日本神經生理學家渡邊昭在日本《自然》刊物(1981年5月號)上發表了《對蝦大纖維的發現——中國人發現超高速興奮傳導》一文,提及這個塵封在科學史角落的珍貴簡報,介紹了中國同行令世界振奮的發現。

1984年9月,上海《自然雜誌》又刊出了《中國人首先發現超高速傳導神經纖維》一文。

發現對蝦的超高速神經纖維,儼然是項具有一流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

作為對蝦大神經纖維高傳導速度的發現者,範先生在1961年4月《科學通報》上署名為第一作者發表的那篇簡報《對蝦的高傳導速度的大神經纖維》中,聯名作者還有徐科、陳芳順、郝斌三人。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但是,據範先生的文章專門提到,該文作者中“XX的名字是他自己加上去的”。他特別指明,“當時他剛被XX等人批為“白專”,發表文章被批是名利思想的表現,如不同意XX署名,可能又再次被批為名利思想,只得同意。 ”

不僅如此,後來仍然有人企圖將這一成果“攫取”,佔為己有,甚至都不曾提到範先生作為首創人員的功績。

在徐鴻儒在科學網 12月20日 (2009)刊登的《對蝦神經纖維傳導速度的首次測定》一文中,這一成果被宣稱是“徐科帶領徐鴻儒等一批人發現的”。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這事發生後,不僅範先生無法忍受了,他本人在網絡上發聲捍衛自己的成果和榮譽,而且同時期的部分同事也看不下去了,不嫌麻煩地刊文表達對範先生的聲援和支持。有種說法講,“在1950年代,他被譽為中國科學院內最傑出的青年電生理學家。事實也是,只有他才有可能用嚴格的科學方法測得並鑑別出對蝦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導速度高達200 m/s。”

距離這一發現20年後,範先生還在對蝦大神經的結構,亞顯微結構和生物物理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


當然,在青島海洋動物生理實驗室的短暫工作一年後,範先生回到上海,轉向肌肉收縮的分子基礎方面的研究。

1979年春,他和劉育民先生(三室室主任)、劉的研究生蔣百川等去蘇州醫學院講學和交流。

後來,範先生由副研究員晉升為研究員。

20世紀80年代,他作為出國訪問學者,去美國從事前沿的研究工作。以後,他在去到了大舅哥楊振寧曾經工作的地方——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在神經生物學和行為系從事研究神經系統和肌肉的原理和生物物理學以及心臟藥理學。

1986年,馮先生赴美獲頒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證書,途徑紐約的時候,他和妻子楊振玉曾去拜見恩師。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那次師生的談話中,馮先生談到了發展比較生理學,並和他們討論在廈門和廈門大學合作建立一個開放式的海洋動物生理實驗室,試圖續寫中國人在該領域的傳奇。

此外,身處海外的他在對蝦大神經纖維電活動機制的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些進展。

後來,他定居美國,並且早已經退休,安享晚年。

2001年10月,他還和楊振寧一起現身上海有“藥谷”之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與楊顯榮、林輝實以及楊振玉一起受聘為“國寶張江海外專家工作站”的首批顧問,不忘致力於推進中藥走向世界。

他在發表許多學術論文的同時,也著有或與人合作譯有《外周神經系統電生理學-神經生理學手冊》(1984)、《電生理學方法》(與江振裕合作譯著,1963年第1版)等。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電生理學方法-JZ_J.布瑞希 範世藩、江振裕譯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在專注於生理學領域以外,他也積極從事一些科普工作,翻譯了一些文章或著作,幫助中國人瞭解國際科學進展以及世界科學家及其成果。

他和妻子楊振玉積極支持哥哥楊振寧的事業,不僅幫助楊振寧把回憶文章翻譯成中文,還翻譯了由楊振寧編寫的《基本粒子發現簡史》(1963年出版,楊振玉/範世藩),而且還為國內某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選叢書獻上一本“小書”——《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楊振寧著 ; 楊振玉 , 範世藩等譯)。

惋惜 I 楊振寧的妹夫出走美國,疑似其一流成果被同事侵佔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1、《上世紀 40 年代末到 1960 年馮德培先生的科學工作——紀念馮德培先生誕辰 100 週年》作者:範世藩 來源:生理學報

2、《懷念劉育民先生》作者:楊振玉,範世藩 來源:《生理學報》2005年第06期

3、《青島海洋動物生理實驗室的籌建過程和主要工作》 作者:範世藩 來源:《 中國科技史雜誌》 第 32 卷第 1期 ( 2011 年 )

4、《中國人首先發現超高速傳導神經纖維》陳國治,施玉梁,宋秀娥 ;自然雜誌 (上海)7:690-691 (1984)

5、《中國科學院原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徐科在對蝦大神經工作中的不端行為》作者:範世藩 ;新語絲 7月7日 (2014)

6、《高傳導速度對蝦大神經纖維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作者:範世藩,徐科

7、《範世藩等對蝦的高傳導速度的大神經纖維》作者:範世藩等人 1961年 4 月51-52.

8、《科學發現的首創人應該得到尊重——評徐鴻儒的一文》 作者:江振裕(原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員,上世紀50-80年代在上海生理所工作)

9、《傳導速度特別高的對蝦大神經纖維研究工作的由來和發展》作者:範世藩

10、《再揭中科院原生理所研究員徐科剽竊成果和他的學術水平》作者:範世藩

11、《閱讀文獻與綜述寫作|科學研究的方法(一)》作者:蔣百川(美國諾瓦東南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