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學揭祕之(三):從易經探悉人類文明進展謎局(下)

五、人類文明發展與預言:

人間之事,史上為什麼會出現準確的預見和讖語呢?

原因有三:

1、可以根據道來推演;

2、可以根據以往的經歷來估計;

3、派出下界領頭羊,帶動歷史按劇情發展。

天道既然是既定自動程序,那就有嚴格的秩序。只有在混沌中才是無序的、絕對自由的。宇宙是在混亂無序中建造的規則有序,天道當然要維護這個秩序了。這些,就是歷史預見性的原因。

歷史就像一臺大戲,總是按照預設的劇情向前發展。在人世間這個舞臺上,大戲一幕接一幕地按照劇本上演。歷史從來不做錯誤的選擇,因為歷史處在天道的掌控之中。

如果能洞知劇本,也就能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這種預設的劇情就是預言的基礎。

預言不是現代科學的產物,它是從傳統文化中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儒、釋、道文化,國外就是基督教文化等。相信有天地,有神佛,有上帝,說白了就是天道教化。老子、佛陀、孔子、耶穌這些大聖大覺降臨人間,難道不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終極目的?!儒釋道耶,講的故事不同,說理方式各異,然而歸結到根底,不都是天道教化嗎?說的都是天道天理。知曉了

天人學,我們就會知道,這些宗教創始人都是什麼身份和來歷,這些宗教又是怎麼一回事了。

天人學揭秘之(三):從易經探悉人類文明進展謎局(下)

世界上每一個古老民族的歷史都是以神話開始的。在歷史的開篇處都有著驚人的巧合。第一個相同之處就是泥土造人的傳說,比如中國上古神話裡的女媧造人,西方的上帝耶和華用泥土造亞當;第二個相同之處是保留著對一場大洪水的記憶,比如《山海經》裡記載的洪水,《聖經》裡記載的諾亞方舟;第三個相同之處是都預言了聖人的歸來——“先知走了。先知還會回來。”從中國曆代對紫薇聖人降世的預言,到西方《聖經》中預言的上帝進行末日審判;從印度佛經中記載的東來佛祖彌勒轉世,到南美瑪雅人對宇宙更新期人類第六輪文明期的計算,都提到了人類歷史上將發生的聖人巨賢降世的預言,這種一致性引人深思。世間凡是留下輝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似乎都講述著這樣相同的傳說。

歷史上,有許多先哲有過相當準確的預言,其中著名的有《乾坤萬年歌》、《推背圖》、《燒餅歌》、《天地數》、《金陵塔碑文》、隋唐的《黃檗禪師詩》、《步虛大師預言詩》、《梅花詩》、《馬前課》、西方的《聖經啟示錄》、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韓國的《格庵遺錄》等。然而《天地數》、《燒餅歌》等語辭俚俗,格調低劣,都是出自村夫流俗之手,雖假託名士,附會高人,不能掩其仄陋。但是邵雍邵康節的《梅花詩》則完全不同。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熙寧年間易學家,死後宋哲宗賜諡康節。在歷史上,邵雍一直被認為是一位神秘的人物。他一生的形跡頗為神秘。當朝名相司馬光以邵雍為兄,關係密切。朝廷多次徵招他出來做官,而他卻堅辭不出,在洛陽龍門修廬隱居,自命其廬"安樂窩"。在他患病期間,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這些北宋知名高官巨儒,早晚都在他床前守候照料。事實上,邵雍在世時已經名震當朝,有官員、讀書的士子到洛陽,即使不去拜訪官府,必會去邵雍住處拜望。邵雍所著書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詩有《伊川擊壤集》。

《梅花詩》是邵雍根據自創的梅花易數法,推演成書的一部推測國運的讖語詩作。共作十節卦,每一節卦推測一個朝代的國運。在這十首詩中,這些表面上似乎無內在聯繫而被神秘地堆砌的語辭及意象,確實具有某種歷史意義,負荷著歷史信息。而其中具有某些信息涵量極強的特定性語辭,暗示著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因為預言得比較準確,而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預言”之一。

《梅花詩》開頭:“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從字面上的意思是:蕩蕩通天之門萬古以來是敞開的。多少人來到人間,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世上不管哪一門主要的宗教學說,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講人是來自天上,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返本歸真,重歸天界。所以才有“天門開”和“幾人歸去”之說。許多人來到世間希望悟道得法,又有多少能圓滿而歸脫離輪迴呢?又有多少人被這滾滾紅塵所迷惑,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和人生意義,永遠被埋在物慾世俗中而不得解脫呢?

“欲將剝復問前因”的“剝”、“復”為易經中的兩卦。所謂剝極必復,也叫物極必反。歷史如轉輪,有前因必有後果。“欲將剝復問前因”也就是說,敢問這歷史的跌宕往復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邵雍其實已經隱喻地指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有某種最終目標的,是有劇情安排的。

邵雍是兩宋理學奠基人之一,在吸收道家與漢代《易》學思想成分的基礎上,形成了對《周易》的獨到理解。邵雍一生的學問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其所著《梅花易數》寫地數和人數的變化,《皇極經世》寫的是天數的變化 。兩書合在一起,是天、地、人三才合一,是完整的八卦應用方法 。其所作《皇極經世》依據天道而編制宇宙年譜的目的在於經世,其對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歷代儒家,對於宋代理學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皇極經世》最基本的一個概念是把人類的歷史壽命根據六十四卦圓圖規律,擬出了一個間接公式,叫做“元、會、運、世”。簡單地講:以一年的年、月、日、時作基礎,所謂的一元,便是以一年做單元的代表,一年(元)之中有十二個月,所以一元之中便有十二個會。每個月之中包含三十天,所以一會包含三十運。一天之中又有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有三十分,因此一運之中包含十二世,一世又包含三十年。

《皇極經世》在算曆史命運時以唐堯登位那一天,甲辰年為標準。因為歷史記載,在唐堯就位的時候有五星聯珠的現象, 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一定的天象,在那時呈現,所以用這一天作標準。根據六十甲子原理和八卦配合演變,就知道歷史社會人類的現象,多少年有一個變化,如何變化等。至於變化什麼現象,知道這個元會運世的大法則,再研究卦象就可知會變成什麼現象了。按《皇極經世》原理,下圖是從黃帝元年到如今的歷史演變表。

中華民族歷史氣運表

天人學揭秘之(三):從易經探悉人類文明進展謎局(下)

1864年-2043年180年的值年卦

(一)

天人學揭秘之(三):從易經探悉人類文明進展謎局(下)

(二)

天人學揭秘之(三):從易經探悉人類文明進展謎局(下)

(三)

天人學揭秘之(三):從易經探悉人類文明進展謎局(下)

人類歷史的進展似乎確實具有某種前定性,在預測歷史的諸多的不可能中,似乎也存在著某種可能。預言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醒人們社會發展是有“定數”的,而這冥冥之中的“定數”是來自天道的安排。目的是促進生命的覺醒和人心的淨化。瑪雅人和西方人說是靈魂淨化,在東方就是修身養性,所以人類文化中一直都有悟道成佛、修道昇仙的概念。自古以來許多人上下求索、苦苦修煉,甚至苦行面壁數十年,然而真法難求。這就是為什麼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在形容“道”之珍貴難尋。而歷史上確有極少數特殊來歷之“人”能夠真正領悟天道和預知未來,邵雍無疑是屬於這極少數“人”之一。深入研究過歷史中知名聖賢、偉大人物的歷史學家中有部分人已明白,在歷史的可知可見性上,人類歷史確實具有更神秘而超越人意志的另一層面。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指的就是這一層面。

兩千多年前,老子、佛陀、孔子、耶穌等天人下界轉生聖賢,在人間傳經佈道,形成了道教、佛教、儒教、基督教等各大宗教。聖人不能靠肉體的神通和異能來征服世人,因為那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展示神通的實質,就是向普羅大眾展示其無可抵禦的強制力,在強大暴力的威懾之下,是無法選拔出品性好、悟性強的靈魂的。試想如果老子頭罩光圈,身披異彩,御空而行端坐雲端講法佈道,還有敢不信的人嗎?即使有個別的異見想要表達,估計也早被眾多虔誠的信徒憤怒地掐死了。毫無疑問,全世界的人們今後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跪拜祭祀他了。然而那樣的話,也就剝奪了宇生靈魂們求知探索的機會、自我修煉的權利。那還如何分辨出靈魂的善惡優劣?那還如何選拔出合格的高能靈魂?天道在人間是擇優錄取,為其所用,而非理想浪漫的普渡眾生。天道只會導人向善,不需要,也永遠不會迫人向善!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嚴刑峻法強制暴力去整頓約束百姓,人們會無所得而失去廉恥之心;用道德來教化百姓,用禮制引導人心,人們不僅會生禮數廉恥之心,而且也會修行自身的品格。是故孔子教導仁義,風塵僕僕周遊列國而不受待見,一度絕糧陳蔡;釋迦牟尼赤足託缽,萬里奔波,帶領僧人沿途要飯,並受到外道兇猛的詆譭攻擊,連最為欣賞的大徒弟目犍連都被外道謀害殺死;耶穌為了救贖世人的靈魂,不惜以身殉道。他的受難經歷最為悲慘,在遭受了殘酷折磨之後,被活活釘死在了十字架上,讓人不忍猝讀;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匆匆而去。

歷史的上大聖大覺,都是以普通人的身份降臨人間。他們的出生和常人無異,並無什麼滿室金光、六牙白象。他們的早期成長之路,往往比普通人還要坎坷磨難,當世吃盡辛苦。為了度化眾生,他們遭受很大的誹謗、磨礪和痛苦,忍受著無人可以理解與對話的曠世孤獨。“古來聖賢皆寂寞”,這也是上天安排給他們的修行歷練和下世使命。上天安排聖人只能通過傳佈天道、曉瑜天理來點化世人,教化人們朝向天心所指的方向去修行品格,這樣才能實現跳出物界輪迴,進入更高的生命層次。從宇總等宇宙高層的角度考慮一下:宇宙的管理、維護和今後新宇的開創,需要大批團結互助、和諧友愛、公而忘私、能力高強的高等級靈魂的通力協作才能完成。你是願意和一群自私自利,充滿掠奪和殺戮獸性的傢伙在一起,還是願意和一群和諧友愛、感恩行善的夥伴共事?答案不言而喻。高等級意識創造了物界這麼一個修煉場,通過賦予靈魂生命軀體的形式,來鍛造、修煉靈魂的愛幼孝親、友善互助等人性品質。那是因為宇宙的開創和管理是靠眾多靈魂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高級靈魂之間的和平共處、團結協作極為重要,需要靈魂們具備奉獻精神。否則,靈魂們只知道自我、自保、自私,只具備獸性,還怎麼修習品德呢?還如何成長呢?

行文至此,我們彷彿看見人類社會,如何從一個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羸弱幼兒,在敦厚睿智長輩的呵護和引領下,一步步地歷經曲折坎坷路,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慢慢成長壯大起來,進入工業文明和互聯網社會,最終發展成壯碩的青年。當前他擁有了一定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開始了自身的認祖歸宗尋根之旅。他迫切地亟需探知其本身起源的真相和人類社會存在的意義,以指導今後文明的發展方向。當我們最終看清那些上古聖賢的真實身份,以及歷代偉人的成就之路的時候,不禁發出感嘆:天心即人心,天道即人道。那些天人,正是我們的祖先!在一路呵護、引領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天是什麼?天即是人。人是什麼?人即是天。天是歸家的人,人是修行的天。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修行。宇宙是什麼?宇宙是過程。有始必有終,有終必有始。

天人學,從根本上研究宇宙和人生,從本期人類文明的活水總源頭、最原始的伏羲先天八卦和《易經》來探究宇宙和生命的本相;天人學順天應時,有其自身使命,觸動人們在精神和意識方面的覺醒,引發心靈的淨化與再生;

天人學,從根本上探索中華文明的核心,越向簡單,越向原始,就越是接近天道;天人理論,解開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團團迷霧,揭開了古聖大賢身披的神秘面紗,指明瞭人類社會存在與進化的作用與價值、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促使人類第一次跳出自身的小小寰球來看待宇宙和生命。面對這樣的宇宙,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想,那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親切感。宇宙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地球是我們今世學習的校園。伏羲、老子、佛陀、孔子、耶穌......這些聖賢並不是神,而是我們的前輩,是我們的兄長,從本期人類還是穴居野處的原始人開始,這些宇宙前輩就一直在處心積慮,用心良苦地呵護、培育著我們,不斷安排一些高層天人轉生聖賢下世,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給人們講授天機之道;說善說德,教仁教義,啟發一些重大的科學發現。這些都是為的什麼呢?如果稍有惡意的話,人類還能存在到如今嗎?還能發展到當前的文明高度嗎?天祖們創地球為校園,以歷史作課程,花費N萬年的宇期,去磨礪、鍛鍊、培養和提升我們靈魂的等級和品質。他們在天界殷殷期盼著我們早日覺醒,長大成熟,直到學成畢業,成為他們中的夥伴!人類文明和智慧發展到當今,難道還看不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和感覺嗎?那是長輩對於子女的舔犢之情啊!

《易經》裡面第六十三卦,叫做既濟,卦辭曰: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其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既濟表示已經過河,是完成的意思。既濟卦的卦象是水在火上之表象,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徵事情已經成功。君子應有遠大的目光,在事情成功之後,就要考慮將來可能出現的種種弊端,採取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既濟卦的爻全部當位,既當位而又有應,從卦的結構看,這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卦,形勢對主方非常有利,然而,事物總是變化的,這種完美無缺的形勢只能是短暫的,所以卦辭告誡主方要注意未來發展,“初吉終亂”。完成不是最後一卦,未濟才是《易經》六十四卦裡面的最後一卦,以未能渡過河為喻,闡明“物不可窮”的道理。卦辭曰: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以此喻事情尚未完結,還要向前發展。當你歷經辛苦完成一篇宏大文章的時候,你知道,你又要開始為寫下一篇文章做準備了,這才是懂了《易經》的道理。

讓我們回顧先知先賢的智慧指引和殷切期盼:

“各位,我們不是為了成為百萬富翁而出生的,也不是為了成為瀟灑的演員而出生,更不是為了成為名人學者而出生……上帝讓我們出生在世界上是有理由的。我們出生在世界上的理由,是我們有機會通過人生中的摸索而發現並認識上帝。我們行走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經過不斷的摸索,最終發現上帝、發現真理,從而能夠獲得永生的機會,這就是我們出生在地上的理由。

我們現在所持有的功名利祿和所有的一切都會被火燒滅,我們唯一能帶進天國的就是我們因著發現真理而得到改變後的品格。我們只能將可以承受永生的品格帶進天國。所以上帝讓我們出生在這個地上的唯一理由就是:尋找並發現上帝的真理。”———出自《聖經·舊約: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有詩誦雲:

世事如戲局局新,人間萬狀皆有因;

生生輪迴局中迷,古來幾人知天心?

世運既濟昭天機, 天人合一復庖羲;

出震成艮立天學, 大音從來聲更希。

了生死、知天地、悟人生、明實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