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这和哪些因素有关?

杨楣


日本拿诺贝尔奖到了拿到手软的地步,本世纪在诺奖上仅次于美国,这并不是日本本世纪的成就,而是日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像刚刚分享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本庶佑的获奖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1992年获得突破的。

日本科学家获得如此多的诺贝尔奖有很多因素,我觉得最主要的在于人,在于几代日本科学家在国外短期留学后能够回到日本,并且长期地兢兢业业地从此科学研究。这是日本的传统,19世纪末期,北里柴三郎谢绝了微生物学大师科赫的挽留,归国效力,可以说因此失去了共享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机会。一路上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宾州大学均以教授职位相邀,他不为所动。这个传统一百多年来一直被日本科学家继承着,包括本庶佑。

我以前那些日本同事,大多数都返回日本,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合适的位置,过得去的待遇就可以了,并没有和美国的条件相比。

中国科学家也曾如此,从留美幼童开始,学成后为祖国报效是中国科学家的传统。现在也有很多人回来,但或者是在海外找不到工作了,或者是图着回去包二奶骗科研经费,或者两头都霸着。这就是中国和日本在科学领域的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虽然日本也有在科学上造假事件,但大部分日本科学家是真正的科学家,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思维,具有科学家的品德和职业道德,这是日本在科学领域飞跃的基础。

反观中国,不管是土生的还是海派的,在这方面非常不合格,就说给中医站台的有多少是海归海半归?在知识上和时代接轨了,但在思想上落后于时代,这就是中国和日本在科学领域的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二。

谋事在人,持之以恒,是日本在诺奖上成功的主要因素。


京虎子


日本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这和哪些因素有关?

“日本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应该是指日本在进入新世纪后的18年拿到了18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现象。

震撼之余,我们不仅要问一句,这是为什么?

根源

追根溯源,需要上溯到上上个世纪由西方列强挟高科技的坚船利炮加诸中日等“未开化”国家的那场民族危亡的危机。

俗话说,危机是危也是机。

危机面前,日本化危为机,一场以“脱亚入欧”为主旨的明治维新引领日本从各个方面全面“西化”,尤其是社会制度、思想、教育、产业等方面。

当时,“全面西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缔造者,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其《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除了改写了日本的进程,明治维新最深刻的烙印印在了作为邻邦的中华民族身上,形式上是最深重的屈辱。

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895年的甲午战争,以及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小”日本在短短的不到40年内,从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国家一举蜕变成一个西方强国。

这种脱变除了显见的工业化,更在于思想上的全面西化。

反观,我们稍晚的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阉割掉了最亟需的思想解放,成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半吊子资本主义产业化改良,社会还是那个“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封建社会,甚至直到今天。

权本位的消除

权本位主义是我们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最根深蒂固的弊端,人的社会价值几乎全部体现在“官位”与“权力”。

日本明治维新政治改革上的君主立宪制,此后政治家仅仅是一种并不是那么被人尊崇的一般性职业,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权本位存在的基础。

只有权本位这种痼疾被清除,人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对于科学家来说,“业”当然是科学研究,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科学研究主业上的成就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而不需要“出卖”科学成果换取“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权位”来体现社会价值。

日本教育和科学的“大跃进”

新世纪18年18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仅仅是日本教育和科学的“大跃进”最集中的体现。

其实,这种体现早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的工业化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也正是崛起养大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导致日本在二战中遭受毁灭性打击。

但是,由于日本已经从思想和政体上完全西化,可以说早已完全“脱胎换骨”。有了这个基础,再转入和平建设和经济发展后,从1950年代到80年代,短短的30年,日本能创造另一个经济奇迹也就不奇怪了。

基于从明治维新建立起来的全面西化的教育体系,加上经济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在上世纪70~90年代经济繁荣期极大的加大了科学研究的投入。

我们知道,诺贝尔奖的奖励项目通常是被时间验证具有极大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日本新世纪获得诺奖的科学成果基本上都是那个时期达到产物。

换句话说,新世纪,日本科学家18年获19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日本百余年各种积累的“变现”。


挣脱枷锁的囚徒


今天白天还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一个图片,国内某报在多年前发的,大概内容是日本扬言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奖。

我想当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但是如今看来,日本做出这番豪言壮语似乎并非只是说说而已,看来他们动了真格的。

那么日本在拿诺奖方面成果丰硕,到底是哪些因素或者说他们做了哪些方面的投入呢?

首先来说,是他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与投入。他们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短期成果,或者只是重视实用研究。诺奖也几乎是颁发给基础研究领域的。可以说日本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和重视是他们厚积薄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广泛的基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了,比如他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拒斥。当年小保方晴子事件也可见一斑了,而反观我们,韩春雨事件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也只是给出了没有主观造假的结论。

第三,也有国家的大规模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比如日本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而设立的五年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正是在第二期中,日本提出了“50年30人得诺奖”的计划。同时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支持,比如2012年的诺奖得主山中伸弥在iPS细胞开发方面就从该机构获得过3亿日元的支持。

所以,日本的科研人员能获得诺奖,得益于很多因素的综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近年来不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国家也出台政策支持基础研究,那么中国人在不久的将来获得诺奖也是值得期待的。

让我们为中国的科学研究鼓劲加油,也期盼中国科学家早日摘得诺奖桂冠。


WANG论科普


日本18年拿了18个诺贝尔奖,这和日本长期重视教育,长期重视基础研究关系密切!

日本人在新世纪以来的确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世界各国都艳羡的骄人成绩。而这其中和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就重视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有密切关系。我们知道,只有受教育者的基数变得非常大的时候,大学才能从中发现更多未来可以从事科研的可造之才。因此,日本现在在诺贝尔奖上的全面开花结果,就是其150年前播下的种子之开花结果!

其次,就是日本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面对科研能够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大力发展基础研究。给教授以较为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而不是过分要求短期内就必须产出成果。这也说明,基础学科的研究也和中国古语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日本就是允许教授自主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进行研究,这样只要时间久了,必然会有教授取得突破。

总之,日本18年可以拿18个诺贝尔奖,既有其150年来一直重视教育,厚积薄发的效应;更有其认真虔诚面对基础学科科研的效应!


地震博士


科学技术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日本主要是明治维新引入西方列强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装备,所以日本到现在国民科技素质比较高。而我国清朝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加上列强侵略者侵略我国和内战~落后挨打其势然也...新中国🇨🇳成立后,所幸毛主席周总理总搅全局,从欧美留学回归祖国的五千炎黄子孙科技帅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研发成功《二弹一星》~绝不屈服任何侵略者!所以科技研发的根源在欧美这是现实,当今世界科技研发中心是美国🇺🇸。投巨资吧中国🇨🇳政府建设大批国家基础科技研发实验室,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真才实学的科技帅才,建设强大的科技中国🇨🇳!!!仅供参考。


BUGATTIChir231104364


日本这个国家自2000年开始至2017年,已有十多人获诺贝尔物理奖,世界近代历史已经证明:哪个国家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同一时期该国家的科技实力就强大,你看看现代的诺贝尔物理奖基本上都由美日两国获得,就可明白美日两国为什么科技实力远远领先其它国家了。有人说:学英语可以翻译外国资料学习呀,从近期中兴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你使用具有外国知识产权的东西是需要交费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你愿意交费使用,美国也不一定愿意让你用,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是多么重要,而知识产权的获得,只靠学英语去翻译能行吗?这样看来,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科,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的确有重大战略意义。浙江和上海、江苏等地的新高考,其实质是降低了物理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使学生选学物理的数量大量减少。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物理象语文数学一样列为必考科目且总分150分呢?不知道日本是不是象中国一样,在高考中把英语列为必考科目,而且总分150分?


众里寻他千1146400073


1. 工作努力。

2. 学术氛围清明,风气正,荣誉感强。

3. 国家投入大,科研制度完善,一是一,二是二。

4. 日本学界有自信,自身能判断前沿和原创,不会被西方盲目带偏。

5. 技术和学术界清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一而终。

原创的前沿科学永远都是兴趣驱动,能被资本驱动的永远都不会十分前沿,最多是个市场前沿。国家应卡紧科研的准入门槛,矫正科研人风骨,充分相信和支持门槛内的人,提升他们的自信,如果做学问的天天为了经费折腰,不要指望他们能有多少精力做好本职,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天天为了经费跑,最终只能将一腔热血磨成混口饭吃。技术研究就该下放去国企私企等应用一线,一线才能结合实际,不然边做学术边做技术,一边是是天马星空,一边还要脚踏实地,扯卵蛋。


练笔榨脑汁


说一点,中国国内互联网对国外网站的联通实在是太慢了!去年暑期回归休假期间,因为工作项目的紧急事务需要登录美国和欧洲公司的网站,那个慢啊!在美国时几秒钟就可以看到这些网站,在上海要等十几甚至几十分钟。也不是说不让上这些网站,就是慢,我相信是网络管制造成的。这样的网络环境,你让研究人员如何跟上世界科技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