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明朝的滅亡的因素有很多,諸如小冰河的天災,內部的農民起義,外部的滿清入侵等等。

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明末的黨爭耗盡了大明王朝的最後一絲力量。談及明末的黨爭就不等不提到矛盾最為嚴重的兩個黨派,一個是以宦官為首的閹黨,另一個則是以文官為首的東林黨。

閹黨的興起

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按道理明朝是不會有閹黨的出現的,因為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為了防止宦官專權而令"寺人不過侍奉灑掃,不許干與政事"。雖然明初朝廷就制定了太監不得干政的規矩,但是後世皇帝卻不引以為戒,屢次違反朱元璋制定的祖制。

第一個破壞朱元璋規定太監不能干預朝政的皇帝,就是那一個當過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親政後,十分寵幸太監王振。甚至在王振的鼓動之下還御駕親征攻打瓦剌,可惜的是也正是在王振的瞎指揮之下,最終朱祁鎮戰敗被俘。

在朱祁鎮之後,還有出現了憲宗朝宦官汪直、武宗朝宦官劉瑾、熹宗朝宦官魏忠賢等,都曾干預朝政、打擊士人官僚。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宦官干政,讓後宮的太監勢力日漸強盛,最終組成了一支強大的閹黨團隊。

東林黨的興起

閹黨勢力的強大,必定觸犯了文官集團的利益。最初文官集團只是小規模的反抗,並沒有形成黨派的勢力。到了萬曆年間,一個人的出現讓文官集團第一次組成一個大規模的黨派。這個人就是東林黨的創始人顧憲成,其實最初顧憲成組建東林黨並不是為了與閹黨爭鬥,相反此時的顧憲成鬥爭的對象還是同為文官集團的內閣首輔。

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顧憲成本身是在吏部工作,當時張居正倒臺後,朝廷意識到了內閣勢力過於強大,欲分散內閣的勢力。這時候朝廷其他的六個部門便開始了與內閣爭權奪利,其中以顧憲成為首的吏部更是首當其衝。

最終在這一次黨爭中,顧憲成脫穎而出,不僅成為了吏部的掌舵人,還扳倒了內閣首輔王錫爵。王錫爵退出朝堂之後,萬曆命令吏部根據品望推選六七位能夠勝任首輔之職的官員聽候點用。顧憲成等人違背皇帝的意思,幾次提名的人,都是萬曆所厭惡的。最後忍無可忍的萬曆皇帝將顧憲成貶官回鄉。

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回鄉之後的顧憲成,並沒有因為官場的失利而沉淪。相反他開拓出一種新的途徑,那就是以講學為名,廣交朋友,四處活動。隨著活動量的增加,顧憲成感到有必要建造一個固定的場所,將分散的講學活動變成一個有協調組織的統一活動,從而增強社會影響力。

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在無錫城東門內的東林書院遺址重建東林書院,並與顧允成、高攀

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八人發起東林大會。自此東林黨最終成立了,在往後的二三十年裡,成為了左右大明王朝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勢力。

兩大黨派的爭執

到了明熹宗時期,因為扶持熹宗即位有功,東林黨第一次擺脫了"在野黨"的身份,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執政黨。此時如日中天的東林黨,打擊了大量與他們作對的文官集團,擺在他們面前的政治對手只剩下了明熹宗最信任的太監魏忠賢。說到魏忠賢,可以算得上明朝歷代閹黨裡面勢力最為強大的。當時魏忠賢號稱"九千歲",兩個勢力相當的黨派相爭,必定引起朝局的動盪。

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天啟五年,魏忠賢對東林黨採取了殘酷的鎮壓行動,他借熊廷弼事件,誣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贓之罪,大肆搜捕東林黨人,許多著名的東林黨人冤死獄中。天啟六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 7 人,東林書院被限期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

崇禎皇帝繼位後,為了收攏皇權,便開始打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最終不可一世的"九千歲"倒臺了,樹倒猢猻散閹黨集團再也掀不起風浪了。另一方面,崇禎皇帝也平反了大量天啟朝被魏忠賢陷害的東林黨冤案,東林黨人再一次成為了朝廷的決策班底。

勝利的東林黨,卻成為了壓垮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十年的閹黨與東林黨之爭,最終以東林黨的勝利而告終。雖然閹黨集團存在貪汙、專政的政治汙點,但是以魏忠賢為主的宦官團隊畢竟還是給大明王朝辦了大量的實事。而東林黨雖然有著清廉的政治形象,但是畢竟都是一些理想主義的"在野黨"組成,絲毫沒有執政經驗。

明末黨爭:閹黨與東林黨的百年沉浮

在崇禎皇帝為了籌集對起義軍、清兵的軍費時,準備向江南的商賈士族增稅、捐款。但是東林黨卻因為這些商賈士族是自己的政治依靠,而極力的反對崇禎皇帝的增稅、捐款。最終國庫空乏的大明王朝被起義大軍給推翻了。

諷刺的是,當崇禎皇帝向東林黨人士借錢時,東林黨人以"窮"為名拒絕了崇禎的請求,但是在起義大軍搜查這些東林黨人的宅邸時卻發現了大量的金銀財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