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朱明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漢族統治的封建王朝,這裡當然要把袁世凱的89天短命王朝去除,自1351年開國,1368年朱元璋稱帝再到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景山,公認的大明王朝三百年也就走到了盡頭,但是在漢族這兩千年的血性和儒家君臣文化的薰陶下明朝雖王都被克,君王死亡,但是仍沒有走向完盡,一併老臣推著新的皇帝在南京收拾舊山河重整大明,意圖像三百年前的老祖宗一樣再復江山。然而每一個滅亡的王朝都有其長期沒有發現或者一直不能解決的大患。而這個大患,也讓最後一茬漢人朝廷沒了種。

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崇禎自盡

明朝皇帝昏庸是一方面,這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不單是明王朝有這個問題。而大患是明王朝沿上一個漢人王朝學了些不該學的惡習,就是黨爭。

唐,宋,明三個王朝深受其害,官僚士大夫團體在排擠了武人集團,壟斷了朝堂權力之後,自然就會分化成不同的派系,為了個人的權力野心抱團撕逼,不管打出來的大旗最開始是何等的冠冕堂皇,最後一定會變成赤裸裸的追逐權力的齷蹉撕咬,這是這個群體的劣根性,也是他們的歷史侷限性。

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王安石新政


唐宋明三朝黨爭毀國力

從開科舉以來,唐朝有牛李黨爭,宋朝有新舊黨爭,明朝有閹黨與東林的黨爭。從時間的長度上來看,恐怕宋朝的新舊黨爭的時間最長,從王安石變法以來,直到南宋滅亡,宋王朝的黨爭都可以當作黨爭的留下的後患。唐朝的牛李黨互相爭鬥40年或者更長,架空了當時當政皇帝,讓其成為政治集團的傀儡,為其謀福利,貪汙受賄,苛刻賦稅何止於此,而閹黨與東林的黨爭更加激烈完全為了反對而反對,並不從實際出發。

從黨爭的開始的原因來看,新舊黨爭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起碼是因為政治意見不合,王安石所在的一派新法派好歹做了一套新法,讓這兩個黨互相辯駁以求進步。而且新舊兩黨的領導人都是有才華有能力的政治大腕,因此這段時間雖說朝廷血雨腥風,但是本質都是為國家好,可惜的是,後來的領導人既沒有前輩的能力也沒有德行,導致了黨爭誤國的局面。

而唐朝的牛李黨爭最開始就是當官的人之間的個人恩怨,於是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們,純粹就是狹隘的私怨,這幫官僚士大夫之間抱團撕逼,然後強行你贊成我就反對,導致朝政做出了許多錯誤的政令發下去,使經濟,法律,從內部開始崩壞。可以說安祿山反叛使唐朝走下坡路,那麼黨爭就真正的使其滅亡。

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唐朝甘露之變

至於明朝的閹黨和東林黨之間還要更復雜一些,萬曆皇帝不喜朝政,甚至造成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局面,一國之主是皇帝,今兒個皇帝不管事了,那國家不就亂套了麼,那麼前朝的大臣怎麼聯繫上後宮的萬曆帝呢,只有太監!這時太監就扮演了個重要的角色,問題就來了。萬曆帝不管,外臣又不知道,這時的政令到底是皇帝的意思,還是太監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這些太監合圍起來就成了閹黨。閹黨在萬曆年間還能被控制,萬曆皇帝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但是一到天啟這,閹黨的權利就無法控制了,魏忠賢就像如魚得到了水,為害朝政。直到崇禎才把他收拾了,閹黨的頭目沒有了,與之對抗的東林黨就揭棺而起,雖說在朝廷表面不顯示自己是東林黨人,但是私底下串通一氣,崇禎又愛惜羽毛,表面上朝爭爭吵吵,背地裡可以說後面的政令都是東林黨人說的算了

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魏忠賢

由於閹黨中只能吸收朝廷中士大夫集團的邊緣人物和,那麼一定意味著相比東林,閹黨成員個人品行和政治能力相比東林才子肯定是不如的。不過明末士大夫作為一個整體的操守在明清板蕩之際已經被扒的底褲都不剩了,但是坦白說,東林黨及其餘脈裡中還是頗出了幾個壯烈殉國的烈士。


南明假太子案毀江山

為什麼說黨爭毀了漢人最後一個王朝呢,這得從一個案子說起:

1644年十二月,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從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結伴而行。晚上就寢時發現少年內衣織有龍紋,驚問其身分,少年自稱是皇太子。抵南京後,高夢箕難辨真假,急忙送往蘇州、杭州一帶隱蔽。可是,這少年經常招搖於眾,露出貴倨的樣子,引起人們的注意,背後竊竊私議。高夢箕不得已密奏朝廷,弘光帝派遣內官持御札宣召。

1645三月初一日,這個少年從浙江金華到了南京,被交付錦衣衛馮可宗處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面諭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隨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審視。大學士王鐸曾經擔任東宮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樣,一眼就看出是奸人王之明假冒。

王鐸會同群臣審視後的奏疏是相當可信的。我們不應忽視,弘光立國之時許多官員曾經在崇禎朝廷上任職,見過太子朱慈烺的並不止他一個。如曾經擔任東宮講官的劉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長於目",他們看了偽太子之後都不認識;弘光帝"又命舊東宮伴讀太監丘執中往認。之明見執中,亦不識也。於是群疑稍解"。

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弘光皇帝

這案子的背景是北京失守,這個消息傳到了南京後,官員們慌做一片,有一些大臣決定為了光復大明江山應立新君。當時思宗的兄長福王朱由菘和從父潞王朱長淓正在淮南,按照當時明朝宗室的世系,應該是福王來繼承,但是這個人是公認的無能之人,也就是南明的明安宗朱由崧,史可法在到達南京後,提出了不能立福王的理由,主張立潞王。五月初一,福王到了南京,史可法提出現在崇禎帝的太子是否生還,現在稱帝一旦太子來了可怎麼辦呢?於是福王以監國的名義建立了南明政權,但是十天後迫不及待的即了帝位,年號弘光。

從現存史料中可以看出,當朝的官員其實都知道這是個假太子,但是沒有人提出過異議。而這個假太子影響了弘光帝的根基—皇位,對於弘光帝不是崇禎的兒子而是兄長的人還有對朱由崧繼統不滿的人乘機興風作浪,但是弘光朝廷自己越說是假,讓官員百姓都不能信。這事一直鬧到清軍佔領南京,弘光朝廷覆亡,方告平息。

黨爭,黨爭,黨爭,漢人的江山滅亡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黨爭

滿清騎兵


虛無氣節亂中華

只不過是兄長在權和兒子在權的糾紛,更何況這太子來的虛無縹緲,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反響呢?

究其根源,正在於東林黨中的文人士子長期薰陶於 "門戶"、"聲氣"重於國家、社稷,在長期的黨爭中使其走極端,為了反對而反對。不合祖宗規矩,就觸及其"大儒世家"的神經,非要出來指正,東林黨的人所謂的"別正邪、分賢佞"實際上是自封"正人"、"君子",為獨攬朝政造輿論。由於他們當中的骨幹分子為奪取權力往往採取陰謀手段,難以弄清詳細情況,但對弘光帝進行人身攻擊,借"假太子案"大肆發揮的都是自命為東林黨的"君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端倪,一個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穩對盛世太平都會引起風波,更別說風雨飄搖的小弘光了,從而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分崩離析,被北來的滿人留髮不留頭。東林才子成了狗尾奴才,中國從此落後於世界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