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爲什麼要打更?

塵小土2


在我們常看的古裝劇中,經常會看到很多古代與我們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俗,而其中最讓大家奇怪的,就是常常在夜晚場景中聽到那一聲聲敲鑼聲:咚!咚!咚!——“鳴鑼通知,關好門窗,小心火燭!”咚!咚!咚!——“寒潮來臨,關燈關門!”咚!咚!咚!——“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打更是什麼?為什麼要打更?

我們都知道,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是沒有時鐘,人們在白天時可以根據太陽的影子來判斷大致的時間,但這樣的計時方法卻不能判斷出準確的時間。到了晚上,天光暗了下來,沒有了太陽,人們便不知道應該如何判斷時間了,特別是在人睡著以後,對於時間的概念就更是不知道了。

而這時,打更這種古代中國民間的夜間報時制度便誕生了,由此產生了還有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他們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

打更人一般是兩人成為一個隊伍,一個拿著鑼,一個敲,一唱一和,這樣的組合不僅能提高效率,也能給彼此壯壯膽。

“更”是中國古代特有的計量夜時的稱呼。古人將夜時分成“五更”,所以打更人一個晚上需要敲五次的鑼,人們可以根據他們敲鑼的規律來判斷時間。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為“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時,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為“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為“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為“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為“咚——咚!咚!咚!咚!”。

古時候的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更夫每兩個時辰打一次鑼,打了五次之後,也就是五更天了,這時候雞鳴了,天也矇矇亮了。一般聽到更夫打到五更的時候,大家就會開始起床幹活,皇帝也要準備上早朝,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古時的更夫非常辛苦,他們需要與人體的生物鐘對抗,晚上不能睡覺,而是要時刻守著滴漏或燃香等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準確的時間。打更人不僅僅要打更,他們還要充當古代的“電話傳真”,負責防火、防盜、防突發情況的發生,並要在發生意外時採取緊急措施。要知道,人們在古代沒有電話的時候,更夫就是最好用的一個跑腿人士了。

古代沒有電話,也沒有監控,要是家裡進了盜賊和小偷,或是半夜家中失火,那真是防不勝防,這時候更夫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他們一見有事情發生,便立刻敲響鑼鼓來引起他人注意,讓附近的人支援他們解決事件。尤其是元朝、明朝之時,由於夜間巡邏,若是發現什麼蛛絲馬跡的,可以立即向官府衙役稟報,若是抓到了盜賊,還能領到一筆豐厚的獎賞呢!

當然,更夫這個職業,在古代民間是值得讓人敬佩的,古時候並不像如今有豐富的夜生活,若是夜裡生病需要請郎中的話,就能夠讓打更的人幫忙,因為在夜裡,婦人家是不方便出門的,因此就可以讓更夫幫忙,將大夫郎中請到自己家裡,為病人看病。

打更的歷史中其實也包含著不少封建迷信的傳統。打更起源於原始的巫術,主要起驅鬼的作用,那時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來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學作品中也都保留了打更驅鬼的習俗,如著名的《紅樓夢》就有這樣一段描寫道:“晚上吳貴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婦兒不妥當,便都說妖怪爬過牆吸精而死。於是老太太著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將寶玉的住房圍住,巡邏打更……”

打更在古代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甚至很多農村城鎮直到現在都有打更的人。解放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這門古老職業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除了文字記載,我們看到最多的打更就是在影視劇中。


有書快看


打更人一出現,意味著有事情發生,這是電視劇裡的經典橋段。打更人過去又叫更夫,很早很早以前,打更主要是為了驅鬼,它的起源是巫術,這個打更可不是隨便誰就能夠打,需得是巫師來做。



後來,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白天可以依靠自己的經驗或者日晷等儀器來判斷時間。

但晚上,黑燈瞎火,月黑風高,怎麼判斷時間?更夫的作用便體現出來了,手持一燈籠,穿著一馬褂,提著一銅鑼,沿著街道敲打銅鑼,邊走邊喊,猶如商販的吆喝。



“咚—咚”,一快一慢,高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意味著一更天了,也就是晚上七點;接著“咚!咚!”打一次,又打一次,高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意味二更天,晚上九點到;之後“咚—咚!咚!”一慢兩快,高喊“平安無事”,意味三更天,是十一點整;然後“咚—咚!咚!咚!”一慢四快,高喊“天寒地凍”,意味四更天,第二天凌晨一點至;最後“咚—咚!咚!咚!咚!”一慢四快,高喊“早睡早起,保重身體”,意味五更天,三點了。

聽到什麼聲音,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成了一種習慣。古時候的人早睡早起,打更也只到五更天,凌晨三點,紛紛起床,做家務,皇帝也準備上朝,新的一天就此開始。

除了報時,打更還充當110、119、120、巫師這四種配角。月黑風高,便宜行事,打更是在警醒,遇到偷盜則報案,遇案子則協助,遇到起火則喊人,遇到人生病則叫大夫,一聲聲“咚……”,是在驅鬼辟邪。



所以說“更夫”地位極其重要,而“打更”也是一個高危職業,一旦危險降臨,首當其衝。同時,也是累活。從晚上七點起,到第二天凌晨三點結束,不但要盯著時間,還要敲鑼吆喝。累不累?

老百姓根據“打更”確定時間,更夫又根據什麼確定呢?更夫屬於公務員,或者是官方人員,那官方肯定會給予一定條件,可以通過燃香、沙漏等來計時。

後來,隨著鐘錶的普遍,“更夫”這種職業也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非常茴香豆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古代缺乏有效的計時工具,白天可以依據傳統經驗或者使用日晷等儀器計時。到了晚上,由於沒有了日光,計量時間就變的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打更職業就應運而生了。

一、打更人是怎麼計量時間的呢?

古代人的智慧絲毫不輸於現代,他們可以藉助外物如燃香、滴水、流沙等方法計量時間。除了藉助於外物,還有一些很有技術含量的方法如依靠天上的星辰,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

由此可見,打更也是一門技術活。

二、打更的口號和時刻

打更是有口號的。電視劇裡最常聽到的便是那句熟悉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除了這個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如關門關窗,防偷防盜等。大抵就是提醒人們注意一些安全,防止隱患等等。但口號也不是亂喊的,一般是到了具體的時刻才會喊。

一更(19點-21點)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二更(21點-23點)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三更(23點-1點) 平安無事

四更(1點-3點) 天寒地凍

五更(3點-5點)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三、打更的人員組成

民間的打更,一般是兩人一組。待更鼓過後,其中一人執鑼,另一人手拿梆子,按一定的節奏敲打,走過各個街道,各個巷口。除了給人們通報時間以外,還兼有巡邏和保安職責。不管天氣如何,打更人常年如一日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但是收入卻很少。而且一旦遇到險情,打更人自然是首當其衝,危險係數很高。


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鐘錶等儀器的發明,人們早已不需要人工的報時。打更這個職業也慢慢的退出了自己的舞臺。但在一些偏遠的村落,夜裡還是偶爾能夠聽到打更的聲音,“天干地燥,小心火燭”。小時候聽到這句,心裡總是莫名的踏實,不由自主的便進入了夢鄉~


奇點歷史


打更在古代算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職業了,由鄉里或者村莊出錢供養專門的打更人,打更人的主要職責就是報時。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這裡從側面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時間的重視,古代將一個整夜普遍分為五段,一段叫做一更,五段就是五更。

具體的時間分佈是晚上七點算一更;九點為二更;十一點為三更;三點為四更;五點為五更,基本上打更的更夫一整夜就要守在沙漏旁,計算好時辰,然後盡職盡責的打更。

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視時間,出錢僱傭專職的更夫出力,是因為古代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離不開最基本的時間常識。


更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常人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顯然打更在這裡起的是一種警示作用。若是真發生火災了怎麼辦,更夫會把鑼鼓敲得比正常的急和促。當然具體劃分,不同的災害也有不同的鼓點。

除此以外,打更還有驅邪避害的作用,古代人普遍比較迷信,首先就是警示人們在邪祟出沒的時間,比如說三更以後,五更以前,儘量在家待著,出來容易碰到不乾淨的東西。

普遍來講,古代的神怪故事,最初可能都是更夫傳出來的,因為他們與黑夜為伴,更容易遇見邪祟。

一般情況下五更後人們就要起床開始一天的勞作了,皇帝也要起床梳洗,準備上早朝,北京的冬天,五點多起床,當皇帝也真夠累的!


歷史三日談


古代沒有鐘錶,無法精確掌握時間。在白天的時候,還能通過觀察太陽高低,確認大致的時間。但到了夜裡,這個事兒就很頭疼了。對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倒無所謂,反正天黑就關門上床玩老婆,天亮就起床下地幹活。但對於另一些需要夜間工作的人,比如讀書人,官員或者手工業者,掌握時間就比較重要了。

當然,古人已經發明出了一些計時工具,比如用點香計時,比如沙漏,或者夜觀星象等。但這些要麼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要麼設備安排和維護比較麻煩,不可能人人用得起。

因此,採用打更這種模式,每隔一定的時間,通過更夫敲鑼和喊話,讓還沒睡覺的人知道現在大致幾點了。

至於打更的人怎麼掌握時間,那就好辦了。就是咱們前面說的這些計時工具,比如更香,點燃一支是一個時辰或半個時辰,時辰到了再點一支,很容易掌握現在多少時間。負責定時的人觀測到時刻變化,告訴更夫,再由更夫敲鑼告訴所有人。這樣,一個地區只需要維護一套計時設備,通過打更實現時間共享,這也算古代科技不發達時候的一種信息廣播平臺。


巴山夜雨涮鍋


打更,是古代民間一種傳統的夜間報時系統,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叫更夫,據考證,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原先就是一個更夫。

在當時,一個晚上共分為五更,每更約是兩小時,更夫打更每次說的內容也完全不同,如一更天(晚上7點到9點),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二更天(晚上9點-11點),防盜防偷,關門關窗;子時(11點—1點)平安無事;丑時(1點—3點)天寒地凍;寅時(3-5點),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在歷史上,打更制度最初興於漢代,距今有2000年曆史。初期僅在皇宮皇城裡面實行,到元朝才逐漸滲透入民間,雖然古人很早就發明日晷來測量時辰,甚至還發明瞭滴水計時的神奇方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夜晚的打更報時制度,普通人家也能知道夜間時間。

五更天,朝中的官員和皇帝要準備起床上早朝,普通的平民百姓要開始一天的勞作。慢慢的,打更與衙門巡防制度合流,更夫就有了巡邏的職責。這多少還有點神秘,要知道,當年打更最初發明時,是要巫師才能巡防驅鬼的,普通人可真是不敢。怎麼樣,是不是令人感到奇妙呢?


亦文亦物出品,原創不易,關注看更多有趣、經典、實用的傳統文化小知識


亦文亦物


想必很多人都在影視劇裡見過更夫,而且只要更夫出現的地方必定有事發生,輕者有樑上君子上躥下跳,重則殺人越貨都有,而作為第一目擊者,更夫時常成為第一個領盒飯的人。

我想,更夫不可忽視的一個作用就是治安巡邏。

在古代,更夫是一種職業。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日出前肯定要有所準備,比如孩子們的早飯,帶去田地的飯菜,還有家裡需要餵養的牲畜等活計,這些活需要凌晨時候就要開始操勞。

但是古代並沒有鐘錶這種先進的計時工具,想要定時鬧鐘是不可能的,白天時還可以依靠看日頭辨別時刻,到了晚上,太陽落山,月亮一月也就出來那麼十幾天,想靠星象辯時有很大難度,重要的是,大晚上的都睡的那麼沉,誰會睜著眼睛看時間呢?



更夫就是大晚上睜著眼睛看時間的那個人,不過他是依靠沙漏或者燃香來計時的。

更夫打更分五更進行,每更有不同的暗語。

比如一更(晚上七點)時,更夫開始報更,每兩小時為一更,更夫皆用不同暗語。

在更夫報更時,除了耳熟能詳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還有“防火防盜”這些警示語,除了提醒百姓注意事項,對一些不法分子也起到震懾作用,所以很多時候,更夫相當於半個巡警。

當然,更夫還有一個更神秘的身份,就是驅鬼除邪,古人認為敲鑼能驅鬼,便讓更夫使用敲鑼的方式報更。這點在《紅樓夢》中曾有提及,晴雯的表哥死後,人們都說是被妖精吸了精氣死掉的,賈母懼怕,便派人將寶玉房間圍住,巡邏打更……。而我們看鬼片時,打更的大多第一個遇難。



所以,更夫肩負幾個使命,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打更人大多不能睡覺的,一直盯著計時器,真真是一件消耗人的活。像現今時代變了,各種計時產品層出不窮,更夫也已銷聲匿跡,不過偶爾想起來,還會回味那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微影悼紅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在一些古裝劇裡面聽到過,無論哪朝哪代夜晚都是有更夫的,更夫的任務有很多,可不只是報時間這一個,只能說報時只是他眾多任務之一,除此之外他夜晚還有很多的職責。

眾所周知,歷史上每一個朝代到了夜晚都是會緊閉城門,實行宵禁,到了時間誰也不能上街,如果被捉到不免就要挨一頓板子,說不清為什麼上街那可就慘了。打更的同時更夫相當於是在巡夜看看有沒有什麼不法的事情,更夫如果遇到違反宵禁的人會立馬捉住他,然後聯合專門巡夜的人對其進行審問。

更夫每晚走街串巷,他們還要負責防火防盜,古時候可不像現在,百姓們無論是取暖或者是照明都是要用火,古代房屋全是木質結構,就容易引起火災,如果睡熟了真的有火災不能第一時間發現,那損失可不小。更夫在巡夜的時候如果發現有火災,可以早早處理。

古時候夜晚還是有盜賊出沒的,這種問題即使現在都沒有徹底根除,如果有巡夜的會發現,其實更為重要的作用是震懾這些小偷,讓他們不敢去盜竊。有的時候更夫還會喊平安無事,百姓們聽到這句話會睡得更加踏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古人非常迷信,認為打更的拿著火燭和銅鑼會有驅鬼的作用。

那麼打更的在夜晚怎麼確定時間,每隔一更就出去敲鑼呢?第一種辦法是滴漏,第二種是沙漏這兩個原理都是相同的,相當於是一個時鐘。第三種辦法是用香,古時候一直有人在形容時間的時候說半柱香的時間,報時的香都是專門製作出的,香上有刻度的花紋,這種香叫做百刻香,造價相比普通香略微昂貴。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古代人們把每天24小時分成12個階段,即十二時辰,它們分別是: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00-1:00);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1:00-3:00);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3:00-5:00);

【卯時】日出或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5:00-7:00);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7:00-9:00)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9:00-11:00);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00-13:00);

【未時】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00-15:00);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00-17:00);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00-19:00);

【戌時】黃昏,太陽落去,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19:00-21:00);

【亥時】人定,“人定”的意思是夜深之後,人們不再活動、安歇睡眠的時候。(21:00-23:00)

為了讓普通老百姓掌握這些時辰特別是掌握夜間的時辰,就有了巡夜的職業——更夫(俗稱打更的),所以打更實際上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在古代,沒有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更夫這個職業甚至遍及農村城鎮。古人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描述,有些聽慣了打更聲音的突然聽不見打更報時都覺得心裡不踏實,甚至是一種恐怖、肅殺不詳的氣氛,讓人睡不著覺。

打更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原始的巫術,主要起驅鬼的作用,那時只有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紅樓夢》就有這樣一段描寫“便都說妖怪爬過牆吸精而死。於是老太太著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將寶玉的住房圍住,巡邏打更……”

打更的人判斷時間依靠的是古代的一些原始的計時儀器,(1)滴漏(也叫銅壺滴漏):滴水計的原理,是在某一條件下,每個滴落水珠的大小及其形成的時間相等。水從高處的容器裡依次滴下來,滴到低處的有浮標的容器裡,根據浮標上的刻度也就是根據低處容器裡的水位來讀取時間。這樣,無形的時間轉換成了有形的尺寸。銅壺漏滴中的最底層容器裡的水位,是由高處的水一滴一滴流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形成的,因此銅壺滴漏的計時原理實質上就是水滴總數的自動累計。

(2)沙漏:沙漏的計時原理與滴水的滴漏差不多,就是把水換成了沙,利用流沙從一個容器滴漏到另一個容器的數量來計量時間.古代人設計的改進型“五輪沙漏”通過流沙從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輪邊上的沙鬥裡,以此來驅動初輪,從而帶動各級機械齒輪的依次旋轉.最後一級齒輪帶動在水平面上旋轉的中輪,中輪的軸心上有一根指針,指針則在一個有刻線的儀器圓盤上轉動,以此來顯示時刻,這種古老的顯示方法幾乎與現代時鐘的結構完全相同.

(3)燃香:古典小說上常常寫道:“一炷香的功夫”,武俠小說中高手比武時也常以“一炷香”為限,古人就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古人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稱之為“香篆”。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這種香又稱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計時器。元代著名的天學家郭守敬還曾製出過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相應的刻度以計時。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主要還是古代老百姓沒有鐘錶等計時工具,白天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太陽知道個大概,但是一到了夜裡,就無法知道時間了,因此,古人就想出了打更這種人工報時的方式。

史論縱橫小的時候也下地幹過活,當時並沒有鐘錶,到時候了我叔瞅一眼太陽看一下影子基本就確定時間了,古代大概也是這個樣子,一般農民別說時間,就是二十四節氣都知道。

到了晚上古人也發明了相應的計時工具,比如沙漏、點香的方式,古代有一炷香的時間,其實就是用香來計時。

但是,並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用起了,而且古代對時間的需求也並不是特別重要,因此,通過縣衙僱傭更夫的方式來給廣大人民提供公共報時的服務。

古代晚上如何打更?

其實打更有很多說到的,一更怎麼打,二更、三更怎麼打都有說到,打更要清脆響亮,還有節奏感。

一般晚上七點的時候打第一次更,九點打二更,十一點打三更,因此有半夜三更的說法,現在我們經常說的“更新”中的“更”字估計也和這有關係。

打更不單單是報時,還有防火防盜的作用

另外,經常看到影視劇中打更的還會說: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其實是在提醒大家防火和防盜,古代時候的社會治安很不好,經常有土匪和強盜出沒,當人們幹了一天的活,在晚上黑燈把火的情況下,更容易做案,而打更的出現,其實也是一種巡邏,一旦看到有不法行為,立馬上報官府。

在《水滸傳》中赤發鬼劉唐在寺廟中居住就是打更的看他像歹人,就上報官府了,表現了古代社會的打更者的確承擔著一些社會職能。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代女人不方便出門,如果家裡發生病情,就得等更夫來了去找大夫。

可以說,更夫是古代黑夜的明燈,是古代的110,119,120的集大成者。

當然,在古代更夫是一個很受尊重的職業,你想一想,膽子小的人,也不敢晚上單獨去打更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