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秦国凭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为什么秦国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呢?战国七雄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军事上都有过鼎盛的时代,那什么使得秦国能笑到最后呢?

魏、赵、韩三国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在春秋时代,秦国基本上不是晋国的对手。甚至到了晋国分裂后,一个魏国也把秦国打得丧权辱国。

综合分析秦国凭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楚国是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实力也比秦国强,齐国在威王、宣王时代实力也不逊于秦国。秦人虽然悍勇,但仅仅是悍勇,显然支撑不住一个军事大国的重量。

  • 秦国政局稳定

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是分不开的。从秦献公开始,秦国的军事力量崛起。在秦献公之前,秦国政局动荡,秦怀公、秦出公均死于政变。从秦献公到秦王嬴政,秦国政局虽有小波澜,但总体上是很稳定的,这也给秦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土壤。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自秦献公,历代秦国君主都很有作为,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是很重要的。

综合分析秦国凭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相比之下,东方诸侯的政局较乱,昏君较多。譬如魏国,魏惠王与公子魏缓的争位战,差点遭遇灭国之灾;齐湣王与楚怀王都可列入昏君之列;赵武灵王死于政变,使赵国军事改革戛然而止。诸如此类,在同期的秦国都没有发生过,而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国家由盛而衰的转折。从这点看,秦国是幸运的。

  • 秦国先进的军事制度

在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兵力一直维持在一百万以上,如此雄厚的兵力,放在今天也不可小觑。在其他诸侯国中,只有楚国的兵力能与秦国媲美。

为了保证兵源的充足,秦国实行征兵制。按照规定,男子二十三岁以后就要服兵役。不过由于秦国不断对外发动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征兵范围也随之扩大。

比如长平之战的最后阶段,为了完成对赵军的合围,「年十五以上悉发」,把参军的年龄从二十三岁降至十五岁。

综合分析秦国凭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秦国战斗力之强,勇冠天下。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为数不多的败仗中,有几次是输给赵国,赵国名将赵奢、李牧都曾打败秦军;还有几次是输给东方合纵盟军,包括孟尝君、信陵君领导的几次合纵运动。真正能与秦国较量的国家,只有赵国。这两个国家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只是赵国在战略大决战中损失四十几万军队,一蹶不振。

  • 秦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是一种奖赏制度,以军功定爵禄,确保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秦国是军功爵共有二十级,分别是:一公士,二上造,三簪枭,四不更,五大夫,六管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候。

综合分析秦国凭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此项制度有商鞅创制,只重军功而不重视门第出身。即便是宗室贵族,为立军功也不得拥有爵位。这项制度,在秦国得到有力的执行。我们看到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例如商鞅「任大良造,那时未设相国」、张仪、魏冉、范雎等,都不是纯粹的文臣,他们都曾经带兵出征,没有军功,他们也不得封侯。

军功爵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士兵来说是一种激励手段,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国家是不会亏待他们的,还可以一级一级地往上升。

  • 成熟的将领储备

军功爵制也是国家选拔将领的参考。秦国名将辈出,基本上没有出现断层,因为这些将领都是在实战中脱颖而出的,反观其他国家,任用将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综合分析秦国凭为什么能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比如,楚国,国家重要将领几乎都出自几大家族,讲究的是出身,而非能力,所以虽然有百万大军,战斗力却十分低下。再比如赵国,长平之战失利的原因,便是赵国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派上场,遭到全军覆灭的命运。这种情况在秦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个没有建立军功的人,怎么可以充当总司令呢?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一统战国的幸运儿,绝不是仅仅拼的悍勇,而是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制度。先进的制度会激励出惊人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欢迎各位看官留言上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