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侍郎与石门古寺

何侍郎,就是何孟春,李东阳曾戏称他叫“何孟博”。何孟春(1474年-1536年),字子元,今郴州市北湖区人,明朝文学家。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郎中,历任河南参政、太仆少卿、太仆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云南巡抚、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在任期间,何孟春说服皇帝为安仁人民减免了三年赋税。正因为他官至侍郎,且泽惠安仁民生,所以安仁人民一直尊称他“何侍郎”。

石门古寺先叫“恩庆寺”,后叫“石门寺”,新文化运动后才改名为“石门古寺”。

石门古寺,坐落在安仁县安平镇石门何古的钟鼓岭。钟鼓岭西边大约100米处有一个天然的呐叭形“天开石洞”。“天开石洞”四字由清朝秀才陈其筥题并泐刻在石洞右壁上。传说太上老君被天开石洞所吸引,曾经和仙人铁拐李到石洞内教化生民。地方百姓为感念太上老君的恩德,自唐代天佑四年(907年)以来,就在洞内供奉太上老君塑像,并在洞口修建简单的观宇。从此天开石洞就叫老君观。

何侍郎七八岁时,随其父寄居在老君观。嘉庆版(1819年)《安仁县志》p397载:“何孟春,号燕泉,郴州人,官礼部侍郎,未遇时,聚生徒讲学于石门寺,后寓老君观。” 为何寄居老君观?因为他父亲何说应邀到石门寺私塾讲学。

何侍郎与石门古寺

石门古寺,坐北朝南,是一座佛儒共存的寺院。据传由一位释园通师的和尚首倡建于南宋(1128-1279)末期,命名“恩庆寺”。谁给“恩”,为何要“庆”?首倡者认为,宋朝皇帝至少给了安仁三次“恩”:1162年太尉韩京国葬凤岗岭下,有恩;1208年宰相周必大退休后重来安仁清溪书院、玉峰书院讲学,有恩;1268年陈文龙榜安仁考中了陈亿孙、陈庚雷、李龙金、刘应祥四位进士,有恩。为何要庆?不仅仅庆皇恩浩荡,更要庆贺安仁的读书风尚。建恩庆寺,既可以做佛教场所,又可以做私塾。

恩庆寺于元朝天历年间(1328-1330)扩建,改名为“石门寺”。这一次以地名命名。石门古寺建在钟鼓岭,钟鼓岭的东边就是石立山,安仁的母亲河永乐江就从这“山”“岭”之间穿过,一山一岭,俨然一座石门,“石门”之名由此而来。

石门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重修,一位举人撰写了《重修石门寺碑记》,遗憾的是“碑”毁“记”失。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又重修。

新文化运动之后,石门寺改名为石门古寺,之所以加一“古”字,就因为年代久远。

石门古寺,1951年土改前,一直保留着前后两栋的规模。

前栋,占地219.6平方米,长18.3米,宽12米,前檐墙高8.7米,土木结构,青砖青瓦,内室木门木窗,大门红麻石。大门脑上红麻石长2.2米,宽0.3米,厚0.2米,大门两边立柱红麻石高2.8米,宽0.3米,厚0.2米,此大门数百年未毁。大门外有一对石像把门将军(今已毁)。前栋中厅主要用作私塾,专供石门古寺周边小孩读书。前栋及后栋周边空坪余地1000多平方米。遗憾的是包产到户后两个村民在前栋两边建了两栋私房,以致目前空坪余地只有200多平方米。

后栋,占地面积231.6平方米,长19.3米,宽12米,前檐墙高9.7米,后栋比前栋地面高0.3米,土木结构,青砖青瓦,木门木窗。后栋天花板上挂着“大雄宝殿”金匾,后栋中厅用作佛事拜堂,拜堂两边,各类神像威严耀眼。新中国成立后,安仁永定渠从后栋中间穿过,加之年久失修,就此毁废。今旧址仍存。

前后栋中间有回廊、天井。

石门古寺自创建以来,有四位著名僧师:首位僧师释园通师,明末僧师照明和尚,民国僧师周法云(1891-1981),当代僧师和生(1937- );有四位著名教师:何说(1451-1484),何孟春(1474-1536),何芝如 (1898.2- 1964.2), 周荣绅(1910-2003)。

何侍郎与石门古寺

石门寺从宋代开始成了石门何古何姓的私塾,供何姓子孙读书。何说自认为与石门何姓是一家,来石门寺私塾讲学,既是对何姓子孙尽责,又是想让何孟春感受学习安仁文化。

何说讲学之余,带何孟春先后重点到过三个地方。

一到龙源村拜谒“科第世家”。龙源村在石门古寺北边,距离石门古寺约3里。科第世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龙源村村民周礼所题。有一天,朱元璋被张士诚追赶至龙源卡子上时,正在卡子上砍柴的周礼砍下一颗粗树挡住张土诚追赶而救下了朱元璋。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即赐周礼“科第世家”牌匾,封校尉之职,管军百户,世享荣华。龙源也因此名噪明清两朝。朱皇帝颁给周礼的圣旨,何说一边毕恭毕敬的欣赏着,一边问孟春:“圣旨封的是武官,为什么还要赐一块科第世家的文官牌匾呢?”小孟春脱口而出:“这是皇帝的治国理念。打天下靠武官,治天下靠文官。”

二到月池村拜谒“翰林及第”。月池村也在石门古寺北边,距离石门古寺约2里。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月池村的邓伟奇考中了榜眼,朱元璋为显示皇恩浩荡,在其家乡敕建一栋房子及一口半“月”形池塘,这个池塘后人称“月池塘”。这个村后人就叫月池村,这栋房子后人称“月池公厅”。池塘为什么不是圆形而是半圆形?古人观念,圆代表“君”,半圆代表“臣”。君是君,臣是臣,不能越位。池塘直径近30米。月池公厅前栋宽度比月池塘直径稍窄一点,纵深近50米。纵深分前后三栋,前栋“丹墀”,中栋“公厅”,后栋“敬祖堂”。月池公厅前栋大门右边一直悬挂着“翰林及第”的竖匾.面对此匾,何说鼓励小孟春:“你要学习安仁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将来不仅要考进士,还要考状元!”

三到茶陵县拜李东阳(1447-1516)的父亲李淳( -1486)为师。茶陵县的界首镇与安仁县的安平镇是隔壁,两边常有通婚习俗,关系较好。其时李东阳在京城做官,而李东阳的父亲李淳并没有做官,李淳一直在茶陵教私塾,德高望重,远近闻名。面对聪明伶俐的小孟春,李淳既讲背诵研习《四书》《五经》的方法,又讲李东阳“神童”的故事,还讲要把小孟春介绍给李东阳。不过,李淳重点向小孟春讲安仁“同榜四进士”的故事。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安仁考取了四个进士,分别是陈亿孙、陈庚雷、李龙金、刘应祥。四位进士中,陈亿孙、陈庚雷是两兄弟,这种同榜四进士且有同胞两兄弟的现象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可见,安仁人爱读书,安仁人会读书,这是安仁私塾书院文化发展的必然。就连同科状元陈文龙(1232—1276,抗元名将)应安仁四位进士的邀请而撰写的《进士题名碑记》中也啧啧称赞道:“衡郡擢第者六,而安仁居其四。”故事讲完后又语重心长的说:“孟春啊,你父亲非常了不起啊。你是郴州人,郴州的义帝很有名啊,安仁的炎帝也很有名呢。你们能从郴州到安仁来读书讲学,可见你们有远大的志向。你必然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何孟春十二三岁时,在何说的带领下又来到石门寺。这一次是为了专门拜访茶陵的李东阳。因为李淳先生仙逝了, 李东阳正在老家守制。

其实,李东阳在其父亲的介绍下对何孟春这位“神童”早已闻名,只未见人而已。如今见到了小自己27岁的孟春,真的情同父子,相谈甚欢。那一天晚上,月白风清,景色宜人。李东阳吟出:“窗外一团风月,这般情趣少人知。”小孟春随即念出:“架上几部诗书,那里精微皆自得!”老师一听,非常惊喜,心里暗想,我想的是“风月”,他却想的是“诗书”,这个孩子将来在学问上必有成就。于是笑着对小孟春说:“小孟春啊,我给你改个字,你是孟字辈,就叫孟博吧。因为你博学多才,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境界高远。看来安仁文化还是深深地影响了你。”李东阳旋即对何说赞叹道:“此子当表吾楚!”

从此,“孟博”的故事在石门寺私塾传开了。

1493年19岁的何孟春中了进士,那一年会试正是李东阳任主考官。他的才智深得宰相李东阳和皇帝的赏识。在他任侍郎期间,有一年安仁县给皇上运送冷泉石山贡茶(现在称豪峰茶)、优质稻等贡品,不料船至洣水时,狂风掀翻了船只,贡品没于河中,何侍郎知道情况后,向明朝嘉靖皇帝禀明实情,减免了安仁三年的赋税。

明世宗嘉靖帝即位后,何孟春因议大礼事件被贬官。此后何孟春屡次上书称病告老,直至嘉靖六年(1527年)春,才被批准。53岁的何孟春回家后,心情低落,但又无可奈何,这时又想起了石门寺私塾、想起了老君观、想起了太上老君。于是多次来到了石门寺私塾讲学,每次讲学都讲老子的《道德经》。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道经》中: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是什么意思?孟春针对“为天下谷”侃侃而谈,并谆谆教诲大家,人要有山谷一样的胸怀和正确的荣辱观。学生也深谙老师的教育含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石门古寺私塾有个著名的何芝如老师,他学识渊博,善教四书五经。同时期距石门古寺不远的由龙溪书院更名的松山乡中心小学(今牌楼中心小学东校)有个教导主任兼校长的周荣绅老师,他也学识渊博,善教白话文。何老师多次邀请周老师及其学生到石门寺讲学。学生中有些成名成家了:如:何九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高中语文特约编审;东方人(原名陈施仁),国画家,善画鱼,他画的“鱼”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并称画坛三绝;周国桢,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教育家、陶艺家;周辉甲,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根艺名家;周全之,全国知名核学专家;何许人,中小学教师,从教40余年。周老曾常带笔者游玩石门古寺、老君观,讲述他与何芝如老师在石门古寺教学生的故事,讲何说、何孟春父子在安仁、茶陵的故事。一个个教育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安仁教育人。

何孟春传教于石门寺,传承了安仁的私塾文化,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安仁教育。石门古寺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见证。安仁人民永远铭记何孟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