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在抗日時期是什麼處境?

等風來9966


國寶熊貓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那估計還是現代的時候,聽過最多的估計也是熊貓外交,因為這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同時外國人也很喜歡這種特別的動物,所以在促進和諧的同時又讓老外真正的一睹它的風采,雖然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熊貓的身影、或者聽到熊貓的新聞,但是在抗日還有更早的古代時期熊貓的存在感都比較低。

首先,在抗日的時候,可以說是最緊張的時候,那可是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很多人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證,更不要說關注熊貓老弟在幹啥,而那個時候熊貓也比較老實,自己就活在四川那邊的深山老林中,也沒有人打擾,日子過得也算是滋潤。



其實近代的時候老蔣也給美國人也送過兩隻熊貓,時間點正好也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時候的中國實力不強,所以蔣介石想尋找外援,於是就找到了美國頭上,而交接的事情就交給了宋美齡,宋美齡聽聞美國人早就對於熊貓有特殊的熱愛,所以就送了兩隻給美國人,這是除了最近聽說的熊貓外交之外的又一次,而且時間還是抗日時期,那麼以前的外國人怎麼知道有這麼個物種的呢?還特別的喜歡。



當年歐美那邊的人知道是因為當年有歐美人在中國遊玩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神奇的物種,把消息帶回去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人都有好奇心,總是百聞不如一見的。後來美國又有一支探險隊,目的就是為了尋找這個物種,後來他們成功抓住了一隻並且做成了標本帶了回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後來又有探險隊陸續從中國運走幾隻活的熊貓,看了真的熊貓之後,美國人更是喜歡的不行了。



其實除了在抗日時期宋美齡為了建交送給了美國人兩隻熊貓之外,在公元685年,武則天也是為了和當年的日本建交,也送了兩隻活的熊貓給日本。其實說到我們對於熊貓的保護問題上,我們顯的有些被動,因為並沒有一直將這個物種保護起來,而是在發現很多人喜歡之後,同時也是因為熊貓的名氣越來越大了,然後才開始重點保護熊貓。

值得慶幸的就是曾經日本侵略的時候並沒有打入四川,這麼可愛的國寶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雖然早期有外國冒險隊進行了捕殺,但是隨著熊貓在抗日期間和美國的建交效果,我們也對熊貓慢慢的重視起來。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熊貓在廣為人知、取得今日的國寶地位之前,其歷史是被獵殺和捕獲的歷史。這個過程從古代持續到建國,以1869年為分水嶺,之前全是殺害,此後捕、殺各居其半,而其成品無一例外,全部都走私或販賣到了美洲和歐洲,這個時間段自然也包括了抗戰時期。

在獲得異國他鄉廣泛的曝光與關注度之前,最初只有熊貓出沒區域的山民對其進行獵殺,理由很實際,因為它偷吃了莊稼或嚇到小孩子;1869年之後,外國人也加入了這場狩獵,這是一種在各種理由之下的有組織、有目的行為。重點說說後者,其理由至少有三:

1、誇耀自己的美德。

首次射殺大熊貓的小羅斯福兄弟之父、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是二戰期間那位連任四屆的大佬)曾說:

(獵人)必須身體強健、心智成熟,而且必須集精力、決心、剛毅、自信與自助能力等品行於一身。

2、為博物館尋找生物標本。

這是同一時期幾乎所有歐洲人的共同目的之一,因此他們遠渡重洋及其後一系列費用大半都由大公司或博物館資助。

3、藉助獵殺以增加對自然界的瞭解,以博物學收藏鞏固證據基礎,促進現代的野生動物保護機制成形。

如1886年,美國捕獵者威廉·霍納迪首倡設立保護野牛及其他瀕危特種的動物園。

這個理由讓人茅塞頓開,同時也讓人感慨歐洲人的無恥狡詐。這條理由出自《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一百年》,本文所基於的時間脈絡及故事梗概也來自這本書。

一、殺害

1869年,一位來自法國且熱衷於博物學的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1868-1870年的探險之旅中來到了四川雅安鄧池溝天主教堂,有幸成為了第一個目睹熊貓這種神奇動物的西方人,當然,是死去的而不是活著的熊貓。且慢噴,熊貓並不是被他所殺,而是山間獵戶的戰利品。

戴維意識到這是一個生物學意義上從未出現的物種,他本身便受巴黎博物館的資金支持,為該館尋找動、植物標本。回到教堂後他僱傭山間獵戶對這種“完美的、黑白相間的熊”進行追蹤,很快,獵人們就為他帶來了一隻年輕的黑白熊。

解剖後的熊皮及一封單獨的信同時被寄往了巴黎,在信中他寫道:

我未曾在歐洲的博物館看過這種特種,而且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種類;也許它將成為科學上的新發現!

戴維斯之後,又有英國人(威爾遜等)、德國人(魏戈爾德等)、澳大利亞人(埃德加)、英國人(佩雷拉)等次第來到,其中

德國人在山民那兒買了一隻嬰兒熊貓,澳大利亞人見到過一隻貌似熊貓的動物,餘者皆一無所獲。

1929年,小羅斯福兄弟說服了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支付遠征隊的費用,前往中國。他們說:

我們此次旅程的“金羊毛”就是大熊貓。

金羊毛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稀世珍寶,人們都想得到它。

同年4月13日,兄弟倆在大森林中發現了熊貓的足跡,在他們的追蹤之下,最終發現了前方搖搖晃晃行走的金羊毛,兩人幾乎同時開槍,也同時命中。

一個月之後,這隻大熊貓被剝皮,運往芝加哥。

小羅斯福兄弟由此成為首次成功射殺成年大熊貓的西方人,同年底,兩人出版了遠征傳記《追尋大熊貓》,風行一時。

他們是榮耀的,也是卑劣的。

他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各大博物館競相攀比,各大熊貓獵殺遠征隊肆無忌憚地湧向中國西部,開啟了一個群體的獸性和卑劣。

1931年,費城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遠征隊獵殺了一隻熊貓幼崽,加上從當地獵戶那裡購買的好幾只,一起剝皮送回費城。

1934年,美國自然博物館贊助的隊伍成功獵殺一隻成年大熊貓,並舉行宴會,吃熊貓肉。他們捕獵的具體過程,曾寫成文章刊載於《博物學》雜誌,裡面充滿了自誇之意。

還是這家博物館,早在1919年便資助了格雷厄姆這位旅居四川多年、博學多聞而狡猾高效的傳教士。截止1934年,他在寶興、汶川一帶,他交給該館超過20只熊貓標本,且很多是以整隻遺骸的方式運走的。

1935年6月,紅軍長征路過川西夾金山脈,和他們擦肩而過的密林中,還有西方人捕捉熊貓的忙碌身影。英國上尉布羅克赫斯特,在自費開展的熊貓狩獵行動中,可能就在紅軍征程幾百裡的範圍內,成功射殺了一隻大熊貓。在回憶文章裡,他用不知廉恥的筆觸寫道:

我不辭萬里,從28000英里外的遠方而來,就是為了射出這發子彈。

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攀比之心,在精英們嚮往的歐美,在他們認為的“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的異域,這種攀比只會催生比黃色人種更惡劣、更無恥、更瘋狂的變態行為。


二、活捉

菲爾德博物館在展出小羅斯福兄弟獵殺標本的同一年裡,再次派遣弗洛德·坦吉爾·史密斯進入大熊貓棲息之地,希望釐清那裡的動物生態。

史密斯野心勃勃,妄圖成為第一個活捉熊貓的人。他建立營地,僱傭獵人,構築了龐大的捕捉網絡。但他最終一無所獲。

1934年9月,哈佛大學畢業的哈克尼斯誓言成為將活著的熊貓運出中國第一人。但壯志未伸,便在1936年2月在上海辭世。

1936年,哈尼克斯的妻子露絲·哈克尼斯抵達上海,決心完成亡夫的遺志。在這裡,她遇到了上文提到的史密斯,雖然最終兩人沒有組隊去西部,但顯然,從史密斯的嘴裡,露絲學會了日後對她至為重要的一些經驗。

和露絲組團的,是曾協助小羅斯福兄弟創造歷史的探險隊成員之一、中美混血兒楊傑克之弟楊昆廷。

他們在汶川建立了三個營地,同年11月初,露絲從一個巢穴裡,小心翼翼地抱出了一團黑黑白白的小東西,這就是熊貓寶寶。

她為其取名“蘇琳”,在疏通海關官員後,得到了一紙“狗一隻,20美元”的許可證,順利回國。

在美國國內,蘇琳所到之處,露絲都會被蜂擁而至的記者所包圍。在洶湧而來的訪客中,包括前各大遠征隊成員,在看過可愛的熊貓寶寶之後,小羅斯福兄弟聽說要剝皮展覽,說,“這聽起來就好像要剝了我兒子的皮一樣!”另一位曾親自射殺過大熊貓的人也坦言:“我以後對熊貓都下不了手開槍了。

這隻熊貓寶寶沒多久就賣給了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一星期之內,門票收入就將付給露絲女士的款項支出攤平。


三、抗戰時期的熊貓

大約在南京淪陷、南京大屠殺發生的同時,露絲再次回到了中國,準備第二次的熊貓探險行程。在上海,她入住的飯店被炸彈摧毀,而露絲並未知難而退,反而決定毫不畏懼,繼續前行。

應當承認,露絲·哈克尼斯女士確實具有遠超常人的堅強品質,或許就是這種品質,讓她在尋找熊貓的過程中兩次中獎。1938年1月,露絲再次捕獲一隻熊貓寶寶,最終取名為美美(Mei-Mei),4月1日,蘇琳感染肺炎死去。

露絲第三次趕往四川,從前協助她並與她有露水姻緣的楊昆廷此時捕獲了兩隻熊貓養在成都。這兩隻熊貓的命運是,其中一隻突然發狂,被射殺;另一隻被露絲放歸山林,重獲自由。由此,露絲成為了第一個把活的熊貓運到西方、第一個將活的熊貓放生的人。總的說來,這位女士在巨大的金錢誘惑下猶然找回了本心,是令人敬佩的。

1938年6月10日,成都一位大學教授(應該是外國人),贈送給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母熊貓,被命名為潘多拉。

而此時史密斯終於也有收穫,他抓到了六隻熊貓,已經運到成都。1938年6-10月,武漢會戰爆發,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史密斯為此困在成都半年之久。露絲曾看到被其圈養熊貓的慘狀:

他把它們養在髒兮兮的小籠子裡,任由烈日暴曬,沒有遮蔽,沒有自由活動空間。他只專門大批獵捕熊貓,而完全不顧它們的死活。

這六隻熊貓最後經由香港運抵倫敦,其中一隻早在到達香港前便已死去,到倫敦後,最老的一隻也死去,還有一隻被賣給德國商人,巡迴各地展覽。剩下三隻進入倫敦動物園,連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王,也與姐姐瑪格麗特公主一道來觀看首次出現於英國本土的熊貓。

群眾中還有一位早年移居英國的中國詩人蔣彝,他為熊貓寫下了兩本童話書,一本是《金寶與大熊貓》,一本是《明的故事》。在後一本書中,他寫道:

明是中國的真正代表。它天真善良又好客,跟中國一樣。它很有耐心,就好像所有的中國人一樣。它擇善執守,中國人也是一樣。它打算下半輩子都住在這裡,與英國人成為永遠的朋友。

是啊,蔣彝先生以作家的敏銳眼光,看到了熊貓背後所代表的中國人品德,擇其善者而從之,執其毅者而守之。這當然是不具侵略性的,正因如此,才被更具侵略性的外國人所欺侮壓迫。

經由各種渠道得到的信息,再遲鈍的國民政府都察覺到了西方對於熊貓的痴迷,綜合當時的艱苦環境,決定了熊貓的作用必然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美國成立了“援華聯合會”,國民政府回贈了一對熊貓以表示感謝,它們以“潘弟”和“潘達”的名字抵達美國,成為首次躍上國際政治舞臺的熊貓。

宋美齡藉助此事對美國民眾發表了演講:

我們……將這一對討人喜歡的、黑白相間的、毛茸茸的熊貓贈送給美國。我們希望它們可愛逗趣的模樣可以將歡笑帶給美國的小朋友,一如來自美國的友誼之情所帶給中國民眾的喜悅一樣。

在倫敦動物園接連死去兩隻熊貓後,英國商會打算以提供一個全額資助的名額為交換,換取一位中國生物學家及熊貓前往英國科研機構學習一年。1946年,隨著這個設想的變成現實,中國首次經由熊貓出口獲得了實質利益。

而此時,隨著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的投下,日本軍國主義宣佈投降。

4年之後,新中國成立。

西方對熊貓的種種犯罪和剝削就此終結。

而對熊貓的保護和研究,才蹣跚學步、慢慢開始。


這就是我們的國寶的艱苦歲月,也是吾國吾民的艱苦歲月。

滾滾被獵殺被奴役的苦難史,也是吾國民被獵殺被奴役的苦難史。

落後就要捱打,喪失了尊嚴和自由,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但國家如是,人民如是,便連動物也如是。

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禽一獸、一草一木都不再被欺侮,不再被傷害,這就是國家強大的意義。


參考書籍:《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一百年》。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歷史、武俠中的歷史及神話歷史,認真的扯淡,認真的考證。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及關注~~~~


王事情


公元685年九月十八日,中日外交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出現了,武則天送給日本的兩隻活體大熊貓從長安上路,揭開了中日兩國外交的新篇章。

公元1931年九月十八日,在日本少壯派軍人的挑釁下,中日兩國關係進入了新的一頁,對於中國來說,也是苦難的一頁,長達14年的對日抗戰由此開始。

熊貓在民國這14年期間的地位,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從籍籍無名,發展成了中外親善大使。

1869年,一位法國神父意外“發現”了這種不一樣的熊,把這個消息帶回了歐美,引發小規模的小眾關注。

1929年,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兩個兒子組成的探險隊,前來四川一帶射殺大熊貓,他們成功獵殺了一隻雄性大熊貓,他們把這隻標本帶回美國,併成功的引來了更多國際捕手前來探險。他們持之不懈的從中國運走十幾個活體熊貓,當有一隻叫蘇琳的熊貓在美國的動物園公開展出時,小羅斯福再度與這種動物相逢,他流下了痛悔的淚水:

“假如現在讓我把這個可愛的小傢伙當成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願用我的兒子小小羅斯福來代替!”

連當年的劊子手小羅斯福也被熊貓滾滾融化,可以想見當時滾滾們在西方的受歡迎程度,也正是因為西方人持續的造勢,也使得民國政府深刻理解到了熊貓的珍貴性和重要性,三十年代後期,政府開始對野生大熊貓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禁捕禁獵、禁止運送出國境,外國人再也不能跑到中國獵殺熊貓了。

原本帶到國外的活體熊貓數量太少,又極其分散,形不成繁衍生育的起步標準,而民間熊貓熱又持續升溫,呼喚更多的熊貓走到他們的視野中,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民國政府也開始利用這種可愛的動物打起了熊貓外交牌,並獲得了成功。

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之前,國民政府一直寄希望於美國人的調停,由於宋美齡的留美背景,這副重任就交給了她。她敏銳的注意到了美國民間的熊貓熱,於1941年11月代表國民政府宣佈贈送兩隻熊貓,引發了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一個月後,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與中國徹底站在了同一處戰壕。

宋美齡與熊貓同框

宋美齡與熊貓玩偶

與中美兩國熱烈的熊貓外交奠定的盟友友誼相比,敵方日本國內的報紙當時對熊貓也有報道,但日本人始終沒有打到熊貓的地盤,無緣親近芳蹤,也就沒有在國內掀起熊貓熱潮,直到戰後的六十年代末,他們才如夢方醒,並終於在1972年獲贈大熊貓“康康”和“蘭蘭”。


歷來現實


在民國開始的時候,大熊貓幾乎是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四川的深山老林裡,曝光率很低,再加上當時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連吃飯都是個問題,就不會去在乎大熊貓的問題了。

大熊貓地位的提高來自於它們在歐美國家的成名,之前外國人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奇怪的物種,所以在一名歐洲神父發現的熊貓的蹤跡並將熊貓的信息帶回了歐洲後,當即在歐美國家引發了對熊貓的熱潮。


熊貓外交在現代的出現

不過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樣,剛開始歐美國家的人根本就沒有被這種可愛的動物給打動心扉,他們對熊貓的表達方式就是獵捕。

他們拿起槍支來到了四川,獵殺了起碼幾十只熊貓製造成標本,並最終帶回了國內,隨著這些標本在歐美國家的展示,熊貓的熱潮在歐美國家越發高漲起來。

而歐美人對熊貓的看法是在有人把熊貓活著帶回到他們國家後發生改變的,活著的熊貓讓歐美人感受到了這種動物的可愛之處,所有人的心都被這種可愛的動物給萌化了,因此在很多人的抗議下,再也沒有人敢到中國獵殺熊貓,他們開始把熊貓擺上了神壇。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開始積極尋求起了美國的幫助,宋美齡在美國展開募捐活動的過程中,因為了解到了美國人對熊貓的喜愛,所以當即決定送了兩隻熊貓給美國人,這是熊貓外交的初端。

而宋美齡的這個舉動,也收穫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對後來的人給予了很多啟發。

熊貓在歷史中出現的身影

想必大家對熊貓的瞭解是隻限於現代的,但是據某些專家的估測,熊貓在上古時期其實就已經和人們有所接觸,在黃帝和蚩尤展開大戰的時候,黃帝一方是騎著巨熊和蚩尤作戰的,當時蚩尤一方的坐騎名叫食鐵曾,而食鐵獸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熊貓。

而在唐朝的時候,武則天在給日本這個國家取名字的時候,也送了兩隻熊貓和70張熊貓皮給日本人,相比於宋美齡的做法,武則天是要早一千多年時間的。

歐美人對熊貓的喜愛以及熊貓的高昂租金

接下來我們再說到外國人對熊貓的喜愛,熊貓在現代之後一直在外交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為了我國與許多國家友誼的象徵,剛開始的時候是有送出過不少熊貓給外國的。

不過當國家意識到熊貓的珍貴之後,就在上個世紀末期終止了贈送熊貓的行為,把送熊貓改為了租熊貓。


而租熊貓的價格現在是一對一年100萬美金左右,也就是一對一年600萬人民幣左右,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在熊貓租出去之後,每年的熊貓的食物費用也高達100萬美金,總的相加,外國租中國的熊貓, 花費的金錢是一對一年1000萬左右。

外國的動物園並不是做慈善的,他們之所以會為了熊貓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熊貓能為他們賺到更多的錢,外國人對熊貓的喜愛是無以復加的,單單是人們買門票看熊貓的錢,就足以彌補他們付出的天價租借費用。

我忘了是哪個國家了,他們有一個動物園在臨近破產之際,花了大價錢從中國租了一隻熊貓,在熊貓進園之後他們的客流量開始增大起來,隨著熊貓的到來,他們也擺脫了破產的危機,生意開始變得紅火起來。


所以說熊貓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很尋常,後來是受到了歐美國家熊貓熱潮的影響,國民政府才開始重視起了熊貓,才開始給予了熊貓一絲關注,不過當時的老百姓們對熊貓卻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當時人們正處在戰火的威脅下,連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個問題,誰有精力去關注動物問題?


孤客生


一個有趣的問題。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世所珍愛的珍稀動物。它們憨態可掬、人見人愛。中國人民起始於1930年代的抗日戰爭異常艱苦卓絕。到了最困苦的階段,“第一夫人”宋美齡曾往美國尋求美援。此時,中國的國寶熊貓也為抗戰也踏上了異國的旅程,“熊貓外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941年11月9日,國民政府在重慶廣播大廈舉行了隆重的熊貓贈送儀式。國民政府非常重視這次贈送活動。當時,國際局勢是美國和日本尚無交戰,所以,將熊貓贈送給美國政府是不太妥當的。但是,“曲線”一下,贈送給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和紐約動物學會倒也於情於理說得過去。是日,美國駐華大使出席了典禮,中央廣播電臺、國際廣播電臺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官方媒體現場直播。之後,蔣介石還與外交部長、中宣部副部長等政要一起宴請中外來賓和記者。當時氣氛之熱烈,情緒之高漲,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國民黨當局發揮著“夫人外交”,優雅智慧的宋慶齡上臺,向大家講述贈送熊貓的美意,最終是為感謝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對中國的幫助和友誼:“君等借聯合救濟會之工作,正在解救吾國人民之苦痛,並在救護無數無辜受傷之吾民,吾人為表示感謝之微意,敬以熊貓一頭相贈,吾人希望此項禮物予美國兒童以非常之歡樂,猶如美國對吾民之友誼。”尤其指出給美國兒童以“非常之歡樂”。

憨態可掬的熊貓給美國帶來了莫大的歡樂氣氛。頗受美國民間歡迎,也引起美國主流媒體如《時代》《生活》等雜誌的青睞。甚至,連軍事領域也有了它們的“身影”,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中的二中隊便命名為“熊貓隊”。

以“熊貓外交”表示兩國之間的友誼,非常隆重而喜氣。也因此,大家對熊貓更多了一份喜愛。據統計,抗戰期間,西方國家一共收到十四隻由國民政府贈送的熊貓。


老照片


眾所周知,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但是在上世紀的戰亂年代根本沒有人這種憨態可掬的動物進行保護。而且大熊貓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相對的曝光率極低,其生活環境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熊貓在1869年法國神父戴維僱傭獵戶捕獲了一隻大熊貓,在飼養一段時間後,決定帶回法國巴黎,但是這隻大熊貓經不起顛簸,所以在路上就死了,結果被戴維製作成了世界上第一隻熊貓標本,並且存放在了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

大熊貓的發現,立刻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轟動,他們爭先恐後的來到了我國四川地區,一時間捕獲獵殺了許多大熊貓,但是始終無法把活著的大熊貓帶回西方世界。大部分被製作成了熊貓標本。



抗日戰爭時期,美國人露絲僱傭美籍華人楊昆廷來到了汶川地區,兩人在1936年11月9日捕獲了一隻僅有3磅重的雌性熊貓,給它取名蘇琳。然後迅速到上海坐船回到了美國的舊金山。

大熊貓蘇琳到達美國後,立刻引起了轟動,在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展出時,一天之內有4萬人觀看,打破了這個動物園有史以來的記錄。大熊貓也成為了動物界的巨星。



這一次的轟動使得西方國家爭相來到中國捕獵大熊貓。1936年到1941年之間,美國從中國帶走了9只大熊貓。1936年到1939年英國人也來到中國收購9只大熊貓,並且成功把其中6只帶到了英國。

英國人收購的6只中,有兩隻在運輸的途中死亡,一隻賣給了德國商人,並且在德國納粹的動物園展出。其餘三隻運到了倫敦動物園,被命名為唐、宋和明。這三隻大熊貓的形象迅速佔據英國的大街小巷電視報紙的頭條。

在英國抗擊納粹最艱苦的歲月中,大熊貓“明”在德軍飛機的轟炸下鎮定自若,也因此成為了英國人心中的英雄。最終活到了1944年。



在這期間大熊貓在國外大出風頭,於是在國內的地位也迅速攀升。1939年重慶動物園也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會,其中的熊貓標本也引起了眾人的圍觀,由於中文書寫的習慣是從右往左讀,所以貓熊也被觀看的眾人稱作了熊貓,並且沿用至今。此事之後,政府也限制了外國人捕獵熊貓的活動。


我是越關


熊貓在蚩尤和皇帝的戰爭中是戰神坐騎,在抗日戰爭中是吉祥物。

熊貓學名是貓熊,因為他屬於熊科而不是貓科。熊貓在古代曾被叫做“貔貅”“白罷”“貔”“貉”“貘”等。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再次發現熊貓,給他命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貓熊)。

貓熊變熊貓,可能來自於近代讀寫方式變化的訛誤。不過叫做熊貓自動多了一些萌萌的可愛感覺。

蚩尤和黃帝作戰時,據說騎得就是食鐵獸,食鐵獸中國名字目前為止只有熊貓用過。蚩尤是我國古代一直敬奉的兵神,騎著這麼萌萌的熊貓上戰場,畫面敢好強烈!

不僅是蚩尤,我們古代動不動就說虎豹熊羆這些戰鬥英雄,羆就是熊貓!

1869年大熊貓被發現並命名,可是很多人認為那是假的,是北極熊化妝而來。直到1936年 抗日戰爭期間,美國人露西才從四川捉到了活體的熊貓,並且帶回美國,進入芝加哥動物園,成為了美國人最喜愛的動物。

所以,抗日戰爭期間,很多四川的獵人受僱於西方人,在山裡捕獲大熊貓,然後送到世界各地的動物園。



因為熊貓捕捉已經成為產業,熊貓可以可能因人們的喜愛而滅絕,國民黨政府只好限制相關活動。

於是,熊貓成了政府的外交砝碼了!

1936年至1945年,中國國民政府向西方國家贈送了14只熊貓。1941年,蔣介石、宋氏姐妹和國民黨諸多高官正式向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捐獻了一對熊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向英國政府贈送了大熊貓一隻,正式開始了大熊貓作為國禮出國的歷程。


上個世紀,基本上可以說,誰和中國關係好,就會得到活的熊貓。尤其是1972年之後,我國陸陸續續向美國,法國,德國,墨西哥等國贈送大熊貓。

1982年,大熊貓生活環境惡化,為避免大熊貓滅絕,我們停止了熊貓外交,開始了“熊貓租借”。每隻熊貓出國一年,就可以為國家賺到50萬美元,可是比起來熊貓在國外取得的經濟效益,這點錢不算什麼。

為什麼這麼可愛的熊貓要面對滅絕危險?除了政治和商業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熊貓本身不孕不育症狀十分明顯。

科學家統計,90%的雄性大熊貓不育,78%的雌性大熊貓不育。極低的生育能力,讓大熊貓在人類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僅存活1500多隻。


歷史知事


熊貓外號滾滾,是我國的國寶級動物,在全球的名氣都很大。別看它們如今越來越稀有,但據說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是地球上的“活化石”。



熊貓一直活躍在歷史舞臺,是被當做有傳奇色彩的異獸,只不過它的名氣是呈曲折波動上升趨勢的。

它在中國歷史有明確記載的時候就已出現,在《史記》裡熊貓叫做貔貅,據說是黃帝馴養的猛獸之一,曾在炎黃大戰中,助黃帝打敗了炎帝。春秋時期,貔貅的皮(大熊貓的皮)是當時進貢的珍品。貔貅在《山海經》中熊貓又叫做食鐵獸,傳說相當兇猛,是蚩尤的坐騎。



魏晉南北朝以後,它是義獸,叫做騶虞,象徵和平。唐時期女皇武則天也曾將一對大熊貓和70張熊貓皮作為國禮送給日本,象徵友誼長存。

不過到了之後,熊貓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了,畢竟後來戰亂越來越頻繁,熊貓離人類越來越遠,也使得大家無暇顧及熊貓,熊貓這一珍寶好像大家都忘了。


直到抗日戰爭,還是保持中立的美國人來到了中國,並在沒有淪陷的四川生活,他們無意中發現了熊貓這種動物,被這種從來沒見過的動物吸引了,回到美國後,大肆宣揚,因此源源不斷的美國人來到了四川看熊貓,產生了一股熊貓熱。他們乘中國還在打仗,無暇顧及熊貓的時候,也大肆獵殺熊貓。他們只想把熊貓帶回美國,不管死的活的。

熊貓在抗日早期這個時候雖不受戰爭侵擾,但時不時要擔心外國捕獵者的偷襲,也是十分危險的。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宋慶齡訪美后,得知美國民眾十分喜歡大熊貓,也為了減少熊貓被捕殺的局面,於是贈送了兩隻大熊貓給美國,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在抗日中後期,熊貓名氣越來越大,人們重新想起了熊貓這個忘了很久的珍寶,於是開始重點保護熊貓,熊貓重新成為了外交的橋樑,被大多數人所喜愛。

總的來說,熊貓處境在抗日時期分成兩段,抗日早期經常受到外國捕獵者的獵殺,處境很危險,中後期送了兩隻給美國後,引起了重視,熊貓處境才逐漸好轉。不過好在不管啥時候,日軍都沒有打到四川來,要不還不知道他們會對這些熊貓做些什麼殘忍的事!


夏目歷史君


這裡有一個故事,被稱作“熊貓外交”。



1938年某一天,這天很特別,倫敦迎來了幾位東方的客人。這是倒賣的結果!這次本來有十餘位,不幸中途夭折近半,幾經波折輾轉到香港,五隻熊貓被送往了西方。

沒多久,一個叫奶奶的傢伙患病去世,一個叫樂樂的傢伙被販賣到德國,最後到美。剩餘三個則是被賣到倫敦動物園。分別取名為“唐、宋、明”。不到兩年,園內剩下孤零零的“明”。

當時二戰爆發,人們並沒沮喪,彷彿明為他們帶來了歡快,許多藝術家接連趕到動物園,那裡的市民也排著長長的隊伍,目的是想親眼目睹一下這位神秘的傢伙。



在倫敦被轟炸時,他被轉移到安全地方,也時常回到倫敦,“會會朋友”。

可惜,1944年剛過完聖誕節,“明”逝世了,全國哀悼,《泰晤士報》還發出訃告。

36年到45年,西方國家一共收到14只由國民政府贈送的熊貓,1941年,宋氏姐妹向美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捐贈兩隻熊貓,特感謝協會在抗戰中給予的援助。而在36到41年間,美人用不同手段帶走了九隻!



由於篇幅限制,對“熊貓外交”感興趣的朋友去瞅瞅,會有意想不到的惱火,還有難過。



非常茴香豆


大熊貓是國寶級的動物,是世界珍惜瀕危的物種,目前不足2000只。它在地球上存活了800萬年,比人類的文明史不知長多少倍。它萌萌的樣子,讓所有人見了都會心生喜歡,心生愛意。


然而,就是這稀有國寶級的動物,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命運多舛,遭到外國人多次捕捉獵殺。

美國的羅斯福兄弟先後兩次來到中國捕殺大熊貓。第一次捕捉到一直活體大熊貓,偷偷轉運美國,由於路途遙遠,造成大熊貓死亡,如今這隻大熊貓標本收藏在芝加哥博物館。

但他們並不死心,第二次來到中國,潛入四川涼山地區,並在那裡獵殺了一隻大熊貓。據他們回憶錄寫到:那傢伙悠哉悠哉地走出來,塊頭很大,我們朝它的背影開了槍,打中兩槍,它難受的左右遙望不知敵人來自哪裡,然後,跌跌撞撞跑向積雪窪地……我們再次開槍,它倒下了,試圖在爬起來又倒下了……


最臭名的莫過於美國的熊貓夫人。她在1937年,將一隻小熊貓獵捕偷運到美國,這應該是第一次運出中國活體熊貓。她以9000美元賣給一個動物園,由於對熊貓習性不瞭解和照顧不周,這隻熊貓一歲時就命喪異國他鄉。園方卻不以為然,說中國有的是熊貓,再弄來幾隻就行了。在此後幾年間,這位熊貓夫人先後數次帶人來到中國,捕捉了五隻大熊貓運到美國,被美國人讚譽為熊貓夫人。最終,這五隻大熊貓和第一隻大熊貓一樣客死異鄉。

根據現有資料,總共有70具來自中國的大熊貓被做成標本,展示於西方各國博物館中。

國運衰,大熊貓的命運也跟著坎坷不平,幾乎到了滅種的邊緣。如今的新中國再也不是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大熊貓命運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鉅變,成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成為中國的一張明信片。大熊貓的命運史何嘗不是中國由貧窮落後走行偉大復興的真實寫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