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會考試科目如何搭配比較合理

每年註冊會計師考試成績公佈後,也就宣佈下一年的註冊會計師報名及考試時間已經確定,對於首次參加註冊會計師的考生來說,考試科目的搭配似乎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2018年注會考試科目如何搭配比較合理

註冊會計師被譽為“財會界難考證書”考試科目多,難度大,考試周期長,注會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一共有六科分別是: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對於大部分的零基礎考生來說想要一年通過六科考試並不現實,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考試科目的選擇,下面為大家提供以往CPA學霸考試科目的搭配建議:

註冊會計師一共6個科目,每一科都包含大量知識點內容,難度均不小,所以對於一般考生一年過兩科,在壓力與時間安排上都是較為合理,時間更充足的考生,可以考慮一年過三科,具體科目搭配建議如下:

(1)會計+審計,經濟法+稅法,財管+戰略;

先把重要的基礎科目學習完畢,再主攻記憶內容,最後有一定工作經驗後考最後兩科。

(2)會計+稅法,審計+戰略,經濟法+財管;

科目難度平均分配的一種組合方式。

(3)會計+審計+稅法,財管+戰略+經濟法;

理解、記憶、計算量平均分配的一種組合方式。

首次考注會,怎麼報考更合理?

1、報考一門:會計。只報考一門建議從會計開始,從此開始注會的學習旅程,注意打好基礎,不要只為了60分通過,考慮到會計的重要意義,學習不好同樣會影響到注會整體的學習。

2、報考兩門:會計+稅法/財管。稅法的所得稅學習對於會計的學習很重要;而會計科目對財管的學習也很重要。

3、報考三門:會計+稅法+財管。會計和稅法的學習可以明顯促進財管,所以財管不宜單獨報考,要注意知識體系的內部聯繫。財管的學習最好位於會計之後,學習週期不是很長。

當然,由於財管難度較大,複習上存在一定困難,若時間相對並不是很充裕,則也可以選擇會計+稅法+經濟法/戰略,經濟法和戰略屬於注會考試中難度較小科目,比較容易攻克。

對於注會零基礎考生可以選擇報班跟著老師學習,這樣可以避免複習過程中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複習效果也更加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