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喷水池一带,从晚清至今一直是贵阳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元朝和明朝初期,这里是贵阳城墙的北门,后因扩建外城增设四门,老北门变成了来往内城与外城之间的唯一关卡,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先后使用过嘉西坝、格洛格桑、黑石头、铜像台、喷水池、“大背篼”等诸多历史地名,依然不变的是“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的繁荣景象。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格洛格桑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格罗格桑”的苗族的部落居在嘉西坝(即今贵阳市喷水池一带)。部落中有一位名叫古波养六(革波鲁)的老人,他勤劳勇敢,而且有智慧。他和儿孙们在泽溪坝(现今贵阳小宅吉一带)开荒辟草,在螺蛳山下种地耕田。由于他们辛勤劳动,庄稼越种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那时,这个地方林木茂盛,野兽很多,夜里时常出没糟塌庄稼。有一天,古波养六守护庄稼时射死了一条母猪龙。他知道,龙心是个宝,放在水中,天就下雨雪;放在干处,天就放晴。这样,他取出了龙心,把它收藏起来。果然,依靠着神奇的龙心,庄稼就长得更好了。一个连一个的大丰收,乐坏了古波养六和部落中的人们。

这件事终于传到了河都务人的耳里。河都务是居住在格罗格桑东方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就派人化妆成商人来到格罗格桑。‘生意人’在卖东西给古波养六的女儿时,用芭蕉芯冒充的假龙心换走了真龙心。随后又带领人马来侵占嘉西坝。残酷的战争开始了,古波养六和他的女婿祝德弄(祝德龙)、西南寨的鲁勒妹(女)及乡亲们拼死抵抗。三天三夜的激战中,古波养六与祝德弄死在嘉西坝,鲁勒妹死在黑羊井(黑洋箐)。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八。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黑石头

在明初建老北门之前,喷水池一带就有另一个地名,叫做黑石头。黑石头的来历,即与苗族节日“四月八”的成因相关。简而言之,就是苗族的民族英雄在农历四月八这一天,在有一块黑石头的这个地方壮烈牺牲(暴动失败后被官军斩首示众),族人为了记住这段悲壮的历史,于是便有了这么个纪念性的节日,黑石头自然也就成了贵阳附近苗族人民的圣物。当然现在将就民族团结,便不再提这个节日的来历了。这个传统的民族节日,也已经逐渐演化成了苗族青年男女集体谈恋爱的节日。 由于每年的这一天进行民族大游行,都会影响交通,大概在90年代之后,贵阳喷水次的“四月八”活动也被取消了。 北门附近的这块黑石头,是辛亥革命过后,滇军唐继尧主黔的时候,因为唐嫌它挡了骑兵的道,所以命人敲碎了。同一时期同样缘由被“滇贼”毁掉的文物,还有贵阳城内的多座牌坊。这些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布德门

据《贵阳府志》记载:明洪武十五年,改元顺元城的土城为石头城,门五:其中北门叫布德门。从该书中的“贵阳内城总图”上看,北门在北门桥以外,玉带河从城门一侧流入内城,周边还有沙井坎、城隍庙、车家巷、东岳庙,“北门月城长三十三丈,垛三十三丈”。明天启六年(1626年),云贵总督张鹤鸣、贵州巡抚王瑊在北门外增砌外城600多丈,设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小东门四门。

在外城增砌了四门之后,北门就已经失去了老城门的功效。不做老城边的大门,反而成了内城外城交接点、人流聚集的集市,“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就是形容曾经这里的繁华。

关于贵阳北门的老照片,改哥仅见过载于《城北旧事》影像集上的一幅,如果没有张冠李戴的话,可能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北门老照片。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铜像台

民国期间,喷水池一带曾被称为铜像台。

桐梓系军阀周西成主政贵州的三年,曾在贵阳大规模修路,拆除掉老北门,将大南门至六广门的马路扩建连通,改称中华路。周西成为贵州和贵阳做了不少实事,如建发电厂、设电气局,贵阳开始有电灯、设城乡电话局、创办贵州大学、兴建头桥至油榨街的环城马路及市内其它马路,兴建贵阳通往外地的多条长途公路。净化社会风气,重视社会治安,民间有周西成时期“夜不闭户”之说等等。因此,在走马灯似也轮流主政的众多军阀当中,周西成的名声是最好的一个。

1929年,周西成在军阀混战中阵亡。按他生前拟定的继承人次序,毛光翔成为贵州省主席,毛批准当时贵州名流的申请,在今喷水池曾经的老北门树立起了一尊从三都搬来的周西成铜像。塑像建在石头高台上,因此被称为铜像台。黑石头这一老地名,从此就“让位”给铜像台了。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铜像台拆毁的时间为1952年,跟拆毁102师抗战纪念塔、三桥纪念塔为同一年,一般的文献上都不会说清楚这其中的政治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结为交通建设需要而一步带过。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喷水池

铜像台被拆除后,原址修建了一个喷水池,从此这里的地名再次更改为“喷水池”,用贵阳话念出来的音同“粪水池”,常让外地人摸不着头脑。附近道路经过多次扩建,中心地带成为环岛花园,并在过去几十年修整过多次。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大背篼”

2001年国庆节,原喷水池的位置落成了一座“四方汇聚”大型雕塑,四块扇形不锈钢,逐渐向空中汇聚,造成整体升腾感,寓意深远。这之后,喷水池一带留给人们的记忆变成了颇有喜感的“大背篼”雕塑。

贵阳的朋友们!来看看喷水池的前世今生

十年后,为城市交通让道,喷水池环岛启动拆除,“大背篼”和它曾经替代过的那些东西一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喷水池”这一地名。

几百年来,这里的样貌不断在变化,但不论叫什么名字,还有没有塑像,“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依然在上演,不过披上另一层时代的外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