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学良部下,张学良与他相识仅三个月即派他执行西安兵谏

陈大章是张学良的侍卫副官,从1925年至1936年的十余年里多数时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他与张学良朝夕相处,非常熟悉。他去张学良办公室及卧室一般敲门即入,不需要通禀。根据他的口述可知,西安事变中具体执行者——重要人物刘桂五在事变前与张学良相识仅仅三个月,并且在事变前一天,为了让刘桂五认识蒋介石、熟悉华清池附近的地形情况,张学良特意带刘桂五去面见蒋介石,寒暄几句之后张学良即离开,留下刘桂五与蒋介石单独谈话半个多小时。

他是张学良部下,张学良与他相识仅三个月即派他执行西安兵谏

刘桂五

对于张学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的行事作风,刘桂五深受感动。事后刘桂五很感激的对陈大章说,“副司令眼睛清楚,看人看得准,假使派旁人去一见委员长,看见大官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可能就会把底儿给漏了。他对我也够信任的,我单独和委员长呆在一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卖主求荣、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陈大章问他“既然千载难逢,你怎么没有卖主求荣呢?”刘一脸严肃地回答说,“那也得分是什么主子,求的是什么荣,副司令是拥护委员长的,他这样做是为了打日本,报父仇,他是忠孝之人,我怎么能出卖他。”

西安事变的执行者是事关此事成败的关键,张学良的部下前前后后有几十万人,张学良为何偏偏选中了刘桂五,将如此重大事件交付给他,况且张学良与他相识仅仅三个月,这还得从刘桂五说起。

刘桂五字馨山,1902年7月4日出生于辽宁朝阳的贫农家庭。从小善骑射,早年投身绿林,1924年到宋哲元部当学兵,后入热河白凤翔部任排长、连长、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军撤入关内,先后在河北、陕西和甘肃等地驻防。

 1935年,蒋介石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到西北与共产党军队作战。刘桂五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强烈不满,曾向张学良请求率领500士兵回热河抗日。

  1935年冬,东北军经整编成立了骑兵军,军长何柱国,副军长黄显声。黄显声是东北军中赞成抗日主张、最早靠近中国共产党的爱国将领,在他的周围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黄显声的秘书刘澜波就是其中负责人之一。张学良派驻骑兵军的联络参谋王再天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刘桂五任骑六师第十八团上校团长。他先后结识了刘澜波和王再天,因为有共同的抗日救国思想,使他们很快结成知心朋友。在一次谈话中,刘桂五激动地说:“咱们的枪炮,来自东北3000万同胞的血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咱们不战而退,眼看着东北同胞当亡国奴。咱们这些守土有责的军人,为什么迷信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把东北大好河山白白丢掉?”刘桂五非常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曾主动帮助和掩护过学生的爱国行动,使打死敌伪特务的几名学生免遭追捕。

刘桂五领导的十八团,是骑兵六师的主力。师长白凤翔也是绿林出身,与刘桂五是患难之交。刘桂五的抗日爱国思想,直接影响到白凤翔,加上黄显声进步思想影响,骑兵六师很少与红军发生摩擦,特别是骑六师与红军经过多次交往,结成了友谊关系。

1936年春天,时任骑三师团长的陈大章率兵驻扎在甘肃庆阳县的西峰镇,刘桂五驻在驿马关。有一次刘桂五去西安路过西峰住在陈大章团。寒暄时,陈问他到西安去干什么。他回答要取道去北平。还说“要是抗日我不怕死,可是打共产党就是给我立碑也不干,那是有罪的呀!”陈听了就劝他说,“你有抗日这个思想很好,内战,我也反对。但是反对内战也不能交枪不干呀。我估计不出五年肯定会有抗日这一场。到那时候你交枪不干了,人家抗日你在一边拍巴掌啊!主张抗日就应该把住枪杆,到时才好大干一场。”

陈大章担心自己劝不住刘桂五,就找到刘澜波,他也劝刘桂五说,“抗日是枪杆子越多越好,你怎么能交枪不干呢?”这样刘桂五听了劝告又回到驿马关。过后不久刘澜波对陈大章说,“你跟张学良熟,给他拍个电报吧,把刘桂五介绍到张学良那里去。”当时团级军官也轻易见不到张学良,刘桂五原来隶属西北军,跟张学良接触机会更少,从没见过面,于是陈大章给张学良发个电报:

西安副司令张钧鉴,骑兵十八团团长刘桂五为人忠诚勇敢,抗日意志坚决,历充团长数年,尚未与钧座晤面,似较遗憾,可否调该员到身边“服务”,俾对他有深刻认识。

职 陈大章

一九三六年四月

张学良很快回电,大意是秋后再调刘桂五到身边“服务”。这一年,张学良创办王曲军官训练团,培养中下级军官,陈大章与刘桂五同时参加了1、2两期,都任训练团第四队副队长。九月毕业时陈大章找到张学良说,“春天我给你来过电报,推荐刘桂五这个人,他很想见你,你回电要他秋天来,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正与他一起在王曲受训,请你能接见他。”陈大章接着还说,“刘桂五这个人老实勇敢、忠诚可靠,虽没有学问,没念过书,但很义气,他是白凤翔师长的部下,关系可靠。”

听了陈大章介绍,张学良接见了刘桂五,对他非常满意,告诉他说“你不用回去了,就在我这‘服务’吧。”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领国民党文武大员及宪兵第三团飞抵西安,坐镇临潼华清池,指挥张、杨执行他的“剿共”计划。在这之前,张学良为抗日救亡,曾多次向蒋介石进行过“苦谏”、“哭谏”,都无济于事。在此种情况下,被逼无奈的张学良只好实行“兵谏义举”了。在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存亡的紧要历史关头,他毅然决定对刘桂五委以重任。

他是张学良部下,张学良与他相识仅三个月即派他执行西安兵谏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

  据刘桂五回忆,12月8日那天下午两点左右,刘桂五奉命去见副司令,见面时张学良并不搭话,突然猛拍了刘桂五肩膀一下,打的刘桂五一愣神儿,赶紧问:“怎么?副司令,我有什么错吗?”“你不必着急,你没有错。我只是想看看你遇事沉着不。”张学良笑答:“我现在有个重要任务,事关重大,我研究了很久,觉得谁也不行,就你可靠,你做这个工作最合适,但是有生命危险,你要考虑好,怕死就算了,不怕死就叫你干。”刘桂五当即表示自己不怕死,张学良就问“是人都怕死,你为什么就不怕呢?”刘桂五回答说,“我打了这么多年仗,也没死过,死的都是不会打仗的,会打仗的枪法都好,也会找死角阵地掩护自己,所以也就不怕死。”

刘桂五身经百战,怀有绝技,夜晚见亮,不用瞄准,抬手即中。他的回答合乎情理,张学良听了满意地说:“好,任务就给你了,我这次要你去当刺客。”“刺谁?”“杨虎城。”刘桂五说“行,可是,杨虎城在新城大楼我也进不去呀,再说里面的情况我也不熟悉。”张学良就说,“杨虎城那儿我常去,你陪着我去当随员,不就知道里面的情况了吗,。”刘桂五毫不犹豫的说,“你领着我去,我就照这个办法干。”其实这是张学良在考验刘桂五,见他这样痛快就接受了任务,张学良才说出真话:“我不是让你去刺杀杨虎城,是要你去请蒋委员长。”

刘桂五疑惑地说,“蒋委员长在南京我也见不到他呀,他的行动我也不清楚。”张学良解释说,“蒋委员长已经来西安了,住在临潼,他是四号来的,我前天跟委员长谈话时,对他说,‘我有一个团长叫刘桂五,主张抗日,是热河人,地方熟,我想派他回热河组织游击队抗日,将来抗日时有地方军事力量,对抗日有利。临走他想见你辞行。’委员长听后已经答应了,约定今天下午去,我现在就以辞行名义领你前去,到了那儿,你不就知道他住的位置和周围的情况了吗。”

随即张学良亲自开车带刘桂五直奔临潼,见到蒋介石后张学良介绍说,“这就是我跟您提到的十八团团长刘桂五,他明天回热河组织游击队,他向您辞行来了。”

他是张学良部下,张学良与他相识仅三个月即派他执行西安兵谏

蒋介石与张学良

介绍完毕,张学良就到钱大钧那里去了,留下刘桂五单独与蒋介石谈话。蒋介石主要问了热河情形,刘桂五家中情况,临别时蒋介石说:“你回热河组织游击队,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缺钱、缺武器,都可以给我打电报,我一定支持你,这个工作做好了,对抗日确实有用。”

蒋刘单独会面前后大约有半个多小时,从中不难看出张学良对部下的信任,反映了他疑而不用、用而不疑的行事作风。

刘桂五果然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2月14日便被张学良提升为骑兵六师少将师长。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更多精彩,期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