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来稿/素白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又一个转折点。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2日晨联合发动事变,抓捕扣押包括蒋介石、朱绍良、陈诚、卫立煌在内的一大批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然而在事发当时,由于张杨的突击行动,很多人在睡梦中就被张学良的卫队包围,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蒋介石却逃了出去。

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蒋介石于12月4日前来西安督促西北剿共事宜,这使得之前决心与红军联合进行抗日并且在军事行动中暗通关节的张学良如坐针毡,尤其是蒋介石几次单独找见东北军以及杨虎城十七路军的军事将领,更使得两人颇为紧张。

同时,华北的形势越来越紧张,随着日本的入侵东北军内部的抗日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少壮派军官,对于蒋介石以及张学良的政策十分不满。张学良此时也是多次苦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次也要把东北军调到抗日前线。张学良为此不惜哭谏。

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当天西安爆发学生的游行示威,并且与军警发生了冲突,有学生受伤。张学良赶到事发现场,看到群情激愤,自己也难以忍受心中的愤懑,并且明确表示:“他绝不做走狗或汉奸,誓死收复东北”,承诺会给学生们一个说法。并且在当日晚上赶赴临潼蒋介石处表达自己的心迹。但是蒋的表现更激动,将张学良大骂一通,并且说对这些鲁莽学生应该用机关枪扫射!这使得张的情绪波动异常。

至此,张学良基本下定决心进行“捉蒋”从10日晚到11日凌晨张学良与杨虎城着手进行“起事”。根据此时张学良身边几位年轻的军官(深得张学良信任,并且参与了事变的整个过程),例如当时任张学良卫队营长的孙铭九回忆称:“11日上午张学良告诉他说,与杨虎城商妥次日行动”。

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尽管非常的不安,但是张学良还是硬着头皮去赴宴,在宴会过程中,张紧张不安的状态连蒋介石都有所察觉。并且在当日的日记中记道:“汉卿今日形色匆遽,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尽管蒋介石察觉到张的心虚之处,但是并没有怀疑张学良有不轨之心。

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12日晨,当所有人还在因冬日的严寒留恋床铺的温暖之时,东北军开始了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行动。(尽管大多数士兵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动将会对整个局势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在张魁堂的《张学良传》中有关于行动过程的详细描述:

“凌晨三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在灞桥以东和骊山附近进入阵地,包围了华清池。四时许,内线部队卫队第一营一连迅速解除了住在华清池外院禹王庙一排宪兵的武装,继之与白凤翔、刘桂五和卫队第二营线头部队一同冲入二道门,与守卫内院的蒋介石的卫队约30多人展开枪战。战斗很快结束,但是蒋介石已经越墙逃出半公里的路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才将蒋从骊山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找到带回西安。整个事变5时以前顺利结束。”

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一说法争议颇多,因为这些观点的支撑材料都是一些时隔几十年的回忆,有一些甚至都不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因此自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根据对现存的档案资料以及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的整理,加之事后对蒋介石贴身侍卫提交的报告分析,当时事变的情况大致如下:

十二日凌晨六时许,华清池蒋介石的行辕外有汽车声,紧接着便有枪响。值班的侍卫官竺培基命内侧的侍卫蒋尧祥去侦察,,竺培基则安排蒋介石准备逃跑。蒋尧祥出到贵妃池遇到张学良的警卫部队正在开枪,一些值班的卫士已经中弹倒下,蒋尧祥大呼兵变,同时被击倒。此时蒋介石卫队的人员凭借楼阁抵抗,竺培基和副官蒋孝镇扶掖蒋介石从住处的后窗翻出,然后越墙而出。此时天色尚未亮透,三人在墙外不远处遇到蒋介石的宪兵连邹璧等人,然后在昏暗中登涉骊山。由于山路荆棘丛生,行动缓慢,不时追兵便追赶而至,周围埋伏的外围部队也围拢过来,蒋介石身边的几名侍卫都中弹倒地。蒋介石至此肯定不是个别军官的起事,而是张学良有计划地兵变,他便不再逃,反而转身走向行辕,结果不慎跌入一岩穴。在九时左右部队已集中,在蒋介石的呼喊声中发现蒋的身影。然后在张学良警卫营长孙铭九和一旅长护送下登车下山。

华清宫的枪声:张学良“捉蒋”二三事!

至此,整个行动完全结束,大功告成。蒋介石、陈诚、朱绍良、蒋鼎文等南京政府高级军官被扣押以外,仅蒋孝先、邵元冲以及宪兵一个团长阵亡外,其余蒋的卫士20多人死亡,其他的警察,中央军全部缴械,西安城内没有其他大的冲突。

20世纪一场左右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便拉开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