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近期,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使得张小平离职航天601所的事件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广大网民聚焦于国企关于人才任用的问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

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www.wordemotion.com)网络情报实时监测与智能大数据平台分析,在网络上有关“张小平离职事件”的讨论或评价中,61.77% 的网民带有明显的愤怒情绪倾向,而总的带有负面情绪倾向的网民占比更是达到了84.19%

一篇自媒体文章为何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网络情绪为何如此愤怒?舆情观察(yuqingguancha)将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www.wordemotion.com)网络情报实时监测与智能大数据平台为您揭开这次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张小平事件引刷屏热议

9月17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又称航天601所)发布了名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工作》的公文。文中反复强调了张小平在技术研究项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在结尾处写到:“我们不愿看到、也无法接受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彼时,该事件并未引起网民的关注。

沃德社会气象台以此为时间起点,对9月17日—27日期间网络上有关张小平离职的信息进行了大数据监测,共收集到相关信息10335条,其中微博平台成为此事件的声量集散地,共有相关信息8423条。以下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态势关注趋势变化图: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从态势关注图可以看出,张小平从航天601所离职事件集中爆发于9月26日之后,在此之前并未引发网络关注。真正致使张小平从航天601所离职的信息演变成舆情事件的原因都来自于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于9月26日0时首发于CareerEngine(北美生活引擎),作者名为紫竹张先生,后经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及报道,迅速引发广大网民对此事件的关注及讨论。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二)舆情事件聚焦国企用人机制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使张小平的离职演变为舆情事件,关键就在于该篇文章对当下国企对待人才保护机制的一系列拷问。

这篇文章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航天601所)所发的公文入手,公文中明明承认了张小平在其所负责的技术研究项目中的重要性,然而其本身在单位所受的待遇与公文中的描述明显不成正比。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作者探讨当下国企在人才保护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入手点。

之后作者在文中总结出了国企的两个特性:一是没有淘汰制,二是政治正确大于业务正确。这些都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随后微博的社交媒体特性发挥了作用,越来越多的网民聚焦于当下国企的人才保护机制,纷纷发表看法及评价。

同时,官媒的介入也为此事的进一步传播扩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在内的官媒纷纷报道张小平离职事件,同时发表评论。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三)各大媒体平台数据占比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从五大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网页、境外平台)的具体数据占比来看,微博数据占比81.84%(8423条),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网页数据,占比7.38%(763条);排在第三位的是客户端数据,占比6.18%(639条);此外,还有4.1%(424条)的微信平台数据和少量的境外媒体平台数据。

愤怒传千里


(一)愤怒情绪言论占比达61.77%

沃德社会气象台分析得到的此事件中网民情绪变化趋势图如下: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可以看出,随着事件本身的广泛传播,网民发表的带有情绪倾向的言论也随之增多,在这些倾向性言论中,含有愤怒情绪的言论占据了主体地位。


从事件发展的前期来看,网民在此事件中带有愤怒情绪的人数占比最大,占比为61.77%;厌恶情绪占比17.2%,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高兴情绪,占比15.81% ;悲伤情绪占比4.01%,还有1.2% 的恐惧情绪。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总的来看,网民的负面情绪人数占比达84.19%。

(二)涉事各方立场

1.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航天601所)—网络夸大、挽留人才、需要反思

9月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张小平之前就职的航天601所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刘志让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刘志让同时表示,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但是研究院也会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此后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了北京青年报对刘志让的采访报道,该文章的浏览量达136.4万。

2.张小平本人—不作回应

27日,新京报为了核实网传文章的内容真伪联系了该事件的主人公张小平,张小平则以“这事得咨询我们公司领导”为由,表示不能回应,婉拒了采访。

3.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此事件中张小平入职的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张小平今年上半年入职该公司,平时在西安工作,不经常到北京。

(二)网民观点呈现

1.对航天601所表示不满

相当一部分网民面对航天601所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对此事件的回应时并不买账,纷纷表达对张小平老东家的不满,言论中多指责航天601所的做法不够“地道”。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2.对国企现有用人机制的讨论

此事件激发了部分网民对当下国企用人机制的关注和讨论,一部分言论中表示出对张小平离职的支持,同时也有部分言论批评部分国有企业并不能很好地留住人才。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意见领袖分析

沃德社会气象台对网络上有关此事件的相关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意见领袖做了大数据收集和统计,这些意见领袖仅在微博影响人次就高达26426.79万人次,发布相关微博97条。

1.最活跃的作者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2.最具影响力的作者

再深扒!“张小平离职事件”背后的传播真相!


从最活跃的作者角度看,排名前三位的意见领袖分别为:“庄志明律师”“新京报”“tinyfool”,而从最具影响力的作者角度看,排名前三位的意见领袖分别为:“槽值”“贼叉”“头条新闻”。可以看出,在此次事件中,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共同发力,利用微博社交媒体平台的特性,在事件传播及舆论引导方面起到了相当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