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網際網路企業很少有國企?

lee_oui221093207


應該說純粹的互聯網國企比較少,但是具有國資背景的互聯網企業卻並不少。互聯網企業的股權結構往往都是多元化的,有民營資本也有國資或者外資。但是,互聯網企業的投資結構中,往往是民營資本或者外資長期佔據著主導地位,這也是一個比較顯著的特性,在我看來導致這個結果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互聯網領域從大的結構上劃分屬於科技服務領域。對於服務領域,國家歷來都提倡民營企業大量發展,促進服務領域的繁榮。不僅是互聯網領域,在傳統服務領域國資的佔比也比較小。

第二,國資更注重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在工業、能源、金融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行業中,國資佔據著主導的地位,這也是由我國的制度所決定的。當然,現在國家也開始鼓勵民營資本加入到一些傳統領域的投資中。

第三,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往往具有巨大的風險。互聯網領域雖然能成就一些體量很大的公司,但是也容易產生巨大的經營風險,對於國資來說,投資互聯網企業需要考慮到更多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等等。

基於以上原因,國資往往會對具備一定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投資,一方面會助力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從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中獲得收益。現在國資背景的很多大型企業也開始試水互聯網企業,比如很多銀行陸續開設了服務於金融領域的互聯網公司,相信未來國資會繼續助力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建設銀行在2018年還上線了新一代服務於金融領域的科技系統,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平臺,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服務。

我的研究方向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目前也在帶大數據方向的研究生,我會陸續在頭條上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

謝謝!


IT人劉俊明


國企特殊評價體系造成的。國企評價體系淨利潤,淨資產,營業收入,就業人數可能是最大的四個評價指標。即看一項投資能不能在2-3年內帶來淨利潤,增加淨資產,營業收入能不能增長進入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能不能擴大當地就業人數。互聯網企業則一開始沒有淨利潤,如騰訊網易京東等都是虧損了5-6年甚至10來年才有淨利潤,淨資產方面互聯網企業收購估值高,而會計上的淨資產低。如互聯網企業淨資產就是電腦,還有軟件等,領導一視察,不像鋼鐵企業或者設備製造企業一去就看到巨大的機器和廠房,心靈很震撼,互聯網企業沒有這種效果。支付幾十億收購一個互聯網企業人數可能才不到1000人,辦公場地就是幾棟辦公樓。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技術人員和專利技術,用戶規模等根本無法在財務報表中體現。因此,收購互聯網企業會造成很大的商譽,而商譽這個玩意兒說不清道不明,極易出事,一出了事情,當初決策的領導即使好心也是百口難辯。所以收購互聯網企業在國企賬面上很難得到多少淨資產,反而形成巨大商譽,不符合國企考核任務。所以國企考核中運用傳統企業評價體系評價互聯網企業,自然會很容易形成把初期無利潤,無淨資產,就業人數少的互聯網企業排除在外。


宋朝六先生


互聯網是充分競爭領域,國企的那種注重程序的做事方式不適合互聯網行業,國企管理者幾乎不具有互聯網思維,慢半拍就會在競爭中死掉,何況不止慢半拍。以前國家投資20億元弄的即刻搜索,後改為人民搜索,後來怎樣了,被敗完了,這個打臉打的還不夠嗎,那敗的可都是納稅人的錢。


穆人王


多的很,不過大都是做成控股子公司,後孃養的,進去了跟進私企差不多

我去過兩個,同一棟大樓裡,還是這個國企自己冠名的大樓,人家的食堂只對內部員工開放,子公司雖然是控股公司,也得老老實實訂外賣。其他的停車場、保潔、安保什麼都貴一大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