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估常見的問題有哪些?這樣做績效評估才會有效!


績效評估常見的問題有哪些?這樣做績效評估才會有效!


完整的績效循環包括建立績效標準、績效觀察、績效評估、績效面談、績效改進計劃。

績效評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

績效評估常見的問題有哪些?這樣做績效評估才會有效!



一、績效評估中常見的問題:

1、仁慈或嚴厲:

可能的原因是利害關係、人情分。

評分過高,會讓下屬自以為做得不錯,對獎勵有過度的期望,對績效改進有所懈怠;

評分過低,會引起士氣 、工作動機等方面的問題,可能導致下屬強烈不滿。

2、集中趨勢的誤區:

避免評極高、極低,造成下屬評價比較接近,看不出差距。

  • 搞平衡:

抬高評分——下屬會認為自己的表現就應當是B或C,而非C或D,由此產生誤解,降低對自身績效的要求;

下拉評分——下屬會認為上司不公正 ,因此降低自己的績效標準,嚴重挫傷優秀下屬的工作熱情。

  • 方法或程序錯誤:

績效考核制度要求以大量文件證明極高或極低,上司評估時會打退堂鼓。

績效評估常見的問題有哪些?這樣做績效評估才會有效!


3、光環效應:

產生原因——績效標準模糊不清,上司不能秉公評分。

上司對某位下屬整體印象不錯,評估時會習慣於給高分。

4、近期效應:

忘記早期的事情,容易記住近期發生的事件或行為,發生評估上的偏差。

5、自以為很公正:

  • 客觀的不公正:

總希望能力強下屬有更好表現才滿意,能力較差的下屬,認為只要做出很大努力即可;

只針對目前一段時間加以評估,忽略瞭解以前的表現如何,對進步較大下屬不公平;

經常和下屬一起,會產生同情和偏愛;

人的第一印象是難以改變而持久的。

  • 有意、人為的不公正:

一個下屬總打小報告,你能做到公正評估嗎?

6、盲目的性格理論:

上司不能全面地觀察到下屬各個層面的表現,因此會根據自己認為的性格類型,如一個認真的人,一個有闖勁的人等對下屬分類,再對沒有觀察到的行為進行評估和打分。

績效評估常見的問題有哪些?這樣做績效評估才會有效!


二、如何消除評分誤差?

1、事先的溝通:

  • 事先的:在年初即考核期開始時,就必須讓下屬瞭解評估的內容、要求和標準。
  • 公開的:評估的標準、方法、程序都是公開的,下屬都知道;
  • 無歧義的:對可能的分歧和誤解,事先加以澄清,並加以約定。

2、評估與績效有關的方面:

示例,一名銷售對評估最重要的或最相關的要求應該是:

  • 銷售額;
  • 回款;
  • 每月報表、報告;
  • 拜訪次數或頻率;
  • 銷售費用控制情況;
  • 新客戶開發情況。

3、公開、公平、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