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四川行政区划变更一览:重庆何时直辖,成都如何壮大

改革开放后四川行政区划变更一览:重庆何时直辖,成都如何壮大

四川

改革开放后四川行政区划变更一览:重庆何时直辖,成都如何壮大

重庆

1978年

1978年底,四川省辖11地区、4省辖市、3自治州,179县、7县级市、2自治县、21市辖区、1办事处,1169区、8365乡、308镇、210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改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各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地区行政公署。

★南充县的黄溪公社六大队,万家公社二、四、五大队,浸水公社十二、十三大队,共6个大队29个生产队划归安岳县临近公社。(1978年1月23日南充地区革命委员会【南革函15号】批复)

★会理县的红格、猛新、新九3个公社和和爱公社的部分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1978年2月4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19号】批复)

★宜宾地区的隆昌县划归内江地区。(1978年4月7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45号】通知)

★南部县新政区全部划归仪陇县。(1978年5月12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73号】批复)

★1978年7月1日国务院【国发125号】批复:

 1.撤销乾宁县,所属协德区、扎坝区共10个公社划归道孚县,扎麦区2个公社划归雅江县。

 2.撤销邓柯县,所属奔达区3个公社和麻呷区洛须、麻呷2个公社划归石渠县,温拖区、阿须区及麻呷区的峨支公社,共8个公社划归德格县。

 3.撤销义敦县,所属濯拉区4个公社及热柯区波密公社划归巴塘县,热柯区的永红、东方红等3个公社划归理塘县。

★1978年10月4日国务院【国发199号】批复:

 1.撤销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会东6县和盐源彝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合并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盐边2县划归渡口市,仍保留县的建制。

 2.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昭觉县迁至西昌市。

★夹江县中兴公社十大队一生产队划归洪雅县余坪公社向东大队。(1978年11月4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193号】批复)

★撤销盐源彝族县,设立盐源县。(1978年12月13日民政部电话通知,不再报批)

★万县小岭公社保安大队划归万县市长岭公社。(1978年12月16日国务院【国发258号】批复)

◎什邡县灵杰公社十一大队八、九生产队划归绵竹县。

◎绵竹县广济公社十大队在石亭江西岸燕子林一带1个生产队划归什邡县洛水公社。

1979年:

1979年底,四川省辖11地区、4省辖市、3自治州,177县、9县级市、2自治县、3工农区、21市辖区、1办事处,1163区、8381乡、312镇、208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江津县朱沱区及所属的朱沱、转龙、大河、涨谷4个公社和朱沱镇(共46个大队、364个生产队)划归永川县。(1979年3月20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46号】批复)

★资阳县金带公社七大队划归资中县玉带公社。(1979年3月27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54号】批复)

★古蔺县普站公社共6个大队24个生产队划归叙永县。(1979年4月4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66号】批复)

★南充县万家、黄溪、浸水等公社7和大队31个生产队划归岳池县。(1979年4月29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78号】批复)

★乐至县民主公社七、八、九大队21个生产队划归简阳县和平公社。(1979年5月25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78号】批复)

★设立西昌市,以西昌县的城关镇等部分行政区域和喜德县的四合公社为西昌市的行政区域。西昌市由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1979年7月19日国务院【国发181号】批复)以西昌县的城关镇和西郊、马道、红旗3个公社,以及德昌县的四合公社为其行政区域。

★1979年10月5日国务院【国发236号】批复:

 1.设立华云工农区(相当县级),以广安、岳池2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华云工农区的行政区域。华云工农区领导机关驻双河公社,由南充地区领导。以广安县的双河、古桥、永兴、回龙、录市、天池、明月、三圣、铜堡9个公社,岳池县的溪口、高兴、鸡心、阳和、福兴、新和7个公社和庆华镇为其行政区域。

 2.设立白沙工农区(相当县级),以万源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白沙工农区的行政区域。白沙工农区领导机关驻白沙公社,由达县地区领导。以万源县的白沙、沙滩、石塘、水田、八台、花萼、曹家7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

 3.设立金口河工农区(相当县级),以峨边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金口河工农区的行政区域。金口河工农区领导机关驻和平公社,由乐山地区领导。以峨边县的金河口区和平、金河、建设、永胜、永乐、共安6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

★眉山县崇仁公社团结大队五生产队划归夹江县青龙公社幸福大队。(1979年11月7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川革函237号】批复)

★四川省綦江县丁山公社綦习大队5个生产队划归贵州省习水县;习水县条台公社的东风大队的3个生产队划归綦江县。(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国发265号】批复)

★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国发268号】批复:

 1.设立乐山市,撤销乐山县,以乐山县和五通桥区的行政区域为乐山市的行政区域。乐山市由乐山地区领导。

 2.撤销绵阳县,将绵阳县的行政区域划归绵阳市。

 3.将内江地区的荣县划归自贡市领导。

 4.富顺县何市区及所属何市、鸳鸯、群乐、永和、永嘉、新店6个公社划归自贡市。

1980年:

1980年底,四川省辖11地区、4省辖市、3自治州,177县、9县级市、2自治县、3工农区、21市辖区、1办事处,1196区、8545乡、331镇、212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宜宾地区的隆昌县于1978年划归内江地区领导。(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1980年11月6日报告)

★汉源县片马公社和平三大队划归甘孜县黑马公社。(1980年3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发101号】批复)

★剑阁县玉河公社先锋大队6个生产队划归梓潼县文兴公社。(1980年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65号】批复)

★金堂县城厢、太平两个区共11个公社、1个镇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1980年1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63号】批复)

1981年

1981年底,四川省辖11地区、4省辖市、3自治州,177县、9县级市、2自治县、3工农区、21市辖区、1办事处,1197区、8566乡、338镇、236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马边、峨边县由乐山地区代管。(四川省民政厅1981年1月10日报告)

◎宜宾县复新公社的河坝生产队划归富顺县中和公社冯坝大队。(1981年1月宜宾行署【署函4号】批复)

★珙县硐底公社划归长宁县。(1981年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5号】批复)

★将“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1981年7月1日国务院【国函45号】批复)

·1981渡口市郊区改名仁和区。

1982年

1982年底,四川省辖11地区、4省辖市、3自治州,177县、9县级市、2自治县、3工农区、21市辖区、1办事处,1206区、8566乡、338镇、252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仁寿县1977年划给简阳县的6个生产队(高家公社和平大队一、二生产队,长江大队一、八生产队,观音公社长胜大队四生产队及三峨公社火炬大队五生产队)仍划归仁寿县。(1982年8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35号】批复)

★1982年体制改革,荥经县4个区公所自然撤销,将全县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荥经县志)

改革开放后四川行政区划变更一览:重庆何时直辖,成都如何壮大

重庆

1983年

1983年底,四川省辖9地区、6省辖市、3自治州,170县、10县级市、7自治县、3工农区、21市辖区、1办事处,1204区、8555乡、352镇、254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自贡市郊区更名为沿滩区。(1983年1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1号】批复)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国函字26号】批复:

 1.撤销永川地区行政公署。将原永川地区的永川、江津、合川、壁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8县和南充地区的华云工农区划归重庆市管辖。

 2.撤销温江地区行政公署。将原温江地区的温江、郫县、灌县、彭县、新都、广汉、什邡、新津、崇庆、邛崃、蒲江、大邑12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3.撤销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并将宜宾市、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将原宜宾地区的宜宾、南溪、高县、珙县、兴文、筠连、长宁、江安、屏山9县划归宜宾市管辖。

将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将原宜宾地区的富顺县划归自贡市管辖。

★设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撤销秀山县。自治县以原秀山县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1983年4月4日国务院【国函字50号】批复)

★设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撤销酉阳县。自治县以酉阳县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钟多镇。(1983年4月4日国务院【国函字51号】批复)

★设立德阳市。德阳市驻德阳城关,辖城区街道办事处、汉旺镇和旌阳、城区、八角井3个公社。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3县和成都市的广汉、什邡两县划归德阳市管辖。(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国函字156号】批复)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国函188号】批复:

 1.恢复宜宾地区,宜宾市仍为县级市,将宜宾、南溪、高县、珙县、兴文、筠连、长宁、江安、屏山9县和宜宾市及的古蔺、叙永两县划归宜宾地区管辖。

 2.华云工农区仍划归南充地区管辖。

 3.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以涪陵县的行政区域为涪陵市的行政区域。

 4.撤销雅安县,设立雅安市(县级)。以雅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雅安市的行政区域。

 5.扩大宜宾市郊区。将宜宾县的金坪区及所属的9个公社,喜捷区是思波、宗场、天星、金城4个公社,安边区的日成公社,高县月江区的南广镇和古叙、南广、大益3个公社,南溪县李庄区的文化、志诚、白胜、麦坝、宋家、顺南6个公社和李庄镇,牟平区及所属的四个公社划归宜宾市管辖。

★1983年10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6号】批复:

 1.叙永县的古宋、共乐、大坝3个区及所属的香水山、和平、建设、高滩、金鹅、大河、红星、莲花、久庆、鱼跳、共乐、五星、东阳、同乐、水栏、沙坝、大坝、四龙、新坝、义合、麒麟等21个公社和中城镇、大坝镇划归兴文县。

 2.兴文县的曹营、石碑两个公社划归珙县。

 3.古蔺县的摩尼区及所属的金泥、赤水、中沙、海风;李红、寨和、麻城、高桥、黑尼、营山、太康、等11个公社划归叙永县。

★1983年11月14日国务院【国函242号】批复:

 1.设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县以原黔江县的行政区域为自治县的行政区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联合镇。撤销黔江县。

 2.设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自治县以原彭水县的行政区域为自治县的行政区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汉葭镇。撤销彭水县。

 3.设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自治县以原石柱县的行政区域为自治县的行政区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撤销石柱县。

1984年:

1984年底,四川省辖9地区、9省辖市、3自治州,167县、10县级市、9自治县、3工农区、23市辖区、1办事处,1206区、8433乡、430镇、255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阆中县木兰公社的3个大队21个生产队划归南部县。(1984年1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9号】批复)

★将达县罗江公社的三生产大队四生产队;河市公社的一生产大队二生产队,二生产大队七、九、十二生产队,八生产大队一、二、三、四、五、六、十一生产队,共12个生产队划归达县市。(1984年2月6日国务院【国函21号】批复)

★1984年4月9日国务院【国函59号】批复:

 1.设立马边彝族自治县,撤销马边县。自治县以原马边县的行政区域为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2.设立峨边彝族自治县,撤销峨边县。自治县以的原峨边县行政区域为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3.将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划归乐山地区。

★将泸县的华阳、泰安2个乡,安宁乡的关口、五八、民权、民光4个村,况场乡方山村的4个生产队,普潮村的2个生产队,华丰村的3个生产队;纳溪县石棚乡的进宝村,云峰村的5个生产队,方山村的2个生产队划归泸州市。(1984年6月27日国务院【国函103号】批复)

★设立泸州市市中区。以原县级泸州市的行政区域和泸县、纳溪两县新划入的部分地区为的行政区域。(1984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40号】批复)

★撤销德阳县的建制,将德阳县的行政区域划归德阳市;德阳市设立市中区。(1984年9月12日国务院【国函字132号】批复)

★将乐山市新农公社的新农、新堰、新和、新沟四个生产队划归峨眉县管辖。(1984年11月28日国务院【国函字164号】批复)

★撤销绵竹县汉旺乡,将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德阳市市中区汉旺镇。(1984年12月27日德阳市人民政府【德市府225号】通知)

1985年

1985年底,四川省辖6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65县、8县级市、9自治县、1工农区、31市辖区、1办事处,1194区、8090乡、687镇、248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撤销华云工农区,设立华蓥市(县级),以原华云工农区的行政区域为华蓥市的行政区域。(1985年2月4日国务院【国函字18号】批复)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国函字20号】批复:

 1.撤销绵阳地区。

 2.绵阳市升格为地级市。并设立市中区,以原绵阳市的行政区域为绵阳市市中区的行政区域,并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三台、盐亭、安县、梓潼、北川、平武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

 3.撤销广元县,设立广元市(地级),以原广元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元市的行政区域。广元市设立市中区。并将原绵阳地区的旺苍、青川、剑池3县划归广元市管辖。

 4.撤销遂宁县,设立遂宁市(地级) ,以原遂宁县的行政区域为遂宁市的行政区域。遂宁市设立市中区,并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两县划归遂宁市管辖。

★撤销内江地区,内江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以原内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内江市市中区的行政区域。将原内江地区的内江、乐至、安岳、威远、资中、资阳、简阳、隆昌8县划归内江市管辖。(1985年2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23号】批复)

★撤销乐山地区,乐山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原乐山市和金口河工农区的行政区域为乐山市的行政区域,金口河工农区改设乐山市金口河区。乐山市设立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并将乐山地区的仁寿、眉山、犍为、井研、峨眉、夹江、洪雅、彭山、沭川、青神、丹棱11县和峨边、马边两个彝族自治县划归乐山市管辖。(1985年2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25号】批复)

★兴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兴文镇迁至中城镇。(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国函字78号】批复)

★将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两县划归泸州市管辖。(1985年6月4日国务院【国函字82号】批复)

★泸州市市中区石棚乡进宝村,云峰村的二、三、四、五、七村民小组,方山村的第五、五村民小组划归纳溪县;况场乡的普潮村第四、七村民小组,方山村的四、五、六、七村民小组,华丰村的第五、六、七村民小组划归泸县。(1985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06号】批复)

★将南充地区的苍溪县划归广元市管辖。(1985年9月9日国务院【国函字139号】批复)

1986年

1986年底,四川省辖6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64县、8县级市、9自治县、1工农区、32市辖区、1办事处,1178区、7964乡、756镇、253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宜宾县王场乡花阳村沟头组、向尧村11个组和草堂乡石羊村9个组,共21个组、791户、3212.21亩耕地,一并划归富顺县管辖。(1986年3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4号】批复)

★石渠县撤销菊母乡,设立尼呷镇。(1986年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7号】批复)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李家沱迁至杨家坪。(1986年5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6号】批复)

★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1986年6月6日国务院【国函76号】批复)

★泸州市市中区撤销小市、兰田、安富3镇,分别设立小市、兰田、安富3个街道办事处。(1986年11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10号】批复)

★雅江县撤销河口乡,设立河口镇。(1986年11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11号】批复)

★巴塘县撤销团结乡、前进乡,设立巴仲镇。(1986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22号】批复)

1987年

1987年底,四川省辖6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65县、8县级市、8自治县、1工农区、31市辖区,1180区、7929乡、784镇、247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1987年1月23日国务院【国函19号】批复)

★1987年7月24日国务院【国函125号】批复:

 1.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撤销茂汶羌族自治县,恢复茂县,以原茂汶羌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茂县的行政区域。

★撤销黄田坝办事处,将所属区域并入成都市西城区。(1987年7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3号】批复)

★稻城县新建金珠镇,将县城驻地金珠和茹布乡上茹布村所辖的上茹布、中茹布、洗澡塘、子落、七家,共6个自然村划归金珠镇管辖。(1987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号】批复)

1988年

1988年底,四川省辖7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61县、12县级市、8自治县、1工农区、31市辖区,1171区、7855乡、853镇、250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撤销江油县,设立江油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江油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油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2月24日国务院【国函29号】批复)

★撤销广汉县,设立广汉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广汉县的行政区域为广汉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2月24日国务院【国函30号】批复)

★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县级)。以原灌县的行政区域为都江堰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3月3日国务院【国函35号】批复)

★同意你省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黔江,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从涪陵地区划出,单独设立黔江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联合镇。(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国函76号】批复)

★撤销峨眉县,设立峨眉山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峨眉县的行政区域为峨眉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9月14日民政部【民行批29号】批复)

◎德阳市市中区的汉旺镇划归绵竹县管辖。(1988年11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1号】批复)

1989年

1989年底,四川省辖7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60县、12县级市、8自治县、1工农区、34市辖区,1194区、8090乡、687镇、248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撤销内江县,设立内江市东兴区。将市中区的东兴乡、东兴街道办事处和城西街道办事处的桐子坝底片以及内江县的54个乡、5个镇划归东兴区管辖。东兴区驻东兴镇。将原内江县的四合乡、史家镇划归市中区管辖。(1989年7月7日民政部【民批3号】批复;1989年7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24号】批复)

★同意缩小市中区,设立广元市元坝区、朝天区。元坝区驻元坝镇,管辖原市中区的元坝、卫子等6镇和35乡;朝天区驻朝天镇,管辖朝天、元吉2镇和27乡。(1989年8月15日民政部【民行批9号】批复)

★将达县盘石、复兴2乡划归达县市管辖。(1989年11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63号】批复)

1990年

1990年底,四川省辖7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60县、12县级市、8自治县、1工农区、36市辖区,1139区、7781乡、902镇、247街道。

★1990年9月4日国务院【国函84号】批复:

 将成都市东城区、西城区和金牛区调整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和成华区,5个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区人民政府驻地是:

锦江区:辖原东城区的东糠市、天涯石北街、和平街、梓橦桥正街、春熙路、盐市口、人民南路、东丁子、王家坝街、水碾河、攩扒街、芷泉街、莲花池、牛市口、东风南路、伴仙街、沙河铺17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天涯石北街。

青羊区:辖原西城区的新华西路、白家塘街、北大街、东通顺街、忠烈祠街、鼓楼南街、西御河沿街、祠堂街、上汪家拐街、斌升街、黄瓦街、青羊正街、黄田坝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的苏坡桥、文家场2个街道办事处及苏坡、文家2个乡,共辖15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西路。

金牛区:辖原金牛区的茶店子、土桥、洞子口、抚琴、白果林、天回镇6个街道办事处,金牛、营门口、洞子口、天回4个乡和原西城区的北巷子街、乡农市街、西南交大小区、青羊北路、西安路、四川工业学院、人民北路、肖家村、火车站、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12个街道办事处,共辖18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茶店子。

武侯区:辖原东城区的望江路、致民路、小天竺、跳伞塔、玉林5个街道办事处,原西城区的浆洗街街道办事处,原金牛区的三瓦窑、石羊场、永丰场、蔟桥4个街道办事处及桂溪、石羊、永丰、蔟桥4个乡,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永丰场。

成华区:辖原东城区的椒子街、双桥子、双林村、猛追湾、跳蹬河、建设路、府青路、二仙桥8个街道办事处,原金牛区的保和镇、龙潭寺、青龙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圣灯、保和、龙潭、青龙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二仙桥。

★攀枝花市仁和区所辖的红格、安宁、新民、新九、和爱5乡划归盐边县管辖。(1990年3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7号】批复)

1991年

1991年底,四川省辖7地区、11省辖市、3自治州,159县、13县级市、8自治县、1工农区、36市辖区,1141区、7718乡、940镇、249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以原阆中县的行政区域为阆中市的行政区域。(1991年1月12日民政部【民行批2号】批复)

★巴塘县巴仲镇更名为夏邛镇。(1991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号】批复)

★同意盐边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健康镇迁至安宁乡大坪地。(1991年5月3日民政部【民行批11号】批复)

★广元市元坝区的竹园镇和建峰、碾子、七佛、马鹿、白家、金山子6乡划归青川县管辖,市中区的普广乡、下寺镇和元坝区的上寺6乡划归剑阁县管辖。(1991年7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9号】批复)

★理塘县格则乡格木村划归巴塘县波密乡管辖。格木村划归巴塘县涉及的县界变更,按理塘、巴塘两县协议的格木村与理塘县则巴村界线勘定。(1991年7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0号】批复)

★1991年12月5日,民政部《关于四川省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问题的批复》(【民行批78号】):纳溪县尚不具备改设市辖区的条件,其行政区域以保留县的建制为宜。

★1991年12月29日,民政部《关于四川省撤销广安县设立广安市问题的批复》(【民行批98号】):广安县的行政区划以维护现状为宜。

1992年

1992年底,四川省辖6地区、12省辖市、3自治州,155县、15县级市、8自治县、1工农区、40市辖区,348区、4273乡、1816镇、243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云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云阳镇迁至双江镇青龙嘴。(1992年1月27日民政部【民行批8号】批复)注:由于迁建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现仍驻云阳镇。

★撤销永川县,设立永川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永川县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市的行政区域。(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25号】批复)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由上新街迁至南坪万寿桥。(1992年3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0号】批复)

★撤销江津县,设立江津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江津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津市的行政区域。(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88号】批复)

★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合川县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市的行政区域,原县辖的13个区公所同时撤销。(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89号】批复)

★将达县罗江镇、蒲家镇、魏兴乡、新村乡、东岳乡,共48村、445村民小组、2居民委员会划归达县市管辖。将达县市南外镇和西城街道所属的金华、南坝2居民委员会,共15村、117村民小组、3居民委员会划归达县管辖。(1992年9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75号】批复)

★同意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涪城区辖城厢、城北、工区、南山、朝阳5个街道办事处和石塘、丰谷、塘汛、永兴、吴家、杨家、青义、城郊、金峰9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原绵阳市市中区人民政府驻地;游仙区辖涪江街道办事处和游仙、石马、忠兴、新桥、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刘家、玉河、小枧沟、柏林、松垭、太平14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开元。(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民行批127号】批复)

★巴塘县所属的茨巫、白松乡及贡波乡的贡波、自桑村划归得荣县管辖。茨巫、白松乡及贡波乡的贡波、自桑村划归得荣县管辖后的县界变更,以1992年11月3日巴塘、得荣两县协议的茨巫、白松乡与巴塘县中咱乡之间的乡界和贡波、自桑村与巴塘县热思村之间的村界勘定。(1992年11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72号】批复)

★撤销万县地区及万县市、万县,设立万县市(地级),辖原万县地区的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个县。新设立万县市3个市辖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龙宝区辖龙宝镇、武陵镇、19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龙宝镇;天城区辖天城乡等31个乡、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天城乡;五桥区辖五桥镇等5个镇、4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五桥镇。万县市人民政府驻龙宝区的高笋塘。(1992年12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4号】批复)

部分乡镇更名情况

★梓潼县城关镇更名为文昌镇。(1992年9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53号】批复)

★眉山县政府驻地眉山镇更名为东坡镇。(1992年9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59号】批复)

★双流县城关镇更名为东升镇。(1992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24号】批复)

★岳池县城关镇更名为九龙镇。(1992年9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1号】批复)

★营山县城守镇更名为朗池镇。(1992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95号】批复)

★夹江县城关镇更名为漹城镇。(1992年9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06号】批复)

★新津县武阳镇更名为五津镇。(1992年10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36号】批复)

1993年

1993年底,四川省辖7地区、13省辖市、3自治州,150县、18县级市、8自治县、43市辖区,233区、3884乡、2058镇、251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撤销资阳县,设立资阳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资阳县的行政区域为资阳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1月16日民政部【民行批5号】批复;1993年1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3号】批复)

★资阳县城关镇更名为雁江镇。(1993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号】批复)

★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3年2月16日民政部【民行批42号】批复;1993年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9号】批复)

★苍溪县的小新乡划归广元市元坝区管辖。(1993年4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号】批复)

★1993年7月2日国务院【国函96号】批复:

 1.设立广安地区。广安地区辖南充地区的华蓥市、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和达县地区的邻水县,地区行政公署驻广安县浓回镇。

 2.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

 3.南充市设立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市政府驻顺庆区。顺庆区辖北城、中城、西城、东南4个街道办事处和李家、芦溪、搬罾、潆溪4个镇及共兴、顺和、双桥、金台、新建、舞凤、华凤7个乡,顺庆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高坪区辖高坪、龙门、长乐、东观、青居、小龙、江陵、胜观、石圭9个镇和会龙、走马、黄溪、浸水4个乡,高坪区人民政府驻高坪镇;嘉陵区辖金宝、里坝、龙蟠、双桂、西兴、大通、安羊、金凤、曲水、李渡、吉安、安福12个镇和三会、太和、礼乐、大兴、一立、龙岭、木老、世阳、盐溪、火花、文峰11个乡,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乡。

 4.南充市辖原南充地区的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和新设的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原南充地区的阆中市由省直辖。

★撤销巴中县,设立巴中市(县级),以原巴中县的行政区域为巴中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7月2日民政部【民行批136号】批复;1993年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36号】批复)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国函98号】批复;1993年7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36号】批复

 1.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地区辖达县地区的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

 2.将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达川地区辖达川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万源县、大竹县、渠县和白沙工农区。达川地区行政公署驻达川市。

★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设立万源市(县级),以原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的行政区域为万源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政府太平镇,原万源县的9个区同时撤销。(1993年7月14日民政部【民行批151号】批复;1993年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35号】批复)

★撤销彭县,设立彭州市(县级),以原彭县的行政区域为彭州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11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232号】批复;1993年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32号】批复)

部分乡镇更名情况

★长寿县城关镇更名为凤城镇。(1993年12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48号】批复)

1994年

1994年底,四川省辖7地区、13省辖市、3自治州,144县、22县级市、8自治县、45市辖区,213区、4227乡、2145镇、255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调整攀枝花市各区的行政区划:(1994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4]7号】批复)

 1.东区辖原所属的傈果、密地、攀枝花、炳草岗、大渡口、向阳村、枣子坪、长寿路、南山、弄弄坪10个街道办事处和仁和区的银江乡(新庄村除外)、前进乡的炳草岗村和大渡口村的渡口、酸枣树、老熊箐3个村民小组。

 2.西区辖原所属的玉泉、清香坪、河门口、格里坪、陶家渡、大宝鼎、摩梭河7个街道办事处和仁和区的平江乡及银江乡的新庄村。

 3.仁和区辖原所属的仁和镇和务本、新生、同德、新华、民政、福田、太平、永福、大田、啊喇、平地、大龙潭、鱼塘、前进、中坝、总发16个乡及东区的金江、大河中路2个街道办事处。

★绵竹县城关镇更名为剑南镇。(1994年3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4]17号】批复)

★撤销简阳县,设立简阳市(县级),以原简阳县的行政区域为简阳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民行批53号】批复;1994年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42号】批复)

★撤销南川县,设立南川市(县级),以原南川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川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民行批54号】批复;1994年6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46号】批复)

★撤销邛崃县,设立邛崃市(县级),以原邛崃县的行政区域为邛崃市的行政区域。(1994年6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8号】批复;1994年6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4]247号】批复)

★撤销崇庆县,设立崇州市(县级),以原崇庆县崇州市的行政区域为的行政区域。(1994年6月10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91号】批复;1994年6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4]270号】批复)

★中江县城关镇更名为凯江镇。(1994年8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994]45号】批复)

★199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函138号】批复:

 1.同意扩大重庆市市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地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的行政区域,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渝中区辖原市中区的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办事处和从沙坪坝区划入的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和平路。

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沱镇,从南岸区划入的郭家沱街道办事处,从江北县划入的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

南岸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办事处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6个镇,从巴县划入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南坪万寿桥。

沙坪坝区辖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井口、廖家溪、石井坡、童家桥、渝碚路、天星桥、土塆、新桥、山洞、歌乐山13个街道办事处和覃家岗、歌乐山、井口3个镇,从巴县划入陈家桥、曾家、西水、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8个镇和中梁乡。区人民政府驻小龙坎。

大渡口区辖新山村、跃进村、九宫庙3个街道办事处,从九龙坡区划入茄子溪街道办事处和八桥、胜利2个镇,从巴县划入跳蹬镇。区人民政府驻新山村。

九龙坡区辖杨家坪、谢家塆、石坪桥、黄桷枰、中梁山5个街道办事处和就龙、华岩、2个镇,从沙坪坝区划入石桥铺街道办事处、石桥镇,从巴县划入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8个镇和石板乡。区人民政府驻杨家坪。

北碚区辖天生、朝阳2个街道办事处和歇马、龙凤桥、天府、童家溪、澄江、蔡家岗、东阳、北温泉、施家梁9个镇,从江北县划入水土、复兴、静关、柳荫、三圣、偏岩6个镇和皮家山、石坝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碚峡中路。

 2.同意撤销江北县、巴县,设立渝北区、巴南区。

渝北区辖原江北县的两路、沙坪、回兴、石坪、龙溪、人和、大竹林、礼嘉、鸳鸯、木耳、王家、兴隆、茨竹、大塆、中河、龙兴、洛碛、石船、麻柳沱、统景、大盛21个镇和古路、高嘴、水庆、石鞋、华秦、天堡寨、舒家、关兴、张关、明月、龙安、白岩、黄印、悦来1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两路镇。

巴南区辖原巴县的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27个镇和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12个乡,从九龙坡区划入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和花溪、南泉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鱼洞镇。

 3.经上述调整,重庆市共辖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11个区和长寿、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7个县。江津、合川、永川3个县级市由省直辖。

1995年

1995年底,四川省辖6地区、14省辖市、3自治州,142县、22县级市、8自治县、49市辖区,193区、4066乡、2251镇、256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改革开放后四川行政区划变更一览:重庆何时直辖,成都如何壮大

成都

★同意将丰都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名山镇迁至汇南乡秀才湾。(1995年3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25号】批复;1995年5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57号】批复)

★调整内江市市区的行政区域:(1995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7号】批复)

 1.将市中区的沱江河以东的国光、椑木镇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东兴区管辖。

 2.将原东兴区的沱江河以西的凌家镇、朝阳镇、永安镇(不包括沱江河以东的原水晶乡)、金安镇、靖民镇、沱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市中区管辖。

★撤销什邡县,设立什邡市(县级),以原什邡县的行政区域为什邡市的行政区域。(1995年10月27日民政部【民行批76号】批复;1995年11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56号】批复)

★1995年11月5日国务院【国函106号】批复;1995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518号】批复:

 1.同意撤销涪陵地区、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枳城区。

 2.涪陵市新设立枳城区和李渡区。枳城区辖原县级涪陵市的敦仁、崇义、荔枝、江东4个街道办事处和黄旗、龙桥、白涛、焦石、珍溪、清溪、南沱、百胜8个镇及山窝、罗云、卷洞、丛林、仁义、中峰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东路;李渡区辖原县级涪陵市的李渡、蔺市、马武、新妙、龙潭、青羊、石沱、堡子、镇安、义和、致韩11个镇和明家、增福、两汇、石龙、同乐、酒店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李渡镇。

 3.涪陵市辖原涪陵地区的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和新设立的枳城区、李渡区。原涪陵地区的南川市由省直辖。

★涪陵市将枳城区的龙渡镇划归李渡区管辖;将李渡区的酒店乡划归枳城区管辖。(1995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7号】批复)

★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国函132号】批复:

 1.同意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设立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江阳区:辖原市中区的南城、北城、大山坪、茜草4个街道办事处和邻玉、蓝田、泰安3个镇及沙湾、华阳2个乡,泸县的弥沱、通滩、况场3个镇和石寨、黄舣、分水岭3个乡,原纳溪县的江北、石棚2个镇和丹林乡及棉花坡乡的石岭、红光、宝珠、新华、东风、火车、战斗、红星8个村。区人民政府驻市府路。

龙马潭区:辖原市中区的小市、高坝2个街道办事处和罗汉、鱼塘2个镇,泸县的石洞、胡市、特兴3个镇和安宁、金龙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新街子街。

纳溪区:辖原市中区的安富街道办事处和邻玉镇的先农、紫阳2个村,原纳溪县的护国、花果、大渡口、白节、合面、上马、打古、丰乐8个镇和棉花坡乡、龙车、渠坝、新乐、乐登5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友谊街。

泸县:辖福集、嘉明、喻寺、得胜、青龙、牛滩、兆雅、玄滩、太伏、云龙、石桥、毗卢、奇峰、潮河、云锦、立石16个镇和大田、天文、方洞、百和、玉河沟、顺河、雨坛、海潮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

 3.经上述调整,泸州市辖泸县、合江县、古蔺县、叙永县、江阳区、纳溪区和龙马潭区。

1996年

1996年底,四川省辖5地区、15省辖市、3自治州,142县、22县级市、8自治县、50市辖区,177区、3985乡、2290镇、259街道。

★1996年8月3国务院【国函63号】批复;1996年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574号】批复:

 1.撤销德阳市市中区,设立旌阳区和罗江县。

 2.旌阳区辖原市中区的旌阳、红旗、建设、工农村、工农桥5个街道办事处,八角井、天元、扬嘉、景福、孝感、孝泉、柏隆、黄许、德新、寿丰、通江、新中、双东13个镇,城区、旌阳、东河、和兴、东泰、袁家、孟家7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旌阳街道办事处署前街50号;罗江县辖原市中区的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德安、新盛、慧觉、御营、文星10个镇,大井、广福、回龙、白马关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罗江镇。

★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代管。(1996年9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9月15日正式实行)

★1996年10月5国务院【国函80号】批复;1996年10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658号】批复:

 1.撤销宜宾地区和县级宜宾市,设立地级宜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翠屏区中心街19号。

 2.宜宾市设立翠屏区,以原县级宜宾市的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为翠屏区的行政区域,翠屏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19号。

 3.宜宾市辖原宜宾地区的宜宾县、江安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筠连县、南溪县、高县、屏山县和新设立的翠屏区。

★撤销绵竹县,设立绵竹市(县级),以原绵竹县的行政区域为绵竹市的行政区域。(1996年10月8日民政部【民行批72号】批复;1996年10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650号】批复)

1997年

1997年底,四川省辖5地区、12省辖市、3自治州,125县、18县级市、3自治县、34市辖区,104区、3298乡、1674镇、195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2.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3.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国函41号】批复:

 1.设立眉山地区,管辖从原乐山市划出的眉山、洪雅、丹棱、彭山、仁寿、青神6个县,地区行政公署驻眉山县东坡镇。

 2.调整后的乐山市辖市中、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和夹江、犍为、沐川、井研、马边、峨边6个县(自治县),代管峨眉山市(县级)。

★同意将达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达川市荷叶街迁至达县南外镇。(1997年6月5日民政部【民行批13号】批复)

★1997年10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23号】批复:同意调整蓬溪县行政区域,设立大英县。

调整后的蓬溪县辖下东、罗戈、吉星、新星、板桥、槐花、黄泥、荷叶、农兴、金花10个乡和赤城、天福、常乐、宝梵、明月、吉祥、大石、新会、文井、鸣凤、任隆、三凤、高坪、群利、蓬南、红江(不含文武、永和、夏家沟3个村)16个镇。县人民政府驻赤城镇。

大英县辖原蓬溪县管辖的通仙、金元、智水3个乡和玉峰、象山、卓简井、天保、蓬莱、河边、隆盛、回马8个镇以及原红江镇的文武、永和、夏家沟3个村。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

★同意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1997年12月15日民政部【民行批27号】批复)

1998年

1998年底,四川省辖5地区、13省辖市、3自治州,124县、18县级市、3自治县、35市辖区,104区、3310乡、1694镇、185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1998年2月26国务院【国函15号】批复:

 1.同意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将内江市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县级)划归资阳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资阳市雁江镇。

 2.调整后的内江市辖市中、东兴2个区和资中、隆昌、威远3个县。

★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国函60号】批复:

 1.撤销广安地区和广安县,设立地级广安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广安区广福镇。

 2.广安市设立广安区,以原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浓回镇。

 3.广安市辖原广安地区的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和新设立的广安区。原广安地区的华蓥市由省直辖。

1999年

1999年底,四川省辖4地区、14省辖市、3自治州,124县、17县级市、3自治县、36市辖区,104区、3320乡、1705镇、197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1999年6月20日国务院【国函51号】批复;1999年6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函133号】批准;

 1.同意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通川区荷叶街。

 2.达州市新设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西外镇。

 3.达州市辖原达川地区的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和新设立的通川区。原达川地区的万源市由省直辖。

2000年

2000年底,四川省辖18地级市、3自治州,123县、14县级市、3自治县、40市辖区,103区、3275乡、1790镇、205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将安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安昌镇迁至花荄镇(2000年5月26日民政部【民发129号】批复)

★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国函60号】批复:

 1.撤销眉山地区和县级眉山县,设立地级眉山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东坡区。

 2.眉山县设立东坡区,以原眉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坡镇。

 3.眉山市辖原眉山地区的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和新设立的东坡区。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66号】批复:

 1.撤销雅安地区和县级雅安市,设立地级雅安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雨城区。

 2.雅安市设立雨城区,以原县级雅安市的行政区域为雨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

 3.雅安市辖原雅安地区的芦山县、石棉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和新设立的雨城区。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69号】批复:

 1.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2.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3.巴中市辖原巴中地区的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和新设立的巴州区。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国函71号】批复:

 1.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设立地级资阳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雁江区。

 2.资阳市设立雁江区,以原县级资阳市的行政区域为雁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雁江镇。

 3.资阳市辖原资阳地区的安岳县、乐至县和新设立的雁江区。原资阳地区的县级简阳市由省直辖。

★将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2000年6月21日民政部【民发152号】批复)

★同意自贡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自流井区解放路迁至大安区丹桂大街。(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国函82号】批准)

2001年

2001年底,四川省辖18地级市、3自治州,122县、14县级市、3自治县、41市辖区,88区、3165乡、1888镇、197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同意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以原新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新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国函149号】批复)

★同意将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文江镇迁至庆符镇。(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民发349号】批复)

★同意将珙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珙泉镇迁至巡场镇。(2001年12月20日民政部【民发353号】批复)

★双流县桂溪乡划归成都市武候区管辖。(2001年1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80号】批复)

2002年

2002年底,四川省辖18地级市、3自治州,14县级市、121县、3自治县、42市辖区,32区、1937镇、3001乡、108民族乡、197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同意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以原温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温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柳城路。(2002年4月14日国务院【国函28号】批复)

2003年

2003年底,四川省辖18地级市、3自治州,14县级市、120县、4自治县、43市辖区,1934镇、2897乡、111民族乡、202街道。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同意撤销四川省北川县,设立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原北川县的行政区域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曲山镇。(2003年7月6日国务院【国函75号】批复)

★同意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至新政镇。(2003年7月8日民政部【民函134号】批复)

★2003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函131号】批复:

 1.撤销遂宁市市中区,以原市中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遂宁市船山区和安居区。

 2.船山区辖原市中区的唐家、北固、西宁、保升、老池5个乡和桂花、新桥、南强、复桥、仁里、永兴、河沙7个镇以及高升、南津、凯旋、镇江寺、介福、育才、富源路、广德、嘉禾9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北辰街。

 3.安居区辖原市中区的聚贤、常理、大安、马家、莲花、观音、步云7个乡和安居、横山、会龙、东禅、分水、石洞、三家、玉丰、西眉、磨溪、拦江、保石、白马、中兴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安居镇。

2004年

2004年底,四川省辖18地级市、3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14县级市、120县、4自治县、43市辖区(共计181个县级单位),1882镇、2816乡、102民族乡、211街道(共计5011个乡级单位)。

本年度没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

2005年

2005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238个街道、1865个镇、2586个乡、93个民族乡(共计4782个乡级单位)。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2005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府函[2005]26号)批准:同意雅安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雨城区上坝路89号迁至雨城区汉碑路6号。

◎2005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府函[2005]27号)批准:同意广汉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雒城镇汉口路102号迁至雒城镇天津路108号。

◎2005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府函[2005]28号)批准:同意南江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南江镇红星街37号迁至光雾山大道朝阳段6号。

◎2005年4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府函[2005]53号)批准:同意绵阳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涪城区城郊乡临园路东段76号迁至城郊乡园艺片区迎宾大道。

◎2005年4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府函[2005]67号)批准:同意遂宁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市城区嘉禾东路135号迁至东盛路39号。

◎2005年5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8号)批准:同意将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人民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国函[2005]52号)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23号)通知:同意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

 1.将自贡市大安区的红旗乡,自贡市沿滩区的仲权镇、舒坪镇、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和自贡市贡井区的荣边镇划归自贡市自流井区管辖。

 2.将荣县的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划归贡井区管辖。

 3.将富顺县的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

 4.将富顺县的仙市镇、瓦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

◎2005年11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40号)批准:同意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市中区管辖。同意广元市市中区撤销洞水乡建制,将原洞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洞乡,金洞乡人民政府驻地由洛阳村迁至龙洞村。

部分县级驻地更名情况

◎乡城县桑披镇更名为香巴拉镇。

◎青神县城厢镇更名为青城镇,将原青城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镇。

◎富顺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城关镇更名为富世镇。

◎壤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壤塘镇更名为壤柯镇。

2006年

2006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2006年2月6日,民政部(民函[2006]30号):同意将四川省屏山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屏山镇迁至新发乡。2006年3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6]62号)批复同意屏山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屏山镇迁至新发乡。

◎2006年4月14日,民政部(民函[2006]108号):同意将四川省汉源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富林镇迁至市荣乡。

2007年

2007年,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2007年3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的批复》(川府函[2007]4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

2008年

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138万人,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248个街道、1821个镇、2490个乡、98个民族乡(共计4657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2009年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2009年1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9]1号)同意广元市利州区与元坝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即:将利州区荣山镇权坝村的7、8、9三个村民小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元坝区元坝镇管辖。

◎2009年2月6日,民政部以民函[2009]41号文批复,同意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曲山镇迁至安昌镇。

2010年

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2010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国函[2010]97号):成都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成都市青羊区人民西路迁至成都市武侯区锦悦西路。

◎2010年1月12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1号)批复同意将射洪县柳树镇更名为沱牌镇。

◎2010年1月12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2号)批复同意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人民政府驻地从御营社区迁至瓦店村;城郊乡人民政府驻地从高水社区迁至金家林村;青义镇人民政府驻地从青漪社区迁至龙中村。

◎2010年3月2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3号)批复同意广元市利州区从东坝、河西2个街道办事处析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置南河、雪峰、上西、回龙河、杨家岩5个街道办事处。所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由广元市自行解决。具体批复如下:设置南河街道办事处,辖原东坝街道办事处的石马坝、郑州路、南鹰、体育场、接官亭5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南河街道办事处驻蜀门南路257号。设置雪峰街道办事处,辖原东坝街道办事处的九华、泡石沟、雪峰3个村和雪峰寺、泰山路、华山路、五洲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雪峰街道办事处驻兴安路二段311号。设置上西街道办事处,辖原河西街道办事处的吴家壕村和皇泽、女皇路、则天南路、则天北路、橄榄园5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上西街道办事处驻则天南路45号。设置回龙河街道办事处,辖原河西街道办事处的群心、同心、学工3个村和龙江路、回龙2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回龙河街道办事处驻回龙路58号。设置杨家岩街道办事处,辖原河西街道办事处的杨柳村和东区、西区、翠林路 3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杨家岩街道办事处驻翠林路108号。

◎2010年4月12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号)批复同意南部县南隆镇析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置滨江和蜀北2个街道办事处。具体批复如下:设置滨江街道办事处。辖原南隆镇的后街、东街、前街、正街、东风路、三元街、南街、晓霞路、瑞安路、振兴街南段等10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滨江街道办事处驻半边街50号。设置蜀北街道办事处。辖原南隆镇的草市街、振兴街、金鱼岭、金华街、新安路、蜀北、新华路、翻身街、北街、凌云路、文庙街、新华路西段、金洞路等13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蜀北街道办事处驻蜀兴街110号。调整后,南隆镇辖长沟、烈女坟、青狮、涌泉、望南、席家、晓霞、金鱼桥、五里店、幸福、大垭、向阳、新华、石子岭、黑水塘、濠口、松云、改清、罗家沟、陡口子、三清、巴岩店、清坪、天生桥、古井、龙王、老君、中心、响坛子、双桥子、红庙、太洪、望月、清泉、海会、宏农、清水、五面山、袁家桥等39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南隆镇人民政府驻金星场。

◎2010年9月6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9号)批复同意将遂宁市船山区南强镇更名为龙凤镇。

◎2010年10月8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10号)批复同意将南充市高坪区浸水乡更名为佛门乡。

2011年

★2011年2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宜宾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原南溪县行政区域为宜宾市南溪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溪镇。3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宜宾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川府函[2011]55号)。

★经四川省政府同意,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攀枝花大道中段225号迁至机场路888号。

★2011年07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芦山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1]148号):同意芦山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芦阳镇平安路1号迁至芦阳镇迎宾大道9号。

◎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江安县撤销阳春乡,新建阳春镇,镇人民政府驻大竹村,辖原阳春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政府批准,芦山县清仁乡人民政府驻地由仁加村前坝组迁移至大板村大板组。

◎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剑阁县江口镇人民政府驻地由闻江社区迁移至清明村二组、三组、四组与长江村三组交汇处的清明嘴。

◎经四川省政府同意:苍溪县亭子乡人民政府驻地由奋勇村迁移至五福村一组、大营村八组、九组和长江村三组交汇处的佛山垭;浙水乡人民政府驻地由小浙村迁移至四坪村;鸳溪镇人民政府驻地由浩口村迁移至新庙村。

◎经四川省政府同意:撤销南充市嘉陵区文峰镇,设立文峰街道办事处,辖原文峰镇所属行政区域,文峰街道办事处驻二龙村。将嘉陵区木老乡的天井沟、头洞桥、何家、冯家桥4个村,花园乡的甲子沟、蒲村宫2个村和西兴镇的书房嘴、古坟嘴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火花街道办事处管辖。火花街道办事处驻陈寿路60号。

◎经四川省政府同意,炉霍县宗塔乡人民政府驻地由降巴村塔日拉卡迁移至塔瓦村多热康都。

◎经四川省政府同意,若尔盖县撤销唐克乡,新建唐克镇,镇人民政府驻白河居委会社区,辖原唐克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政府同意:撤销南充市顺庆区潆溪镇,设立潆溪街道办事处,辖原潆溪镇所属行政区域,潆溪街道办事处驻油坊街52号。撤销南充市顺庆区荆溪镇,设立荆溪街道办事处,辖原荆溪镇所属行政区域,荆溪街道办事处驻荆府街1号。

◎2011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双流县撤销九江镇,设立九江街道,辖原九江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泉水凼社区鸿雁路319号。撤销黄甲镇,设立黄甲街道,辖原黄甲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王家场社区上街46号。撤销公兴镇,设立公兴街道,辖原公兴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公兴场社区政府街41号。

◎2011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南部县光华乡划归仪陇县管辖。

◎2011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高坪区撤销青松乡,设立青松街道,辖原青松乡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望青路。撤销小龙镇,设立小龙街道,辖原小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江东大道4段8号。撤销青莲镇,设立青莲街道,辖原青莲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政府街。撤销龙门镇,设立龙门街道,辖原龙门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福龙大街39号。撤销都京镇,设立都京街道,辖原都京镇所属行政区域,办事处驻红都社区。

◎2011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仁寿县撤销兴盛乡,设立兴盛镇,镇政府驻五星村老虎槽,辖原兴盛乡所属行政区域。

◎2011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巴中市巴中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将江北街道的红岩河、后河2个社区和杨坝、中坝、插旗山3个村,巴州镇的塔子山、东华、摇铃、尖山寺、排垭、凉水井、碾盘寺、清莲、洪山9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东城街道管辖。2、将回风街道的佛阳、南坝2个社区和西龛村,巴州镇的柏杨庙、擂鼓、大连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城街道管辖。3、将平梁乡的新华、陇桥2个社区和八王、玉皇庙、仙人洞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回风街道管辖。4、将巴州镇的新桥、登高2个社区和岳家坡、青滩坡、风头山、牛鼻山、先锋寨、黄家坝、檬子河、铜堡、李家碥、苏山、三包、玉堂、侯家沟、管家沟、西溪沟、桥炉、长角梁、范家沟1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江北街道管辖。5、将巴州镇更名为大茅坪镇。

◎2011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宣汉县撤销土主乡,新建土主镇,镇政府驻土主庙河街238号,辖原土主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下八乡,新建下八镇,镇政府驻下八水井街59号,辖原下八乡所属行政区域。

2012年

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2012年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开江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2]34号)同意开江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新宁镇淙城街9号迁至新宁镇橄榄大道1号。

★2012年9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大邑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2]196号)同意大邑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晋原镇北街57号迁至晋原镇桃源大道66号。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仁和镇攀枝花大道南段1446号迁至仁和镇迤沙拉大道1666号。

★2012年1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雅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2]26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名山区人民政府驻蒙阳镇茶都大道481号。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达县撤销南外镇建制,设置三里坪、翠屏街道办事处,分别驻三里坪、民乐街555号。三里坪街道办事处辖原南外镇的梧桐梁等5个社区和三里坪等6个村所属行政区域,翠屏街道办事处辖原南外镇的草街子等6个社区和杨柳等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2013年11月29日正式实施)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屏山县撤销新发乡,新建屏山镇,镇人民政府驻新农,辖原新发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荥经县撤销龙苍沟乡,设立龙苍沟镇,镇人民政府驻快乐村,辖原龙苍沟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宜宾县撤销普安乡,新建普安镇,镇人民政府驻周坝村,辖原普安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德昌县撤销麻栗乡和银鹿乡,设立麻栗镇,镇人民政府驻民主村麻栗场,辖原麻栗乡和银鹿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石渠县撤销俄多玛乡,设立色须镇,镇人民政府驻色洞村,辖原俄多玛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仁寿县撤销观寺乡,设立观寺镇,镇人民政府驻南华社区南华街,辖原观寺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红原县撤销瓦切乡,设立瓦切镇,镇人民政府驻德香村,辖原瓦切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丹巴县撤销巴底乡,设立巴底镇,镇人民政府驻齐鲁村,辖原巴底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汉源县撤销万工、青富、市荣、白岩、桂贤、富春、大岭、大堰、两河、建黎、富泉和唐家等12个乡建制,扩大13个乡镇行政区域。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8个镇、32个乡调整为10个镇、20个乡(其中5个少数民族乡)。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射洪县从太和镇析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置平安和子昂2个街道办事处。平安街道办事处驻太和大道北段42号,辖原太和镇的清家堰等8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子昂街道办事处驻太和大道南段23号,辖原太和镇的衙署等14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太和镇人民政府驻武安场,辖香樟社区和花土地等9个村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遂宁市安居区从安居镇析出部分行政区域,设置柔刚街道办事处。柔刚街道办事处驻兴贸西路9号,辖解元等12个社区和锦绣等1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安居镇人民政府驻梧桐南路3号,辖红岩嘴等2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会理县撤销绿水乡,设立绿水镇,镇人民政府驻坪庄村,辖原绿水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云甸乡,设立云甸镇,镇人民政府驻沙元村,辖原云甸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新发乡,设立新发镇,新发镇人民政府驻新铺子村,辖原新发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会东县撤销新马、洛佐和鹿鹤村3个乡,设立乌东德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新马乡麻栎村,辖原新马、洛佐和鹿鹤村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撤销姜州和中心2个乡,设立姜州镇,镇人民政府驻原姜州乡姜州村,辖原姜州和中心2个乡所属行政区域。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渠县渠北乡所辖前锋、庆丰、流江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渠江镇管辖。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兴文县撤销五星乡,设立五星镇,镇人民政府驻麻园村,辖原五星乡所属行政区域。

2013年

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2013年1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洪雅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3]6号):同意洪雅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洪川镇人民路2号迁至洪川镇瓦屋山大道126号。

★2013年1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平武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3]7号):同意平武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龙安镇政府街23号迁至龙安镇金龙西路66号。

★2013年1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巴中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3]40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巴中市恩阳区。将巴中市巴州区的恩阳、玉山、茶坝、观音井、花丛、柳林、下八庙、渔溪、青木、三河场、三汇、上八庙12个镇,石城、兴隆场、关公、三星、舞凤、双胜、群乐、万安、尹家、九镇、玉井、义兴12个乡划归恩阳区管辖。以恩阳、玉山、茶坝、观音井、花丛、柳林、下八庙、渔溪、青木、三河场、三汇、上八庙12个镇,石城、兴隆场、关公、三星、舞凤、双胜、群乐、万安、尹家、九镇、玉井、义兴12个乡的行政区域为恩阳区的行政区域。恩阳区人民政府驻恩阳镇恩阳大道88号。

★2013年2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3]67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广安市前锋区。将广安市广安区的奎阁街道,前锋、代市、观塘、护安、广兴、观阁、桂兴7个镇,光辉、龙滩、小井、新桥、虎城5个乡划归前锋区管辖。以奎阁街道,前锋、代市、观塘、护安、广兴、观阁、桂兴7个镇,光辉、龙滩、小井、新桥、虎城5个乡的行政区域为前锋区的行政区域。前锋区人民政府驻前锋镇广前大道42号。

★2013年3月12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的批复》(川府函[2013]100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

★2013年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梓潼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3]99号):同意梓潼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文昌镇崇文街西段147号迁至文昌镇宏仁大道东段89号。

★2013年4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渠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3]109号):同意渠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渠县渠江镇和平街19号迁至渠江镇前锋大道1号。

★2013年7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达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3]209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达县,设立达州市达川区。以原达县(不含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的行政区域为达川区的行政区域。达川区人民政府驻南外镇通达东路288号。将原达县的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划归达州市通川区管辖。【注:2013年11月29日正式撤销南外镇,设立三里坪、翠屏2个街道】

★2013年8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岳池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的批复》(川府函[2013]237号):原则同意岳池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迁移。

2014年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眉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40号):同意撤销彭山县,设立眉山市彭山区,以原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彭山区的行政区域,彭山区人民政府驻凤鸣镇西街98号。【11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眉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4〕217号)】【彭山区政府于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

其他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133号)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区南偏东方向,区域范围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所辖7县(市、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2014年1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汉等7县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的通知》(川府函〔2014〕7号)同意从2014年起,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

2015年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2015年2月17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康定县设立县级康定市的批复》(民函〔2015〕70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康定县,设立县级康定市,以原康定县的行政区域为康定市的行政区域。康定市人民政府驻炉城镇茶马路1号。康定市由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3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康定县设立县级康定市的批复》(川府函〔2015〕43号)】【5月31日,康定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11月2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马尔康县设立县级马尔康市的批复》(民函〔2015〕321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马尔康县,设立县级马尔康市,以原马尔康县的行政区域为马尔康市的行政区域。马尔康市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达萨街299号。马尔康市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马尔康县设立县级马尔康市的批复》(川府函〔2015〕252号)】【12月29日,马尔康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成都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207号):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双流区的行政区域,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顺城路1号。【1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批复》(川府函〔2015〕257号)】【2016年1月18日,双流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16年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3月2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7号):同意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安州区的行政区域,安州区人民政府驻花荄镇银河大道8号。【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的批复》(川府函〔2016〕78号)】【安州区政府于5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

★5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变更县级简阳市代管关系的批复》(国函〔2016〕78号):同意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5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变更县级简阳市代管关系的批复》(川府函〔2016〕90号)】

★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成都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186号):同意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以原郫县的行政区域为郫都区的行政区域,郫都区人民政府驻郫筒街道望丛中路998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