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爲患者降低醫療成本

互聯網醫療的出現,解決了傳統醫療的難點。但是互聯網醫療市場長期以來並無明確的規則與秩序。2018年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再次加碼該產業,聯合發佈了《關於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

這3個文件其實就是“根據使用的人員和服務方式將”互聯網+醫療服務“分為三類;明確互聯網醫院性質及與實體醫療機構的關係;明確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診療活動准入程序和監管;明確互聯網醫院的法律責任關係”等思路形成的,從執行到落地,無疑是“放開市場+精準管理”。

說直白點,就是國家將精準、有效地放那些優質的互聯網醫療企業,讓其在醫改攻堅戰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反過來說,這也將給平安好醫生這種優質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帶來一次“彎道超車”的契機。

當然,互聯網醫療的的社會效益的確讓國家為之動容,但並非所有涉足企業都扛起這一責任。畢竟,只有那些能真正“為政府減負、醫院減負、醫生減負、患者減負”,才會獲得政策青睞、消費者喜愛、投資者看好。

與同類企業對比發現,平安好醫生的“一站式服務”無疑走在較前的位置,比如針對國內“看病難、看病貴、信息不透明”等醫療體制痛點問題,平安好醫生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輔助其自有超過千人的醫療團隊,實現常見病、慢病患者在線問診,實現了線上全天候優質醫療服務,避免醫院“苦等3小時,治療8分鐘”的尷尬和較差的體驗,最終為患者降低醫療成本。同時,客觀上也幫助醫院實現分級診療,為政府減負。

說白了,“醫改”難以觸碰的痛點,平安好醫生已經借科技的力量,用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動等業務將其“擺平”。

早前,平安好醫生與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醫藥新零售領域展開合作,利用平安好醫生自有的互聯網醫院、醫療團隊以及互聯網醫療流量,同時發揮華潤三九在醫藥端的產品和品牌優勢,打通從諮詢問診、處方、產品到配送服務閉環,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醫療健康服務體驗。在用戶推廣方面,雙方將共同協調相關資源,擴大產品的受眾規模,提高用戶黏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