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一、开国总统、国父:孙中山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12.1.1—4.1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

1921.5.5—1922.8.9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广州政府)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后人习惯称为中山先生。

1879年,孙中山受长兄孙眉的接济,随母赴夏威夷。后在当地英国圣公会开办的学校学习。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到香港继续求学。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并获得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毕业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多项改革建议,遭拒绝后于11月赴檀香山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正式创立兴中会,并密谋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事先泄密,起义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到欧洲、美洲宣传革命。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再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了《民报》,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组织发动多次起义均告失败。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全国各省反应热烈,纷纷宣告独立。12月,孙中山回国,在南京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孙中山于2月13日提出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孙中山筹划起兵伐袁(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回国居上海。

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以“再造共和”功臣自居,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随即,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为三次革命),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到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孙中山退居上海。

1923年1月,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粤。同年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月,在苏联的援助下创建黄埔军校。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底,孙中山应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二、北京政府第一任总统、北洋军阀之父:袁世凯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12.3.10—1913.10.6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京临时政府)

1913.10.10—1915.12.12 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

1916.1.1—3.22 中华帝国皇帝(洪宪皇帝)

1916.3.22—6.6 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

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

1881年5月投淮军统领吴长庆部,任营务处帮办。次年8月随军开赴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之军需供应、勘察行军路线等事宜,因整肃军纪有功,10月升同知。11月奉命帮助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1884年受命总理庆军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1885年10月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1893年补授浙江温处道道员,加二品衔,仍留朝鲜。1894年7月19日请调回国,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仍以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名义,至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辽阳一带协助清军前敌营务处,联络各军,筹拨粮饷武器。后随着部队接连败退。

1894年冬,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决定改革军制,编练新军,令广西按察使胡遹棻在天津马厂募练定武军(5000人)。1895年袁世凯乘机呈《上督办军务处禀》,陈述练兵办法及营制饷章。8月参加维新派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的“强学会”,赞助维新运动,但又和兵部尚书荣禄等顽固派相勾结。12月经光绪皇帝批准到天津小站接练定武军。自任督练官,制定章程,网罗人才,队伍扩编至7000人,改称新建陆军。仿照西方国家陆军编制,分设步、骑、炮、工、辎等兵种,适应近代作战需要;淘汰旧式武器,习用洋枪洋炮;聘用德国教官,实施军事训练;开办随营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对促进中国军队近代化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又以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新军,使其效忠于自己。1897年升直隶按察使,仍专管练兵事宜。1898年9月16日受光绪皇帝召见,赏为候补侍郎。戊戌政变前夕,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换取慈禧太后宠信。12月所部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受荣禄节制。

1899年12月任山东巡抚,率武卫右军至山东,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并乘机扩充步、马、炮队20营,所部增至2万余人。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大沽,津、京告急,清廷令其入京防卫,袁世凯仅派少量官兵搪塞,保存军事实力,并派人与驻烟台各国领事勾结,达成“互不侵犯”协议。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普练新军。11月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遂以武卫右军为基础编练北洋常备军。1903年12月任练兵处会办大臣,掌握编练新军实权,以推行“新政”为名,大肆扩军,至1905年编北洋军为6镇7万余人,从此成为北洋军阀首领。因拥兵自重,权倾朝野,引起满族亲贵猜忌,1907年调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失去了对北洋军的直接指挥权。1909年1月,被摄政王载沣勒令开缺回河南彰德(今安阳)“养病”,罢官后仍与旧部声息相通,暗中控制北洋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凭借北洋实力和帝国主义支持,迫使清廷起用其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乃指挥清军猛攻汉口。11月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掌握军政大权。一面以武力压迫革命军,要挟孙中山;一面借革命军胁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5日被临时参议院选为第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1913年暗中派人于上海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并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借款2500万英镑扩充军备,镇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即讨袁战争),使北洋军阀势力伸向长江流域各省。10月利用军警胁迫国会选举自己为大总统,继而取缔国民党,取销国民党议员资格,解散议会,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谋复辟帝制。1914年8月,扑灭白朗农民起义军。1915年5月9日,公然接受日本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换取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不久,授意杨度等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假托民意,推戴其为中华帝国大皇帝。12月12日申令承受帝位,准备“登极”,宣布翌年为洪宪元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反对复辟帝制,策划讨袁。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各省纷纷响应。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6月6日病死。

三、北京政府第二任总统、开国三杰之一:黎元洪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16.6.7—1917.7.1 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

1922.6.11—1923.6.13 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

黎元洪(1864.10.19~1928.6.3)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原籍安徽巢县。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毕业,先后在北洋、广东水师服役。1894年9月随广甲巡洋舰参加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坐舰被日舰击沉,飘海遇救。1895年,黎元洪投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被委监修江宁(今南京)各炮台,竣工后任炮台总教习等职,深受器重。次年1月随张之洞至武昌,任炮厂监制、护军后营帮带,参与编练湖北新军。1898~1901年,三次奉派赴日本学习军事。1904年,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督带。1905年12月任湖北常备军第2镇第3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1906年4月第2镇改为暂编陆军第21混成协,任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10月率部参加河南彰德(今安阳)秋操,成绩优异,获阅操大臣好评。此后以“南洋名将”著称。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黎元洪企图防范和阻止所部革命党人起义,后见起义大局势不可挡,遂藏匿不出。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12月被独立各省都督代表会议举为临时政府大元帅。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被选为临时副总统仍兼鄂督及大元帅。4月解大元帅职,兼北洋政府参谋总长。其地位巩固后,投靠袁世凯并伙同袁世凯杀害了一批武昌起义元勋和革命党人。9月被授为陆军上将。1913年助袁镇压“二次革命”,迎北洋军入鄂进攻讨袁军。10月被国会选为副总统。虽对袁世凯奉命惟谨,仍被猜忌,12月被袁以“磋商要政”为由,迎至北京,闲置瀛台。1914年5月任参政院院长。

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黎元洪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12月15日,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1916年袁世凯死后,于6月7日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1917年6月,黎元洪引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斡旋,7月1日张勋复辟,黎元洪被迫弃职。逃入日本使馆,致电副总统冯国璋代理大总统,被迫命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出师讨伐张勋。后寓居天津。1922年6月,被控制北洋政府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请出,“法统重光”复任大总统。次年初,直系军阀曹锟贿选,逼黎元洪下野。6月,黎元洪辞职回天津。从此不问政事,直至病死。

黎元洪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的董事。投资企业45个,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个、煤矿6家,总投资额达200万元。并于武昌油坊岭等地购置大量田产。1928年6月3日病逝于天津。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典礼,遗体归葬于武昌卓刀泉。

四、北京政府第三任总统、北洋三杰之一:冯国璋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17.7.6—1918.10.7 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北京政府)

冯国璋(1859.1.7~1919.12.28)字华甫(符),直隶(今河北省)河间人。

1866年7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1871年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毛公书院读书,1876年结业,考试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于1881年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2年,因家境艰难,1883年辍学回家。为了找寻出路,于1884年末告别父母妻子,只身去津投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885年入淮军直字营当兵。6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冯国璋成为武备学堂第一期步兵学员。1889年7月从该校以优异成绩毕业,1893春入淮军聂士成军作幕僚,得到聂士成的器重。在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与日军作战,战后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顶戴的虚衔。后出使日本,留心考察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1896年回国后,将所编兵书送呈袁世凯,颇受重视,任用其负责训练新军,兴办军事学堂。经手培养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观念的军官。1899年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称武卫右军。同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也随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被清廷委为军统,令率部增援,但却在湖北按兵不动,有意拖延。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革命军激战四夜,于1911年11月1日攻陷汉口。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统领禁卫军兼充总统府军事处处长。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二次革命爆发后,出任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2军军长南下镇压革命。1913年9月2日攻占南京。12月16日出任江苏都督,同年晋升陆军上将,后又授以宣武上将军。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选举冯国璋为副总统,因不愿失去地盘,故在江苏就职,仍兼江苏督军。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此时北洋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及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两派基本形成。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后,段祺瑞持武力政策,坚持对南方用兵。冯国璋想离京出逃,在蚌埠受阻,只得回京,让段祺瑞重当总理。皖系政客在此时已建立“安福俱乐部”,策划新的总统选举。冯国璋自知当选无望,1918年8月13日通电辞职。10月徐世昌为了平息冯国璋的不满,特准冯国璋仍节制北洋第15、16两师。1919年冯国璋返回河间故里,10月抵北京。12月28日在北京帽儿胡同病逝。

五、北京政府第四任总统:徐世昌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18.10.10—1922.6.2 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

徐世昌(1855.10.20~1939.6.6)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直隶(今河北省)天津人,原籍浙江鄞县,生于河南省汲县。

1879年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世凯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兼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等职。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奏请徐世昌以翰林兼管新建陆军营务处,成为袁世凯的重要谋士,此后累获擢升。1901年升任国子监司业,1903年为商部左丞,1904年署兵部左侍郎,次年初以兵部侍郎兼会办练兵事宜,同时授军机大臣、督办政务大臣,旋调任巡警部尚书。巡警部改为民政部,仍任尚书。1906年奉命与载振同赴东北考察政治,上《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世昌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曾施行多项举措,冀能巩固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909年春内调,任邮传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大臣,次年去部职复任军机大臣,旋授体仁阁大学士。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徐世昌任协理大臣。

辛亥革命爆发,徐世昌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徐世昌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世昌力辞太保,观望时局变化。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次年袁世凯公开推行帝制,徐世昌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世昌为国务卿。徐世昌在公私两方面为袁世凯尽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世昌任职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袁世凯死后,徐世昌为之料理后事毕又回水竹村。

1916年11月,徐世昌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调解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事后移居天津窥测时机。徐世昌曾一度图谋通过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来掌握实权,后知事不可为乃幡然变计。1917年7月张勋复辟,徐世昌被任命为弼德院院长,他托故未就。直系首领冯国璋任总统后,与总理段祺瑞矛盾转剧,徐世昌又以调人自居。

1918年10月冯国璋总统任满下台,段祺瑞亦去总理职,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11月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 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当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徐世昌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为了阻止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徐极力鼓吹“尊孔读经”以为抵制。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借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直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打破了北洋各系平衡的局面,曹锟、吴佩孚用恢复旧国会和由黎元洪复任总统的办法逼徐世昌去职。同年6月2日,徐世昌被迫辞职回天津英租界私宅。

晚年,徐世昌借助僚友门客编撰书籍二十余种。著有《欧战后之中国》、《退耕堂政书》、《大清琨辅先哲传》、《书髓楼藏书目》、《东三省政略》等书。徐世昌的书画作品颇有声誉,曾在中国、日本及国外画展中展出。日本人尝试邀请徐世昌出任华北政府职务,徐世昌拒绝参加日军组建的华北傀儡政府,保持了民族气节。1939年6月6日,病逝于天津。

六、北京政府第五任总统:曹锟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23.10.10—1924.11.2 中华民国大总统(北京政府)

曹锟(1862.12.12~1938.5.17)字仲珊。直隶(今河北省)天津人。

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1年投淮军当兵。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894年随毅军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年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职。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

1911年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率部在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世凯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虎威将军。年末爆发护国战争,任北洋军第1、第2路军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

1919年冯国璋死后,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又与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中南海。1926年 4月,冯军将领不满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曹锟获释后到河南开封投奔吴佩孚。

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 曹锟长期寓居天津。期间,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曾多次请曹锟出任伪组织头目,但曹锟始终予以拒绝,保持了民族气节。1938年5月曹锟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七、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国民党总裁:蒋介石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48.5.20—1949.1.21 中华民国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

1950.3.1—1975.4.5 中华民国大总统(台北国民政府)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奉化人。

1907年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次年赴日本进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同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回国,投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5团团长。1912年,受陈其美指使刺杀光复会著名领导人陶成章,后逃往日本主编《军声》杂志,参加过“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加入 “中华革命党”,并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担任过经纪人。1918年先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和粤军第2支队司令。1922年6月陈炯明率部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介石随侍左右,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与器重。1923年先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谋长和行营参谋长,8月赴苏联考察。1924年国共合作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陈炯明,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9月任第二次东征总指挥,率部歼灭了陈炯明残部。1926年3月制造“中山舰事件”,5月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人。随后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等职。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光复湘、鄂、赣、闽四省,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介石坚持要迁往南京,冀图直接控制。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的决议,取消了蒋介石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等职。于是,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并在各地“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同年12月1日与宋美龄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一集团军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对奉军作战。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1929年蒋介石以裁军为名,召开编遣会议,企图削减其他各派军队,激起冯、阎、李等强烈不满,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和蒋阎冯大战,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多次军事“围剿”。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经中共代表团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抗日战争期间,在蒋介石统率下,中国军队先后在淞沪、忻口、南京、徐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地作战,阻滞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中国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尤其是武汉失守以后,蒋介石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严重削弱了抗日力量。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次年1月蒋介石被同盟国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随即应驻缅英军请求,派远征军入缅甸支援英美盟军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撕毁国共停战协定,调160万正规军,于1946年6月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在人民解放军有力反击下,头8个月被歼72万人。1947年3月又改为集中兵力向解放区东西两翼的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不久被粉碎。7月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蒋介石被迫于1948年1月和8月先后采取分区防御和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了挽救军事上的失败,1948年1月召开了没有共产党和民盟参加的国民大会。在“国民大会”上,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1948年9月起,国民党军主力在解放军接连发动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被歼灭。蒋介石遂于1949年1月宣告“引退”,但仍在幕后指挥,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谈判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遂乘胜进军,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于1949年12月败走台湾省。1950年3月在台湾“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4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故。

八、南京国民政府末代总统、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

老照片上的中华民国八大总统

1949.1.22—1950.3.1 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

李宗仁(1891.8.13~1969.1.30)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

1908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10月加入同盟会。1913年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1916年5月,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后转入桂系陆荣廷部,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五旅排、连、营长,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1921年,任少校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他先后将所部改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1923年,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建立联系。10月,经李济深、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9月,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7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桂系首领。1926年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参加北伐战争,会同第4、第8军攻占长沙等地。8月底,参与指挥第4、第7军攻占贺胜桥,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军攻克汉阳、汉口后率第7军入赣,与其他各军协同击溃孙传芳军在赣主力。1927年1月,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率部沿长江东下。3月,攻占安徽安庆。后参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任国民党军第3路总指挥,指挥所部先后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与何应钦部相策应击败孙传芳军,获龙潭大捷。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西征讨伐唐生智,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击败唐部,控制湖北、湖南。1928年3月,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沿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北上。6月,进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系已控制南起广西,北达京、津的广大地区,总兵力达20余万人。新桂系势力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矛盾激化。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后出走香港。11月,返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1930年3月,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司令。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挥军入湘,策应冯、阎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广西。1931年5月,与陈济棠等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在广州成立反蒋的国民政府,改所部为第4集团军,自任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息争,与白崇禧合力治理广西,制定“三自”(自卫、自治、自给)政策和赞同白崇禧提出的“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1935年4月,被授于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6月,与广东陈济棠等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7月,与蒋妥协,就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9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1~6月,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6~10月,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939年起,先后指挥随枣、枣宜、豫南等会战,抗击日军。1945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4月,当选为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去美国。此后,在美国度过了十六年流亡生涯。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恢复“总统”职务。1954年3月,正式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务。 1955年8月,在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

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十年间,李宗仁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为他回归祖国大陆作准备。1965年7月,李宗仁冲破重重险阻,偕妻回到祖国大陆。李宗仁回国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9年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