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於藩鎮,爲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唐朝是中國古代存續時間最長的大一統朝代,歷經21帝,289年,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強大、輝煌的朝代。

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逐步走向衰弱,皇帝昏庸、文官黨爭、宦官亂政、藩鎮割據、農民起義、外戚作亂、外敵入侵,能夠造成王朝覆滅的原因唐王朝佔全了,其中藩鎮割據是主因。

唐藩鎮是如何興起?又是如何造成這樣大的後果呢?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1、初唐時期,勳貴階層過渡到文官掌握兵權。

(1)關隴軍事集團由盛轉衰,軍隊中胡將比例提高。

唐帝國開國之初,依靠關隴軍事集團一統天下,李世民也是少數幾個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之一,軍隊基本上掌握在勳貴階層手中,雖然有侯君集等人的叛亂,但主流是忠於皇帝的;

武則天年代,大力打壓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此後開國勳貴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

相應軍隊中胡將比例提高,先後有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高仙芝等外族將領統帶大軍,當然了,還有安祿山。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2)出將入相是主流,地方武將進入中央渠道暢通。

初唐任用文官任地方節度使並定期輪換,或者由中央官員出任行軍大總管。

當時的文官可不是後世的文弱書生,延續自商周秦漢的尚武之風使當時的知識分子能文能武,任一地最高長官之後,往往能夠建功立業,積功回到中央任高級官吏,是為出將入相。無論文武地方官員都對中央有歸屬感,工作也有積極性。

唐王朝初期,能夠迅速擴張與此關係密切。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2、盛唐後期,文武分治,藩鎮失控。

(1)盛唐時期,武人治國開始轉變為文人政治。

無論文武,在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變成專業性工作。來自地方靠軍功入朝為官的文官多少有些不合格,逐漸出將入相的比例從初唐盛唐的30%,降低到中唐的20%,晚唐則是15%。

一方面是對宰相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地方官達不到宰相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文人政治已經佔了主流,通過科舉上來的文官天生就牴觸靠軍功起家的文官。地方武將與中央開始離心。

中國古代歷史從武人治國轉變為文人政治,唐宋是分水嶺,之前是強漢盛唐,之後就是弱宋及明清。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2)李林甫和李隆基是造成藩鎮割據的主要推手。

李林甫任宰相期間,為防止地方文官立軍功後進入朝堂影響自身地位,就向李隆基建議不再由文官任節度使,並開始重用地方胡將。李隆基竟然愚蠢的接受了這個建議,從安祿山起,任節度使,再兼任三處節度使,再封王,武官能得到的榮譽安祿山佔全了;

李隆基縱容藩鎮發展還有其他兩個昏招,第一是允許節度使自行募兵,軍隊從國家所有變成節度使私人武裝;第二是把軍權、財政權、地方行政權力統歸節度使所有,相當於恢復了分封制度。

之後李隆基發現安祿山開始失控了,想要削藩,安祿山直接起兵造反,後世康熙平吳三桂三藩之亂也是這個過程。武將不願意失去權勢,除非郭子儀、曾國藩之流絕對忠於皇帝,否則不得不反,這種對人性的考驗過於危險,也過於愚蠢了。

李隆基除了放縱藩鎮之外,唐朝宦官作亂也開始於他,首創宦官監軍制度。之後的肅宗、代宗都有控制宦官的意識,但到了德宗,宦官開始掌握軍隊,後來直接任樞密使掌管軍事,宦官成為政壇新的勢力。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3、中唐時期,就是努力壓制藩鎮的過程

第一階段:平定安史之亂後地方軍事力量興起,到唐德宗大概50年左右時間,打地鼠模式,中央軍隊藉助其他藩鎮力量反覆與反叛藩鎮戰鬥,先後有李懷仙、李寶臣、田承嗣、薛嵩、李正已、梁崇義、李希烈、朱泚、李懷光等人,或不服從中央,或直接起兵反叛,唐王朝一度瀕危,國力被極大消耗。

第二階段:唐憲宗李純繼位後,採取政治和軍事手段結合,並任用了裴度等一批賢相,先後平定了西川劉闢、淮西吳元濟、淄青李師道等,其餘藩鎮紛紛來朝,中央政府權威大振,唐王朝竟然出現中興局面。

第三階段:好景不長,當了十五年皇帝的李純,暴斃,年43。李純好色,求長生,服用古代煉丹藥物之後人變得極為暴虐,神智紊亂,動輒將身邊內侍推出斬首。李純身邊的宦官出於恐懼,在睡夢中勒死了李純。之後的穆宗、敬宗兩個皇帝昏庸無能,藩鎮重新興起,雖然表面上服從中央,不是明目張膽的父死子繼,往往是節度使被手下驅逐,手下將領再成為新的節度使,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晚唐。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用了差不多六十多年,才把藩鎮問題一定程度解決,由原來十個節度使變成四十多個,地方小了相對就好控制,只能說是唐王朝氣數未盡。但中唐後期,穆宗、敬宗連續兩個笨蛋皇帝,藩鎮重新興起,同時文官黨爭開始,宦官成為唐王朝真正的主宰,這兩個笨蛋皇帝也都死在宦官的手中。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4、晚唐時期,昏聵的帝王造成各種矛盾全面失控

唐文宗之後進入晚唐,文宗指揮不動文官,因為文官在忙著牛李黨爭;文宗也指揮不動宦官,因為他是宦官擁立的,藩鎮就更不用說了。文宗當了9年傀儡皇帝后無奈發動了甘露之變,意圖政變消滅宦官勢力,失敗,大批文官被殺,文宗4年後去世,年僅32;

之後是武宗,這時文官黨爭告一段落,李黨取勝,武宗任用李德裕做了一些事情,唐王朝局面有所緩解,著名的武宗廢佛發了一筆小財。但滑稽的是武宗廢佛但是信道,求仙吃藥自己吃死了,在位6年,年33;

之後是宣宗,反武宗之道而行,在位十三年卻一直風平浪靜,藩鎮沒鬧,文官也幹事,宦官也多少給面子,竟然是晚唐難得的太平日子,直到宣宗又開始求長生吃藥,結果很快就昇天了,年50。

繼武宗、宣宗唐帝國最後的輝煌結束,之後就開始倒黴了,懿宗、僖宗兩個混蛋皇帝,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王仙芝、黃巢起義,唐帝國不得不再次使用藩鎮來鎮壓農民起義,藩鎮再次興起。

等到收復長安之後,唐王朝已經出現了以下勢力:外族武裝的李克用,起義軍投降的朱溫,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義武節度使王處存,邠寧節度使朱玫,以及黃巢餘部,還有一批中小藩鎮勢力和反叛勢力。

歷經數年各個勢力之間的爭鬥和兼併,朱溫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殺光了宦官,殺了大批的文官,兼併了大部分藩鎮的地盤,順便殺了唐王朝最後兩個皇帝,代唐建立了五代梁。

唐亡於藩鎮,為什麼當時的人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唐王朝滅亡,但藩鎮繼續存在,五代十國就是藩鎮反覆交換權力的過程,直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才徹底消除了藩鎮,但也帶來了中原政權軍力的下降。

總之,中央弱、藩鎮興,中央興、藩鎮從。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原創聲明:本人作品為個人獨立原創,每週一至週五《今日頭條》首發,圖片為《今日頭條》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或原創圖片,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