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康有为与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

田夫子/文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因为治理国家,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涉及人员无数,牵扯利益万端,唯有如烹饪菜肴一般,各种调料恰到好处,火候适度,方可成功。也就是治理国家宜静不宜动、宜缓不宜急、宜平稳而不宜颠簸,要让各种变革于无形之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样国家就可以稳中有进、行久致远。

狂人康有为与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


当康有为与光绪帝第一次见面,康有为侃侃而谈,向满怀憧憬的光绪帝提出了“小变不如大变”“缓变不如急变”的变法主张时,也许已经预示了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康有为心仪的改革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由行政权力推动的强行改革,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明白不明白,时机成熟不成熟,执行就行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而偏偏维新派最缺的就是这股狂风扫落叶的庞大力量。

康有为的狂是一种对封建礼法完全无视的狂,他自号“康长素”,“素”就是素王孔子,康长素顾名思义就是康有为长于孔子,康圣人比孔子厉害的多。《革命逸史》记载他还给自己的五名弟子取了五个名字,以视自己的弟子也远超孔子的弟子之意。陈子秋号“超回”——超越颜回;梁启超号“佚赐”——佚的意思是超车,也就是超过子贡;麦孟华号“驾孟”——凌驾于孟子之上;曹泰号“越伋”——伋指的是孔伋,也就是子思,超越子思;韩文举号“乘参”——把曾参当马骑。这都不是简单的攀比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侮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受孔孟教化,20年醉心科举的进士干的事。

狂人康有为与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


他对两江总督张之洞不屑一顾,失势宰相李鸿章想加入强学会他挥手拒绝了,孙中山想慕名拜访,康有为让他先拜师再说,他的狂注定了他的改革不会妥协、不会婉转、不会缓缓图之,而是一场疾风骤雨、山崩海摧的碰撞。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在“朝房”与保守派的健将荣禄不期而遇,二人谈到变法。荣禄说:“变法是应该的,但是一二百年的老法,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变掉?”康有为慷慨激昂的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

狂人康有为与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


慈禧太后告诉光绪“苟可致富强,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明确了自己支持变法的态度,也阐明了自己的底线。但是康有为没有半分顾忌和让步的意思。康有为在《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向光绪帝建议:“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同时大肆贬谪满清大员,完全无视慈禧太后的警告与底线,以弱对强,而如此不讲策略,变法岂有能成之理。

他与袁世凯约定小站练兵发动兵变,囚禁慈禧太后,如此风险的大事,竟然弄得满城皆知,这恐怕不仅是没有保密意识这么简单,而是狂到了完全无视对手。

在保守派察觉此事的时候,又想让袁世凯杀掉荣禄,围攻颐和园,一切行事,全无准备,视国家变革为反掌观纹,似乎也自信的有些过头。

于是,一场本可能成功的改革就此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