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用意」的三個階段


太極“用意”的三個階段

什麼是意念?

意念是一種思想,一種感受,一種體悟。陳氏太極拳追求的是靈感,靈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這是因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鬆了,才能肢體協調,內氣貫通,然後,才能產生速度,產生力量,太極拳的鬆柔,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那樣,不用力就是鬆柔,用力就是剛硬。

在不失掤勁的條件下,放鬆下沉,這叫柔;“剛”則是通過速度產生一種靈活性的力量,是一種松活彈抖的力量。

“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靜,精神集中,達到入靜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拳術演練。

太極“用意”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不用力”是說在初學階段,初學者很容易用僵勁拙力,這時你要放鬆,不要用力。

練太極拳還要求“勁斷意不斷”,是說在定勢時,動作停止了,勁力似乎斷了,但是意念沒有斷,這是內氣迴歸丹田的一種表現,其中蘊涵著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內氣迴歸丹田時,丹田會產生一種強大的膨脹力,身體既有收縮又有膨脹,極其靈敏。從外形上看,勁斷了,但是,內氣通過意念,在周身貫串得非常飽滿,隨時都可以噴發而出。

“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則是說意念是一種靈感,意念始終集中在這個靈感上,非常靈活,如果沒有這個靈感,沒有圓活飽滿的內氣感覺,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種感覺,就會不靈活,就滯重。

總之,太極拳的意念問題是比較抽象的,也難以把握的。練習太極拳,在不同的階段對意念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學習陳氏太極拳,對意念的要求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初學階段,練習者的意念主要是仔細看老師的示範動作,思考,記憶動作的要領,套路的結構等問題。

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要由淺入深地引導。這時如果要講一些“意守丹田”“勁斷意不斷”“用意不用力”“內氣運行”等等意念問題,學生是很難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太極“用意”的三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練拳達到套路熟練,動作規範標準的程度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練習者手上會出現麻、熱、脹的感覺,這是有了初步內氣的表現。此時,可以開始講一些意念的問題。這時,學生練拳時的意念是動作協調,周身放鬆,內勁連綿不斷,要把手上的感覺保持住,貫串始終。

以上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外形引動內氣,讓內氣與外形結合,使內勁連綿不斷,第二個階段的意念是調整身法,把感覺到的東西貫串始終,意識連綿不斷地跟著動作運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會產生內氣注入丹田,在每一個動作的定式時,都要用意把內氣完全收入丹田。內氣迴歸丹田的感覺是沉重,飽滿。

第三階段是用意使內氣下到腳上,降於湧泉穴,要有腳踏實地的感覺。達到這個程度,就有步法輕靈穩健,穩如泰山的感覺,這時,你才能體會到內氣在周身的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